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PIN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和分析辣椒PIN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情况,为解析CaPINs功能及辣椒新品种培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辣椒全基因组筛选鉴定PIN基因,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这些基因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在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PIN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aPIN1-CaPIN9,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CaPIN9未锚定。CaPINs蛋白的氨基酸数为358~654 aa,分子质量为39 251.05~71 170.91 D,等电点为6.40~9.38,且多数成员为稳定蛋白。CaPINs成员间具有明显的共线性,与番茄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CaPINs基因包含大量生长、环境及激素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辣椒CaPIN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aPINs在不同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辣椒CaPINs特异性参与果柄离区形成与根系生长发育,可作为辣椒易脱柄品种培育和根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基因。


玉米新品种宜单1808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宜单1808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宜17Y223为母本、QB192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玉米杂交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30006。该品种品质好,中抗小斑病,感穗腐病、灰斑病、纹枯病和大斑病,高感茎腐病,适合在四川海拔为230~610m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对宜单1808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益蝽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体视镜对益蝽Picromerus lewis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益蝽卵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卵块呈长方形,卵壳表面具金属光泽,呈金黄色,假卵盖圆形,破卵器三角状,在假卵盖的外域成一环.1~2龄若虫暗红色,无翅芽;3龄若虫黑色,4龄若虫浅褐色;5龄若虫淡土黄色,翅芽黑褐色.成虫体黑褐色,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褐色;足黑色,多细毛.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似卵圆形;雌成虫腹下第3~6节中央有4个黑斑,初呈小黑点,渐大至宝塔状大黑斑,雄成虫腹下第3~6节中央有4个黑斑,初呈小三角,渐大至摇铃状大黑斑.


红肉火龙果果糖激酶基因HpFRK1克隆、表达与酶学活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红肉火龙果果糖激酶基因,检测其表达和酶活性,解析其对果实发育可溶性糖积累的生理功能。【方法】从‘紫红龙’果肉克隆HpFRK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通过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检测酶活性。【结果】HpFRK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具有磷酸果糖激酶B家族结构域。HpFRK1与甜菜BvFRK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细胞质定位的FRKs。HpFRK1在成熟茎和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均表达,在花后20 d的果实表达量最高,随果实发育逐渐下调,花后30 d(果实成熟)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检测表明HpFRK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诱导获得的HpFRK1重组蛋白特异性催化果糖磷酸化(Km为11.01 mmol/L)。【结论】HpFRK1在细胞质特异性催化果糖磷酸化,在红肉火龙果果实发育期间负调控果实可溶性糖积累。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果糖激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涡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有害生物防控的研究进展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涡虫是一类分布广泛、表型丰富的扁形动物,是自然界水体和陆地小型无脊椎动物的天然捕食者。涡虫在类群及栖境上多样,具有组织器官分化、外形多样、退行性生长、两套生殖体系和环境因素敏感性等生物学特征。涡虫的捕食现象表现为活体捕食与食腐性并存,更倾向于捕食移动速度慢且缺乏防御措施的猎物,具有追踪化学痕迹趋向性及神经毒素分泌等特点,对白蚁、蜗牛、蛞蝓及蚊虫等有害生物具有一定的防控潜力。然而,它们在捕食前识别猎物的核心机制、制服不同猎物的具体策略以及捕食消化猎物的机理等方面亟需进一步研究。


14个叶用芥菜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对14个叶用芥菜的含水量、维生素C、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及矿质元素(Fe、Ca、P)等主要营养成分及维生素C、类黄酮、总多酚、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用芥菜营养成分丰富,含水量为89.74%~94.28%,纤维素含量为13.46~24.30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7.80~30.90 g/kg,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16~0.48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60%~6.53%,P含量为191.67~474.00 mg/kg, Ca含量为152.67~1 303.67 mg/kg, Fe含量为2.36~11.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为247.33~907.00 mg/kg,类黄酮含量为5.54~14.54 mg/g,总多酚含量为0.22~1.46 mg/g,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2.14~12.12μmol/g。Ca、Fe、总多酚含量最高及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品种为紫叶青菜,纤维素、总氨基酸、类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为ML11-2,黔青4号P含量最高,威宁青菜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


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效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茶园喷施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茶园病害绿色防控及茶叶提质增效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以喷施清水(CK1)和药剂〔CK2,25%吡唑醚菌酯水剂(140.63 g a.i./hm2)〕为对照,研究先锋蛋白肽(600 g a.i./hm2)不同施用次数(茶叶采摘前喷施1次、2次和3次)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控潜力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茶叶喷施先锋蛋白肽1次、2次和3次对茶饼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3.91%、69.57%和21.74%,喷施2次和3次的相对防效显著低于CK2(77.50%),与CK1相比,CK2对茶叶的增产效果仅为1.23%,而施用先锋蛋白肽1次、2次和3次的茶叶增产效果分别为4.01%、26.46%和9.32%,相应的发芽密度(1587.71个/m2)和百芽重(21.04 g)均以施药2次的最高.施药次数不同对茶叶中咖啡碱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鲜味、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2.68 mg/g)、甘氨酸(0.23 mg/g)和丙氨酸(0.08 mg/g)含量在施药2次的茶叶中最高,在施药3次的茶叶中则以苦味氨基酸缬氨酸(0.15 mg/g)、亮氨酸(0.37 mg/g)、酪氨酸(0.08 mg/g)和组氨酸(0.28 mg/g)含量最高;酚氨比施药2次(3.56)的最低,施药3次(4.22)的最高;施药1次的茶叶表没食子儿茶素(1.0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65%)、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0.71%)含量显著低于施药2次(1.22%、2.96%和0.81%),表儿茶素(0.73%)含量显著上升;苯丙氨酸(2.48 mg/g)、胱氨酸(6.57 mg/g)、蛋氨酸(6.63 mg/g)和脯氨酸(0.29 mg/g)等抗逆相关氨基酸含量以施药1次的最高.[结论]先锋蛋白肽施药2次既可高效防控茶饼病,亦可提高茶叶产质量,达到较好的防病、增产和提质效果.
关键词: 先锋蛋白肽 生物源药剂 茶饼病 施药次数 病情指数 田间防效 茶产量


不同比例长效缓释磷肥对玉米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基层农技推广 》 2024
摘要:为探究长效缓释磷肥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盆栽和大田方式进行试验,以二铵为对照,设置不同底肥和追肥配比,共10个处理,研究不同比例长效缓释磷肥对玉米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磷肥促进玉米植株生长效果优于二铵,适当配入一定比例的二铵混合施用有助于增加玉米茎粗,以比例不超过50%为宜;定植时底肥施用60%缓释磷肥+开花期追施40%复合肥促进玉米生长效果优于定植时底肥施用同重量的全量缓释磷肥。缓释磷肥增加玉米产量、千粒重效果优于二铵,适当配入一定比例的二铵混合施用有助于增加玉米穗粒数,以比例不超过50%为宜;定植时底肥全部施用长效缓释磷肥增加总产量效果优于同重量的定植60%缓释磷肥+开花期追施用40%复合肥。由此可见,缓释磷肥是长效肥,能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下减少施肥次数。玉米种植中,合理应用缓释磷肥可以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调节生理代谢,促进玉米开花结穗,同时缓释肥肥效释放特点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减肥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