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滨海盐碱地玉米施肥效应及土壤供肥潜力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典型滨海盐碱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玉米需肥特性、施肥效应及土壤供肥能力,以期为滨海盐碱地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养分含量平均为:N 1.224%,P2O50.480%,K2O 0.377%;秸秆养分含量平均为:N 0.820%,P2O50.142%,K2O 2.552%;生产100 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平均为:N 1.92 kg,P2O50.60 kg,K2O 2.55 kg。肥料增产率高低顺序为氮肥(44.39%)>磷肥(13.79%)>钾肥(6.55%);每千克氮、磷、钾肥可分别增产9.44,8.38,2.83 kg籽粒;玉米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9.96%,5.60%,30.64%。通过建立玉米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氮(N)348.5 kg/hm2、磷(P2O5)133.6 kg/hm2、钾(K2O)19.1kg/hm2。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52.06%,190.30%,32.67%;氮、磷、钾肥相对产量分别为69.26%,87.88%,93.85%,土壤养分丰缺程度氮处于低水平,磷、钾处于中等水平,高低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因此,滨海盐碱地区玉米施肥应重视氮、磷肥的施用,不施或少施钾肥,即可获得高产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相关酶活性与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剂量(1、2、3μL/L)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无核寒香蜜葡萄,研究1-MCP采前处理对冷藏期间葡萄贮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1-MCP剂量采前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葡萄质量损失率、落粒率和腐烂率的上升,保持较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了丙二醛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增加,贮藏后期维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3个1-MCP剂量处理中,采前1μL/L 1-MCP处理葡萄保鲜效果最好,能够显著延缓葡萄的衰老进程,保持较高的贮藏品质。


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活性及其抗猪流感病毒机理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酵母β-葡聚糖是一类水不溶性免疫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所带有的亲水硫酸基团,不仅提高多糖水溶性,而且引起了生物活性的改变,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其生物活性显著增强,属一类新型高效生物应答剂。论文综述了酵母β-葡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生物学活性及其可能抗猪流感病毒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此类新型药物奠定基础。
关键词: 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 活性 猪流感病毒 机理


常温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苹果贮后货架生理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富士苹果采后常温下放置0、5、10 d后进行1-MCP处理,以研究常温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富士苹果货架期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显著延长了货架期,降低了果梗褐变率和腐烂率,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并延缓了果皮脆性、果肉平均硬度的下降,有效抑制果实品质的下降。结果还显示:1-MCP的作用效果随着1-MCP处理时期的延迟而下降,在采后10 d处理的效果低于0 d和5 d处理。因此,富士苹果采后应尽快采用1-MCP处理,常温下不超过5d为好。


玉米胚乳DNA的快速提取方法及其在wx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模板DNA的制备是制约分子育种效率的瓶颈步骤之一。本研究介绍一种高通量快速的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即蔗糖提取液法。该方法切取20~30 mg玉米种子胚乳,通过批量化研磨、加热和瞬时离心3个步骤,即可获得稳健PCR扩增的模板DNA,并且在光温培养箱条件下切取部分胚乳的剩余种子与对照完整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通过蔗糖提取液法提取192粒F2种子胚乳DNA,鉴定WxWx、Wxwx和wxwx 3种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相一致。蔗糖提取液法提取胚乳DNA简单、快速、成本低廉,可有效用于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盐胁迫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对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灰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ricinus)、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速度、生物量、菌丝Na+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耐盐性最强,盐胁迫并未影响其生长,在高浓度(0.6~0.8 mol·L-1)盐胁迫下,红绒盖牛肝菌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菌株(P<0.05),其体内的Na+质量分数也显著低于其他2种菌株(P<0.05)。灰环粘盖牛肝菌对盐胁迫最为敏感,低浓度(0.2 mol·L-1)的盐胁迫就可以影响其生长曲线,降低其生长速度,其在高浓度盐胁迫下体内的Na+质量分数也显著高于其他2种菌株(P<0.05)。灰鹅膏菌耐盐性居中,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其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逐渐降低。


废弃物与沥浸污泥的好氧堆肥效果及效益分析
《中国给水排水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沥浸污泥为原料,开展了污泥堆肥配方研究;同时结合某污水厂污泥处理案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污泥处理工艺的成本与效益,以探讨沥浸污泥堆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来源广泛、发酵效果较好、适宜本地的原则,沥浸污泥堆肥原料的最佳配方为污泥∶蘑菇渣=4∶1(质量比),其次是污泥∶鸡粪∶草炭=2∶1∶1(质量比);沥浸污泥静态好氧堆肥的产品为有机肥,其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生物沥浸干化+条垛静态好氧发酵"工艺处理某污水厂污泥,与现有的"污泥脱水+槽式好氧发酵"工艺相比,可使占地减少一半,并且投资少、处理成本低、产值高、处理过程对环境友好,应用前景广阔。


与黄瓜抗黑斑病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及抗病资源筛选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黄瓜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以黄瓜感黑斑病母本L 63和抗黑斑病父本L 9及其F1、F2分离群体为试材,将与黑斑病抗性相关基因连锁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E-CC/M-CAT进行了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特异的SCAR引物SCEM126/122,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共显性SCAR标记,经验证该标记与黄瓜抗黑斑病相关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4.4 cM,可以作为黄瓜抗黑斑病辅助选择的标记。且该标记具有迅速、简便、成本低、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的优点,扩增条带清晰,无杂带和拖尾现象,适合用于大量样本分析。利用引物SCEM126/122对290份材料进行抗病性检测,结果表明有64份抗病材料,为进行抗黑斑病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蛋白质含量稳定性QTL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稳定性QTL,从而为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源自美国大豆Charleston和中国品种东农594杂交获得的14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三种生态环境下三年数据估算的Shukla稳定性方差对大豆蛋白含量进行了遗传和QTL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大豆蛋白稳定性QTL得到2个QTL,分别为qPRO1-1和qPRO17-1,位于连锁群A1和L上,贡献率分别为4.70%和5.73%,共解释10.43%的表型变异。利用混合区间作图法(MIM)检测到2对上位性QTL,互作染色体为A1×G和A1×A2,上位效应分别为0.19**和-0.22,贡献率为12.82%和17.42%,共解释30.24%表型变异。本实验分析多个环境下的数据,考虑到了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在三种环境条件下分析QTL,检测到了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稳定出现的QTL位点。控制大豆蛋白含量的QTL位点,都表现出明显的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其中稳定性较好的QTL和公共图谱上定位的调控大豆蛋白质含量的QTL prot 1-7、cq oil003、oil8-1、prot 17-5、prot 2-1及prot12-1等在区间上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