科研产出
基于HJ-1星和GF-1号影像融合特征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基于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HJ-1/CCD)影像大范围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精度,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为研究区域,对冬小麦拔节期30 m×30 m的HJ-1/CCD多光谱影像和2 m×2 m的高分1号卫星全色影像(GF-1/PMS)进行融合与面向对象分类研究.将GF-1/PMS全色影像进行8、16和24 m重采样,得到4种空间分辨率(含2 m)的全色影像,分别与HJ-1/CCD多光谱影像利用光谱锐化法(Gram-Schmidt,GS)进行融合.通过对融合影像进行质量评价,选择适合研究区冬小麦种植田块格局的适宜尺度影像.将HJ-1/CCD多光谱影像重采样,得到与适宜尺度融合影像相同尺度的影像,在两景影像中分别选取包含光谱、纹理信息的训练融合影像样本(samples of fused image,SFI)和重采样影像样本(samples of resampling image,SRI),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适宜尺度融合影像(fused image,FI)和重采样影像(resampling image,RI)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结果表明,16 m×16 m融合影像的效果优于2 m×2 m、8 m×8 m和24 m×24 m 融合影像,其均值、标准差、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61.15、83.01、4.55和0.97.面向对象分类后,SFI对重采样影像RI16m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2.22%,Kappa系数为0.90.SFI对融合影像FI16m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4.44%,Kappa系数为0.93.SRI对重采样影像RI16m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4.44%,Kappa系数为0.80.SFI对融合影像FI16m分类效果最好,说明基于融合影像和融合影像提取样本(SFI)结合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准确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另外,重采样影像和融合影像提取样本(SFI)相结合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也可较好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为利用国产中空间分辨率HJ-1/CCD卫星和高分1号卫星融合影像有效提取大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HJ-1/CCD卫星影像 GF-1/PMS卫星影像 冬小麦种植面积 特征提取 影像融合 面向对象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肥力评价及环境风险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菜地土壤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容易出现养分不平衡和过量积累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摸清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的肥力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露地和设施菜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并进行环境排放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露地菜地土壤的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设施菜地土壤。与露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土壤的电导率、氮磷养分含量均明显提高,其中有19.31%达到超高盐度水平,次生盐渍化严重,同时全氮、全磷平均含量为2.32、1.61 g/kg,均存在过量累积现象。菜地土壤的综合肥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有46.88%的露地土壤综合肥力偏低,有机质、速效氮是其限制因子。设施菜地土壤有很高的氮磷流失风险,露地土壤存在磷素流失风险。据此,江苏沿江地区露地蔬菜土壤应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使用缓释氮肥;设施土壤应减少氮磷肥施用。江苏沿江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的综合肥力良好,主要问题是设施土壤盐渍化以及土壤氮磷养分过量累积;露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偏低且有酸化趋势。环境风险分析表明,江苏沿江地区的设施蔬菜土壤比露地土壤更容易发生氮磷流失风险,露地土壤容易发生磷素流失风险。
关键词: 设施与露地蔬菜 模糊数学 土壤养分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环境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拿大科技“超级集群”计划建设及启示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结合加拿大近年经济形势、研发投入、政策支撑等方面,分析加拿大提出"超级集群"计划的背景,同时介绍"超级集群"遴选过程,分析组建构成,调研近年来数字技术超级集群、蛋白质产业超级集群、下一代制造业超级集群、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超级集群、海洋超级集群5个超级集群建设运行成效.作为加拿大政府从国家层面设计的科技战略,加拿大政府重视产学研结合与多学科融合,通过超级集群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具有较强借鉴意义,据此可以从强化战略目标、聚焦投入领域,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各主体协同创新,加强政策引导支持、营造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升我国科研管理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寡糖对白首乌的诱抗促生作用研究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为明确壳寡糖对白首乌的诱抗促生效果,以白首乌品种盐乌140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实生种苗种植,设置不同壳寡糖浓度和处理方式,通过测定白首乌主要生育期、主茎粗及叶片性状、抗病性、块根大小和产量等指标,比较不同壳寡糖处理浓度和处理方式对白首乌块根生物量积累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壳寡糖更有利于白首乌幼苗萌发和叶片生长,且对褐斑病以及中华萝藦肖叶甲和红脊长蝽虫害防治效果更好;块根浸泡壳寡糖对白首乌根部的影响更为明显,能有效提高白首乌块根产量;壳寡糖不同处理方式均对白首乌主茎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壳寡糖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白首乌的生长发育。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壳寡糖在生产上的应用及白首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甜瓜田间萎蔫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蔬菜 》 2024
摘要:目前西甜瓜田间萎蔫现象发生严重,而西瓜甜瓜萎蔫原因复杂,主要由生理性和病虫害等因素引起。为缓解生产中西甜瓜田间萎蔫现象的发生,从生理性急性萎蔫、真菌性萎蔫、细菌性萎蔫、根结线虫、地下害虫5个方面综述了西甜瓜田间萎蔫的原因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科学管理土壤、科学繁育种苗、加强田间管理、加强植物检疫和提高田间诊断能力5大防治措施。未来,要做好西甜瓜品种、栽培、植保3者的协调工作,应加强西甜瓜抗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西甜瓜野生资源,从中挖掘抗性基因,从而通过基因工程选育多抗品种;应推广嫁接栽培,将高抗多种病虫害和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的西甜瓜嫁接砧木作为未来嫁接繁殖工作的核心;还应加快建立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病菌检测和病虫害快速诊断试剂盒等快速检测手段,提高西甜瓜田间病原菌精准诊断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数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保障粮食安全,验证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是否有效,文章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LMDI分解法分析了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省在考察期内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且在2015年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为376.72万t, 2020年粮食主产省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2)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较高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苏鲁地区及周边省份,同时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特征。3)粮食主产省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重心由山东省济南市转移至山东省泰安市,热点区域呈向东北扩张趋势,而面源污染强度重心一直维持在山东省泰安市,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西南-东北方向集聚。4)种植规模的扩大、产出效应均加剧了化肥面源污染程度。所以,应平衡经济效益和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技术,采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DV感染导致宿主脂质代谢变化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感染后宿主的脂质代谢变化,将PEDV感染仔猪及Vero细胞后,收集血液、肠道及细胞样本,并通过血液生化分析、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宿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含量,通过qPCR检测宿主脂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EDV感染显著提升了宿主总脂质水平,且显著促进了仔猪肠道及Vero细胞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表达。综上,PEDV感染导致宿主总脂质水平上升,仔猪肠道及Vero细胞脂质代谢重塑,脂代谢基因变化,该研究结果表明,脂代谢相关基因可作为影响PEDV复制的关键靶点,为后续其防控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性状QTL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粒性状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解析水稻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穞稻和广百香占为亲本构建定位群体,利用水稻1 K mGPS SNP芯片对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包含770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QTL定位分析,最终鉴定出17个调控籽粒性状的QTLs,其中粒长QTL 4个,粒宽QTL 3个,粒厚QTL 3个,长宽比QTL 2个,千粒重QTL 5个,LOD值介于2.55~42.44之间,表型贡献率介于4.73%~29.63%之间。在这17个QTLs中,9个为已知粒型基因位点,8个可能是新鉴定位点,分别为粒长qGL6,粒宽qGW5、qGW10和qGW12,粒厚qGT10,长宽比qGLWR5-2,千粒重qTGW10和qTGW11。根据新发现粒宽QTL(qGW5)定位区间内的基因注释、与拟南芥的同源基因比对、时空表达分析、激素响应分析和序列分析,最终筛选到1个编码CCCH类锌指蛋白的调控水稻粒宽的候选基因Os05g019510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籽粒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调控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对不同品种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选用盐葵3号(YK3)和盐葵5号(YK5)2个品种,副区设置50 mg/L(C1)、150 mg/L(C2)、300 mg/L(C3)等4个赤霉素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0 mg/L),共计8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形态特征和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可使观赏向日葵初花期提前2~5 d,但整株持花期会缩短,整体表现为持花期与赤霉素浓度呈负相关.喷施赤霉素使舌状花长度变长,相同条件下,YK3、YK5在赤霉素处理下花瓣长度较CK分别增加15.98%~30.69%、5.51%~18.88%,但花径变小,花瓣宽度变窄,YK3、YK5花瓣宽度分别比CK显著减少10.83%~28.13%、18.33%~43.75%,花瓣宽度与赤霉素浓度呈负相关.喷施赤霉素使向日葵株高、分枝长度及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相同条件下,YK3、YK5在赤霉素处理下株高显著较CK增加18.92%~48.12%、23.53%~37.25%,分枝长度分别较CK增加19.05%~187.18%、19.52%~122.73%,赤霉素处理的YK3和YK5均无种子形成.综上,2个品种对赤霉素响应程度不同,YK5持花期、花径和各部位干质量受赤霉素的影响大于YK3.
关键词: 赤霉素 观赏向日葵 初花期 持花期 开花特性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对莠去津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
《农药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土壤中残留的莠去津易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利用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中残留莠去津降解是缓解其药害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对莠去津胁迫的响应,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莠去津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莠去津胁迫下菌株AT2 对水稻生长及莠去津降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莠去津胁迫可显著改变水稻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并提高根际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TrzN、AtzB和AtzC的丰度.莠去津胁迫下,接种降解菌AT2 组水稻的株高、根长、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MDA的积累减少,说明AT2 可缓解水稻的氧化胁迫损伤;接种降解菌AT2 处理组土壤和水稻中莠去津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14.9%和 47.1%~57.5%,说明AT2 促进了土壤及水稻中莠去津的降解.另外,莠去津胁迫下,接种AT2 还可诱导水稻中莠去津降解基因的上调表达,表达量为未接菌对照组的 1.3~2.7 倍.研究表明,根际接种降解菌株能激活水稻体内降解基因的表达,促进"土壤-水稻"体系中莠去津的降解,缓解环境中残留莠去津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关键词: 莠去津 水稻 根际微生物 降解基因 氧化胁迫 生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