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5种常见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中国瓜菜 》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对15种常见食用菌干品中的蛋白质、多糖、氨基酸以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w,后同)为8.49~32.30 g·100 g-1,粗多糖含量为7.76~40.21 g·100 g-1,K含量为1.12~3.58 g·100 g-1,P含量为0.28~1.44 g·100 g-1,Zn含量为0.001 8~0.012 3 g·100 g-1,Ca含量为0.005 8~0.624 0 g·100 g-1。15种食用菌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81~23.76 g·100 g-1,其中羊肚菌最高;平菇的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为77.97,氨基酸组成最均衡;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比较丰富,蛋氨酸(Met)含量相对不足。除牛肝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亮氨酸(Leu)外,其余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Met。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食用菌营养组成和含量与其种类相关。


滴施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盐碱土结构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植棉区土壤盐碱化严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进而获得棉花高产,通过盆栽试验,以南疆库尔勒盐碱化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制天然-合成聚合物土壤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棉花幼苗根茎长、干鲜重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方法对土壤改良剂作用下土壤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自制土壤改良剂 1#即矿源黄腐酸钾-聚丙烯酸接枝盐碱土壤改良剂在 3 个不同浓度条件下均能改善棉花种子萌发、早期生长状况,以A2 处理(880 mg土壤致良剂 1#+1000 mL蒸馏水)效果最佳,相对于CK处理(1000 mL蒸馏水),发芽势和萌发率分别提高了 63.2%和 50.0%,幼苗鲜重增加了 99.0%,干重增加了 76.9%.自制土壤改良剂 2#即矿源黄腐酸钾-聚丙烯酸共混盐碱土壤改良剂在低浓度下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物量,中高浓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改良后土壤的红外光谱变化不大,有机质吸收峰稍有增强;添加土壤改良剂能改善原始土壤致密紧实的结构,土壤颗粒之间开始团聚、土壤表面变得粗糙,改良剂 1#以A2处理土壤团聚颗粒最大,颗粒间孔隙最多,改良剂 2#土壤也变得相对疏松,但不同添加浓度之间变化不大.
关键词: 盐碱化耕地 土壤结构 土壤改良剂 天然-合成接枝共聚物 棉花 种子萌发生长


地黄花叶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技术建立了针对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 ReMV)的快速、特异、灵敏的RT-LAMP检测方法。根据Re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组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确定最佳引物组合;利用电泳检测及可视化方法(加SYBR GreenⅠ显色剂)进行RT-LAMP温度优化、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最适检测温度为60℃,优化后的LAMP方法能特异性检测ReMV,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 000倍,可检测到1.2×10-1拷贝/μL的模板浓度。对60份地黄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RT-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8.3%,高于常规RT-PCR方法(75%)。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检测技术为ReMV的准确检测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 地黄花叶病毒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 快速检测


补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补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豫中补灌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8-2020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不灌溉(W0),补灌1次(W1)(拔节期)、补灌2次(W2)(拔节期,抽穗-扬花期),每次灌水450 m3/hm2。设5个施肥模式:不施肥(N0)、纯氮210 kg/hm2(N1)、纯氮300 kg/hm2(N2)、纯氮21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N3)、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N4)。(1)连续2 a灌水措施(W)、施肥模式(N)和灌水×施肥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低氮(N1)条件下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小麦产量增加了1.75%~17.11%,玉米产量增加了2.42%~12.66%。(2)连续2 a 3种灌水水平条件下,N0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2019年小麦、玉米产量均以W1N4最高,分别为11 865.53 kg/hm2和11 662.82 kg/hm2;2020年W2N4小麦处理产量最高,W1N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4)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显著,连续2 a补灌2次处理的小麦、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均高于不灌溉相应处理。(5)2019年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2N0最低,2020年W1N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处理最低,W2N0处理次之,W2N0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补灌或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对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积极影响。豫中补灌区推荐适宜小麦-玉米灌溉施肥模式为:小麦、玉米拔节期各补灌1次,施用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氮肥底追比为底施∶拔节肥=7∶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
《现代食品 》 2024
摘要: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用于快速测定畜禽肉中的地塞米松残留量。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ECS亲水亲脂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地塞米松在0.5~100.0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9,方法定量限为0.2μg·kg-1;空白样品在0.5μg·kg-1、2.5μg·kg-1和10.0μg·kg-1添加水平时,平均回收率为92.2%~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6%~2.5%(n=6),方法学指标均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 畜禽肉 地塞米松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内标法


东亚小花蝽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评价
《烟草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若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烟粉虱2~4龄若虫的喜好性和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能力以及东亚小花蝽密度对捕食烟粉虱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对烟粉虱2龄和3龄若虫均表现为负喜好性,对烟粉虱4龄若虫表现为正喜好性。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分别为14.00和16.0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878和0.888,单头烟粉虱处理时间分别为0.047和0.034 d,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捕食能力强于5龄若虫。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烟粉虱密度呈正相关,与搜寻效应呈负相关;随着东亚小花蝽密度的增加捕食作用率降低。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必然、困境释源与路径探索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3个层面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历史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从现实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度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从强化顶层设计、着力制度创新、夯实人才基础、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 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 逻辑必然 困境 路径


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现状与影响力提升策略
《科技传播 》 2024
摘要:从期刊基本信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栏目尤其是专栏(题)设置、国内外编委、中英文网站建设、新媒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对27种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27种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出版周期以月刊为主,年发文量差异较大;影响力相关指标值差距较大,大部分期刊偏低;有7种期刊既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又未被CSCD和国外数据库收录;期刊间栏目数量差距较大,有专栏(题)的期刊很少;国内编委数量差距较大,国外编委欠缺;绝大部分期刊建设了中文网站,但英文网站很少,且内容不健全;有5种期刊没有建设新媒体平台,已建设新媒体平台的期刊大部分内容发布单一,缺乏吸引力。从合理设置栏目、组织专栏(题),充分发挥编委作用,调整发文量、缩短出版时滞,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对标国外数据库以被收录等方面提出影响力提升策略,以期为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


纳豆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纳豆芽孢杆菌作为一种芽孢杆菌,抗逆性较强,能够分泌产生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如纳豆激酶(NK)、维生素K、异黄酮等.纳豆芽孢杆菌具有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稳态、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纳豆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蛋鸡产蛋性能,维持畜禽健康,提高猪肉品质,减少猪排泄物中的粪臭素含量,加快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构建,减少断奶应激对犊牛的影响,改善奶牛瘤胃菌群结构,提高奶牛产奶性能.文章综述了纳豆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