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不同添加剂对木薯粉粘度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研究NaH2PO4、NaHCO3、KAl(SO4)2等无机盐类和酸碱调节剂,NaHSO3、Na2SO3等还原剂,以及吐温(20、40、60、80)、司班20、单甘酯、蔗糖酯等乳化剂对木薯粉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粉粘度随pH值下降而降低,随pH值升高而略有增加;NaHSO3、KCl、NaCl、CaCl2、K2SO4、柠檬酸钠、NaH2PO4、NaHCO3对木薯粉的粘度影响不大;Na2SO3能使木薯粉粘度降低;吐温(20、40、60、80)、连二亚硫酸钠、硼砂、司班20、硫代硫酸钠能使木薯粉峰值粘度和糊粘度增加;KAl(SO4)2对木薯粉的降粘作用与其能降低pH值有关。

关键词: 木薯 粘度 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865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两优865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Y58S与自选恢复系R865配组育成的两系感温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等特点,2010年5月通过海南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Y两优865 高产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荔枝果皮中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成熟时不同色泽表型的‘糯米糍’(红色)、‘乌皮荔’(紫色)和‘鸭姆笼’(绿色)荔枝果皮为试材,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做内标、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分析ufgt基因在上述材料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以cDNA为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标准cDNA模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gapdh基因和ufgt基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9,扩增效率分别为96.2%和95.3%,达到定量PCR分析的标准。利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3个成熟时不同色泽品种荔枝果皮的ufgt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荔枝 Real-TimePCR ufgt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的保护和利用现状令人堪忧,其成因复杂、多样,要从法律法规、领导机构、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 海南 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资源保护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技术措施对蔬菜根结线虫种群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熏蒸结合水旱轮作、清除病残植株结合翻耕晒垡进行蔬菜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结果表明,两种措施均对蔬菜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用化学杀线虫剂10%噻唑磷颗粒剂、10%硫线磷颗粒剂、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3%氯唑磷颗粒剂实施了大田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对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最好,其制剂用量15kg/hm2处理后30d和60d对土壤中J2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5.12%和95.18%。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水旱轮作 翻耕晒垡 噻唑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在海南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其应用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南南部三亚、北部海口和中部五指山3个生态点,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进行周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P88S在海南自然光温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P88S在海南5月上旬至10月中旬抽穗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育性安全可靠;在中部五指山地区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和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抽穗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安全可靠。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P88S 育性转换 制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坡岗地甘蔗氮磷钾养分优化施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海南坡岗地甘蔗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氮、磷、钾养分的合理配比施用,可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贡献率>钾肥贡献率>磷肥贡献率。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当甘蔗获得最高产量即69967.79kg/hm2时,每公顷相应的氮、磷、钾养分施用量分别为402.82、185.32、502.55kg。氮、磷、钾养分的配比为1∶0.21∶1.25。建议甘蔗氮、磷、钾养分施用的配比以1∶0.2~0.25∶1.2~1.25较为合适,相当于每667m2分别施用尿素58.4kg、过磷酸钙32.5kg、氯化钾55.8kg。

关键词: 海南 甘蔗 氮磷钾 优化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半姊妹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豫综5号5个轮次群体为材料,通过2点产量比较试验,对豫综5号群体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豫综5号群体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6.36%,其中,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6.30%,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5.51%,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下降到12.8%,基本符合选择预期效果,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说明2种选择方法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对改良群体穗部性状的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分别提高5.27%和9.96%.说明穗长和行粒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它们的提高是群体单株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还对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和豫综5号群体改良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轮回选择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关键词: 番木瓜 胶孢炭疽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LHβ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布尔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LH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布尔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的血样,针对LHβ基因5′调控区及3个外显子设计6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LHβ基因在6个位点上的多态性,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引物P1与P5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1扩增产物有PP、PQ和QQ 3种基因型,P5扩增产物有LL和LM 2种基因型,其余4对引物的扩增片段没有多态性。LHβ基因P1引物位点PP与QQ基因型相比,PP型在第153 bp处发生了C→A突变;引物P5位点LL与LM基因型相比,LL型在第64 bp处发生了T→C突变,2处突变均未导致氨基酸变化,为沉默突变。在引物P1位点,布尔山羊PP型个体第3,4胎产羔数均极显著高于PQ型个体(P<0.01),西农萨能奶山羊PP型个体第4,5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PQ型个体(P<0.05);在引物P5位点,布尔山羊LL型个体第4,5胎产羔数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LM型个体,西农萨能奶山羊LL型个体第5胎产羔数极显著高于LM型个体(P<0.01)。【结论】引物P1与P5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1和P5位点可能对山羊的产羔数有影响。

关键词: 山羊 PCR-SSCP LHβ基因 产羔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