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转运量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4.56 kg/hm~2、44.31%和17.26%;且这2个处理下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高。氮转运量与氮、锌花后吸收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锌花后吸收量与籽粒中氮、锌含量和氮花后吸收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夏玉米大田生产中,施用氮肥180 kg/hm~2,结合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能促进夏玉米灌浆期对氮、锌元素的吸收和转运,提高籽粒氮、锌含量,并能维持高产,达到籽粒产量和锌营养品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夏玉米 氮锌配施 灌浆期 氮元素 锌元素 吸收 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地黄病毒病病原鉴定及主要病毒的分子变异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以芍药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观测根茎初始形成和膨大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并对其内源激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茎的形成和发育可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营养生长期(Ⅰ)、根茎转换期(Ⅱ)、膨大期(Ⅲ)、膨大后期(Ⅳ)。根茎形成发育前期差异激素较多,其中,根茎转换期(Ⅱ)ABA和GA3含量急剧升高,达到峰值,分别为94.96、541.53 ng/g,随后显著下降,表明二者共同调节了根茎的初始形成。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在根茎转换期(Ⅱ)和膨大期(Ⅲ)表达量较高,对根茎的发育和膨大起主导作用。葡萄糖和果糖等还原糖含量在根茎转换期(Ⅱ)显著下降后保持在较低水平,蔗糖和淀粉含量则随根茎的形成和发育呈逐渐上升趋势,是根茎储存和积累的主要碳水化合物。

关键词: 芍药 根茎 内源激素 碳水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型和抗性基因协同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带毒量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12份番茄种质为试材,其具有2类果实大小和3种不同抗性基因,通过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田间抗性和带毒量指标,探索果实大小、抗病基因与田间抗性、带毒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自然传毒情况下,所有番茄材料都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在番茄定植后28 d,小果型番茄M8(I)、M5(I)、M3(I)、M7(I)、M9(I)和M11(HR)带毒量均较低,大果型番茄M6(S)、M10(S)、M4(S)和M2(S)带毒量均较高,且小果型番茄田间发病率明显低于大果型番茄.除了Ty-1/ty-1单基因抗性不受番茄果实大小影响外,携带其他单基因或聚合基因抗性的番茄种质均与果实大小有关.在此节点上,带毒量越高抗性越弱,带毒量越低抗性越强.总体来说,在遭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时,小果型番茄田间抗性强于大果型番茄.

关键词: 番茄 果实大小 带毒量 黄化曲叶病毒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甜瓜品种氮钾双高效评价指标筛选及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鉴定甜瓜耐低氮低钾能力,筛选氮钾双高效评价指标,为甜瓜氮钾双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主推甜瓜品种为供试材料,苗期试验采用穴盘基质栽培,设正常供氮钾(CK,N含量4.88 mmol/L、K2O含量2.50 mmol/L)、低氮(LN,N含量0.01 mmol/L)、低钾(LK,K2O含量0.01 mmol/L)、低氮钾(LNK,N含量0.01 mmol/L、K2O含量0.01 mmol/L)4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甜瓜氮钾双高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田间产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茎粗和氮含量外各性状在低氮、低钾、低氮钾处理下的降低幅度均达显著水平。综合耐低氮系数、耐低钾系数、耐低氮钾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确立株高、氮积累量和钾积累量为甜瓜苗期氮钾双高效品种鉴定的主要指标,茎粗、叶面积、干重、氮含量、钾含量是次要指标。综合氮效率和钾效率D值聚类分析结果,初步确立钱隆蜜、雪彤9号、锦绣翠玉既是氮高效又是钾高效型甜瓜品种,世纪星靓丽瓜姿既是氮敏感型又是钾敏感型甜瓜品种,结合氮钾效率D值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确立锦绣翠玉是甜瓜氮钾双高效型品种,世纪星靓丽瓜姿为氮钾双敏感型品种。结合田间产量表现,认为氮、钾高效型品种在低氮、低钾胁迫下也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具有稳产的特性。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氮高效、钾高效、氮钾高效筛选结果,且结合了田间产量表现,选用的评价方法是准确可行的,可为今后甜瓜氮、钾养分逆境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甜瓜 氮钾双高效 综合评价 鉴定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化学杀菌剂对烟草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的毒力测定和防效评价

烟草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能够防治烟草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Aphanomyces iridis)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WP)、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SP)、20%辛菌胺盐酸盐水剂(AS)、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SC)、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WG)和48%霜霉·络氨酮水剂(AS)等7种化学杀菌剂对鸢尾丝囊霉的室内毒力,并通过室内漂浮苗接种试验评价其防治效果(防效)及安全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8%霜霉·络氨酮和30%霜霉·嘧菌酯对鸢尾丝囊霉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255μg/mL和0.367μg/mL;其次为20%辛菌胺盐酸盐和58%甲霜灵·锰锌,EC50值分别为14.107μg/mL和37.495μg/mL;70%甲基硫菌灵抑菌效果最差.接种试验结果表明,48%霜霉·络氨酮和30%霜霉·嘧菌酯对鸢尾丝囊霉引起的烟苗根腐病具有较好防效,防效在86.88%~94.61%,且30%霜霉·嘧菌酯处理对烟苗安全性较好,58%甲霜灵·锰锌的防效较差,防效在30%以下.

关键词: 烟草 鸢尾丝囊霉 杀菌剂 抑菌率 毒力测定 相对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巧克力棒的配方优化及货架期预测

食品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脱脂芝麻粉、巧克力、麦芽糖醇、葵花籽、奇亚籽为考察因素,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和模糊感官评定法对芝麻巧克力棒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芝麻蛋白能量棒的最佳配方为脱脂芝麻粉添加量39%、巧克力添加量30%、麦芽糖醇添加量24%、葵花籽添加量6%、奇亚籽添加量1%,按此配方制得的产品风味独特,芝麻与巧克力风味相辅相成。常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Arrhenius公式预测出芝麻巧克力棒在常温下的货架期为256 d。试验为芝麻巧克力棒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芝麻巧克力棒 D-最优混料设计 模糊数学 配方优化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同化利用玉米秸秆碳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 3 个处理:不添加秸秆(soil)、添加自然丰度秸秆(soil+12C-straw)和添加13C标记秸秆(soil+13C-straw).培养 30 天时,结合同位素示踪与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测定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分析利用秸秆碳源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1)秸秆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CO2 排放,添加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在培养第 1 天达到峰值,土壤和秸秆CO2 排放比例均在培养第 3 天达到峰值.2)整个培养时期共发现参与秸秆碳同化利用的细菌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238 个,真菌OTUs 24 个.细菌OTUs主要属于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OTUs主要为子囊菌门中的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3)秸秆分解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培养时期,以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与溶杆菌属(Lysobacter)为代表的 7 个细菌属快速响应秸秆添加,以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与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为代表的 6 个细菌属延迟响应;两个真菌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与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表现为对秸秆添加的快速响应,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与unclassified_f_Halosphaeriaceae为延迟响应.4)曼特尔分析表明,细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与碳氮转化相关土壤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产生正激发效应,显著增加了土壤CO2 排放.同化秸秆碳源的微生物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群落演替,细菌的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的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在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秸秆高效腐熟菌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13C玉米秸秆 DNA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 微生物类群 群落演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菌肽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的影响研究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估不同水平抗菌肽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的影响,试验以不含抗菌肽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 mg/kg(D1组),100 mg/kg(D2组),150 mg/kg(D3组),200 mg/kg(D4组)抗菌肽为试验组,在养殖水箱中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12.49±0.2)g的大口黑鲈幼鱼,养殖8周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和体组成方面,各组试验鱼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D4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升高6.58%(P<0.05);D3和D4组饲料转化率分别显著升高9.4%和10.8%(P<0.05);各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脏体比比对照组显著升高9.4%(P<0.05);(2)消化吸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和D3组前肠钠钾ATP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32.35%和39.04%(P<0.05),前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12.09%和10.05%(P<0.05),肝脏溶菌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11.81%和10.9%(P<0.05),D3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12.62%(P<0.05);(3)蛋白质代谢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3和D4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9.53%和18.7%(P<0.05),D3和D4组蛋白质效率分别显著升高10.31%和10.82%(P<0.05),D4组肝脏AST活性显著升高22.49%(P<0.05);(4)脂肪代谢方面,D4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显著下降18.76%(P<0.05).本研究表明,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蛋白质沉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鱼体免疫性能,抗菌肽添加量为150 mg/kg时效果较佳.

关键词: 抗菌肽 大口黑鲈 蛋白质代谢 脂肪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艾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艾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旨在为艾草新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SPSS 25.0软件对70个艾草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01,遗传多样性指数大于1.50的农艺性状有12个,占供试种质的92.31%;变异系数为16.97%~78.04%,变异系数大于30.00%的农艺性状有8个,占61.54%;大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13个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6.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2.0处可将70个艾草种质资源聚为2类群,第Ⅰ类群包含45个种质,呈现出第一分枝叶片数多、叶片长、叶片宽、单株鲜重高等4个有益性状;第Ⅱ类群包含25个种质,呈现出叶柄短、两叶鲜重高、五叶间距短等3个有益性状;根据综合得分值(F),筛选出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的5份艾草种质资源。本研究中70个艾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将为艾草遗传改良、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艾草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