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及砷形态分析

分析化学 201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油富含Omega-3磷脂而具有强大的保健功能,但由于其砷含量较高,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南极磷虾油中含有大量的磷脂质,采用常规的提取方法分析难以对其砷形态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建立了针对砷甜菜碱(As B)、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三价砷As(Ⅲ)、五价砷As(Ⅴ)5种砷形态的分析方法。采用C_(18)固相萃取进行样品脱脂前处理,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Ion Pac AS9-H阴离子分析柱(250 mm×4 mm),流动相采用38 mmol/L Na_2SO_4+15 mmol/L乙酸钠;流速0.6 m L/min,流速1 m L/min,进行5种形态砷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砷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L,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LOD)为0.1~0.2μg/L,定量限(LOQ)为1.5~2.6μg/L,RSD<5%。加标回收率为88.9%~106.3%。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中砷形态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毒的砷甜菜碱,因此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食品及保健品。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形态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体外诱导敏感嗜水气单胞菌耐药后,其敏感性变化与基因突变、外排作用的关系,实验选取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养殖鱼源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EN)和诺氟沙星(NF)的培养基上逐步诱导培养,以获得高耐药菌株;对诱导菌株gry A和par C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测定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16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添加外排泵抑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后的MIC值变化;并对诱导菌交叉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诱导后菌株对EN和NF的MIC分别提高了409.6和4096倍,对非诱导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其他类药物的MIC也有较大变化;药物诱导后各菌株gyr A基因和par 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QRDRs区发生了典型的点突变:Gyr A发生Ser83→Ile变化,Par C发生Ser87→Ile/Arg变化;添加NMP后,所有诱导菌株对两种药物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诱导后菌株交叉耐药情况与菌株密切相关,其中3和8号诱导菌株对16种非诱导药物均无交叉耐药反应,而EN诱导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基本未产生交叉耐药反应,NF诱导菌株对除庆大霉素以外的氨基糖苷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基本未产生交叉耐药反应,所有诱导后菌株均对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产生较严重的交叉耐药。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存在靶基因位点突变及主动外排作用等多种耐药机制;且应慎重考虑在防治耐药菌株引发病害时,交叉耐药情况对选择治疗药物的影响。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氟喹诺酮类 诱导耐药 基因突变 交叉耐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肝组织损伤和抗氧化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海域和养殖水体环境频现低氧,本研究针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不耐低氧的特性,将(31.59±3.01)g(n=30)的卵形鲳鲹在(23±0.7)℃下进行3、6、12和24 h的急性和14 d的慢性低氧[溶解氧为(1.55±0.20)mg/L]胁迫。运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技术,比较急、慢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肝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的活性,分析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肝是否造成氧化损伤。急性低氧胁迫下,卵形鲳鲹肝组织间出现空泡、小叶结构破坏,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出现过氧化物酶体,肝细胞间血窦剧烈扩张。这些病理损伤随胁迫时间延长更趋严重,24 h时甚至出现局部肝细胞融合、坏死,慢性低氧胁迫14 d时,肝细胞局部坏死,细胞膜溶解,细胞核破裂分解,胞质内细胞器不明显,只可分辨粗面内质网,细胞内空泡体积大,细胞结构松散,血窦扩张。急性低氧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慢性低氧胁迫14 d时丙二醛(MDA)则显著增加。急性低氧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上升后恢复,过氧化氢酶(CAT)则持续上调,慢性低氧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肝组织在低氧胁迫下病理变化明显,氧化损伤严重,且慢性低氧胁迫比急性更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低氧胁迫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略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表明,秋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5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5种,包括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条带眶灯鱼(Diaphus brachycephalus)、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条带多光鱼(Diplophos taenia);冬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6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典型刺虾(Oplphorus typus)、蝰鱼和太平洋帆乌贼(Histioteuthis pacifica)。秋冬季的IRI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个体数计算的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冬季高于秋季,但优势度指数是冬季低于秋季。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标中,冬季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秋季。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方法分析南海中部海域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的状况,结果显示,秋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处于较大干扰状况,冬季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况。

关键词: 中层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南海中部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近海渔场台风状况及其对渔船作业的影响分析

海洋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2013年台风数据分析了我国近海渔场遭遇台风情况,结果显示5年内全国52个渔场中有47个遭遇过台风,总数为337次,中沙东部渔场台风数高达27次,占总数的8%,属于渔场中遭遇台风的热点区域,同时选出了中沙东部渔场、北部湾南部及海南岛西南部渔场、东沙渔场、海南岛东南部渔场、江外渔场、闽东渔场等19个遭遇台风次数和频率较高的典型台风渔场。以宁波市象山县渔船为例,研究其主要作业渔场以及台风过程对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象山县渔船主要作业渔场有6个,其中舟外渔场、鱼外渔场和江外渔场属于全国典型台风渔场,且渔船回港避风与台风逼近过程有明显的同步性。较其它渔船险情,台风险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更加危急和严重,对此提出了几个建议:(1)培养渔民合法、安全和科学的捕捞意识;(2)推进船用通讯设备的安装和使用;(3)开发实时船用台风预警系统;(4)完善救援体系,鼓励和支持渔船互助组间的帮助和救援行为。

关键词: 台风 渔场 渔船 险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泛素融合蛋白UbL4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肝胰腺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泛素融合蛋白Ub L40基因(ubiquitin/ribosomal L40 fusion protein,Pm Ub L40)的部分序列,利用RACE技术克隆其c DNA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结构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及卵巢不同发育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 Ub L40基因c DNA全长571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390 bp,编码12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14.7 ku,理论等电点为9.76。预测氨基酸序列的N-末端(1~76aa)为高度保守的泛素结构域,C-末端(77~129aa)为典型的核糖体蛋白L40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表明不同物种的Ub L40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m Ub L40基因在肝胰腺的表达量最高,肌肉、卵巢次之,其他组织的表达较低;在卵巢发育过程中Pm Ub L40基因在II期表达最高,其次是V期,显著高于I、III、IV期。研究结果表明Pm Ub L40基因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泛素融合蛋白L40 卵巢发育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骤降对云纹石斑鱼肝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肝脏代谢酶活力对盐度骤降的响应,设置27(对照组)、21、15、9共4个盐度梯度对云纹石斑鱼进行盐度骤降胁迫实验。分别在0、1、2、3、7 d时取样,测定其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显示,ACP活力盐度21组先波动变化后恢复正常水平,盐度15组先下降后升高,随后第7天下降恢复正常水平;AKP活力盐度21组和盐度15组先呈下降趋势,第3天大幅度升高;GPT与LDH活力盐度21组和盐度15组基本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并波动的变化趋势;GOT活力变化趋势盐度21组先升后降,盐度15组先降后波动。研究表明:在盐度27骤降至21或15,均会使云纹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磷酸酶、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活力初期均会受到抑制,随时间延长可以得到恢复;而当盐度从27骤降至9,3 d时实验鱼全部死亡。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骤降低盐胁迫 肝脏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保存和容器内的培养方法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的陆地工厂化养殖,分三部分实验进行研究:(1)不同长度(0.5、1、1.5 cm)和断开部位(从基部断开、从顶部断开和从藻体分叉处断开)的海萝藻体培养;(2)不同培养密度(0.5、1、2、4 g/L)和培养容器(方形水槽、圆柱形透明塑料薄膜容器和亚克力筒);(3)不同风干方式(自然风干、培养箱风干和空调加风扇吹干)和保存温度(4、–18℃)对保存后藻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断开部位对相同长度的藻体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较小藻体(0.5 cm)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1.0、1.5 cm)(P<0.05);方形水槽中海萝藻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亚克力筒和塑料薄膜装置中(P<0.05);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海萝的日特定生长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以空调加风扇方式进行风干的藻体成活率最高(P<0.05),在?18℃保存6个月,其成活率为93.8%;在4℃下保存1个月,各组藻体的成活率都为0。较好的条件组合为:进行陆地工厂化养殖的海萝规格应大于0.5 cm,合适的培养密度范围为0.5?1 g/L;成本低且高效的塑料薄膜装置是海萝藻体培养的适宜容器;采用保存海萝藻体于?18℃的方法可使海萝陆地工厂化养殖或相关研究不受制于海萝生长季节,可按需要进行。

关键词: 海萝 藻体 规格 培养 容器 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溴环十二烷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幼鱼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的甲状腺素干扰效应及相关机理,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将红鳍笛鲷幼鱼暴露于3个不同浓度的HBCD(8.6、43.0、215μg·L-1)溶液中24、48、96 h后,以肝脏和脑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含量及T3/T4比值为生物标志物,评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肝、脑组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CD对红鳍笛鲷幼鱼肝、脑组织甲状腺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且8.6、43.0μg·L-1浓度暴露下对T3、T4含量以诱导作用为主,215μg·L-1浓度暴露下短时间内表现为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则表现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此外,HBCD暴露过程中,肝组织T3/T4比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脑组织T3/T4比值则随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短时间暴露T3/T4比值高于对照组、长时间暴露T3/T4比值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红鳍笛鲷肝脏和脑组织甲状腺素T3、T4含量及T3/T4比值对实验室3种浓度的HBCD胁迫均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筛选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红鳍笛鲷 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 四碘甲腺原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病原及初步治疗研究

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发生"翻背症"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原为哈维弧菌,该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苯扎溴铵及对照组的最终存活率分别为39.05%、32.38%、29.52%和14.29%,诺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用于治疗方斑东风螺"翻背症"。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翻背症 哈维弧菌 药物治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