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D80和PHJ65组配的包含31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结合在3个单环境条件下的雄穗分枝数表型值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经完备区间作图法在包含8 384个SNP标记的连锁图谱上共检测到11个QTLs,分别位于1、2、4、5、7、8染色体上,LOD值为4.99~11.42,表型贡献率为4.62%~11.80%。在2个以上单环境和BLUP值下重复检测到5个QTLs(qTBN1.1、qTBN2.1、qTBN4、qTBN5、qTBN7)。其中,qTBN1.1、qTBN5表型贡献率大于10%,属于稳定的主效QTLs,物理区间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303.01~304.87 Mb(B73_RefGen_v4_genomic)、第5染色体168.16~170.97 Mb。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在2个主效QTL位点筛选出19个高表达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重组自交系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主要病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传统的小麦病害监测主要依靠人工田间调查,当涉及区域尺度时,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区域尺度下的小麦病害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介绍小麦病害遥感监测生理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地遥感、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在小麦病害遥感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进小麦病害遥感技术应用、提高病害监测预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病害 遥感监测 近地遥感 无人机 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OPP膜处理对香菇采后褐变及抗氧化性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香菇为试材,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打孔包装的保鲜方法,研究了BOPP膜不同打孔处理对香菇采后褐变、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香菇采后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BOPP膜打4~8孔(孔径2 mm)处理能够不同程度促进蛋白质、抗坏血酸、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抑制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生成,其中打6孔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并激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贮藏20 d时,L*值较对照提高11.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菇采后褐变由酶促和非酶促褐变引起,BOPP膜打孔处理可以提升香菇的抗氧化性。综上,BOPP膜打6孔处理可以抑制香菇褐变的发生,并提高营养价值,同时减少氧化损伤、提升抗氧化能力,最终延缓其衰老进程。

关键词: 香菇 BOPP膜 保鲜 褐变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hrunken2突变体中醇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PAGE和荧光定量PCR,研究shrunken2(sh2)突变体子粒胚乳发育不同时期醇溶蛋白的积累以及醇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郑58相比较,sh2中氨基酸组分变化与opaque2(o2)相似,赖氨酸含量升高,同时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下降。SDS-PAGE结果显示,胚乳发育不同时期sh2中醇溶蛋白的积累均明显低于郑58,而且sh2中19-kDa α-醇溶蛋白积累明显减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h2突变体中对于Z1A、Z1B和Z1D家族基因的抑制较为显著。sh2突变体中prolamine-box binding factor(PBF)表达量升高,opaque2(o2)表达下降。因此,sh2突变体同时影响淀粉、氨基酸、贮藏蛋白等的代谢。

关键词: 玉米 醇溶蛋白 近等基因系 shrunken2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细小病毒4型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抗原表位鉴定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制备猪细小病毒(PPV)4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试验采用原核表达的Cap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凝抑制(HI)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阳性克隆,最终获得2E7、4D6和5C9这3株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然后用mAb对Cap蛋白多肽进行ELISA检测,鉴定分析其抗原表位。结果显示:4D6和5C9 mAb识别表位为线性表位,分别为 387RRQDN391578QRKE581,而2E7 mAb识别的表位为构象表位;通过对Cap蛋白3D结构定位分析,387RRQDN391578QRKE581抗原表位位于蛋白表面,且在PPV4亚型中高度保守,而与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博卡病毒(PBoV)基因序列同源性低。本研究为PPV4诊断试剂的开发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4型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基因在小麦耐盐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盐害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降低籽粒产量和品质.利用耐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耐盐性是小麦耐盐性改良和育种的有效措施.耐盐基因主要包括调节基因(转录因子基因、蛋白激酶基因等)和功能基因.综述了转录因子基因、蛋白激酶基因和功能基因等在小麦耐盐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麦 耐盐性 基因工程 激酶 转录因子 功能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与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联合体试验是当前我国农业形势下拓宽作物品种审定试验渠道重点推进的新措施,为深入了解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掌握其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概况,以近3 a(2021—2023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为对象,将联合体试验品种与省统一试验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21—2023年河南省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合计355个,其中,联合体试验品种187个。联合体试验容量呈上升趋势,品种数量占比由2021年的48.3%上升到2023年的61.2%;试验组别单一,主要为冬水组。冬水组小麦中,申请者独立申请品种时,联合体试验品种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较省统一试验高,个人申请则更倾向于参加省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小麦农艺性状与省统一试验相比差异前期大后期小,7个农艺性状中2021年有5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023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品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但也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规律,7个品质性状中2021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2023年均不显著。联合体试验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及多样性整体上均大于省统一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4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转化为7个主成分,其反映了81.51%的原始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0位的品种中,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小,2021、2023年分别有5、14个,分别占当年全部联合体试验品种数量的9.3%、17.9%;省统一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大,2021、2023年分别有4、5个,分别占当年全部省统一试验品种数量的19.0%、35.7%。综上,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在不断提升,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品种综合评价得分与省统一试验差距缩小,相关部门未来可根据市场调整优化试验组别,聚焦联合体试验通道问题,推进联合体试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小麦 联合体试验 省统一试验 试验容量 品种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地势对梨园防霜机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地势、栽培模式的不同,将园区划分为Ⅰ~Ⅷ区块,分析其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和差异显著性,研究梨园不同地势、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防霜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园0:00—7:00普遍存在逆温差,测试期间实时逆温差为1.23~1.98℃,防霜机开启前后平地距离防霜机20~80 m处各气象因子差异显著,3FS-200果园防霜机可在梨园100 m内形成空气扰流,40~60 m处升温效果最佳,且最大风速较大,为4.39~6.98 m/s,防霜机扰流范围内最高升温幅度为0.87℃。在自然状态下,高地较平地昼夜实时温度高且差异显著,而实时湿度、VPD值和露点温度等差异不显著;开启防霜机后,由于坡背面扰流受阻,导致实时升温幅度低于其他区域。不同栽培模式对梨园昼夜各气象因子存在影响但差异不显著,防霜机开启10 min后实时温度均趋于一致。

关键词: 梨园 防霜机 晚霜 冻害 逆温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膝枯萎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省焦作市牛膝枯萎病样品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对其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蘸根接种法对分离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和多基因(EF1-α、Tub、RPB2和PRO1/2等)序列分析方法完成了牛膝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该病菌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最高;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蔗糖为碳源和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条件最利于菌丝的生长。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选用的6种杀菌剂中戊唑醇和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3.03和2.36 mg·L-1。本研究是F.proliferatum引起牛膝枯萎病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为牛膝枯萎病病害的田间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牛膝 枯萎病 层出镰刀菌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建立实用化的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以冬小麦品种新麦35和西农059及春小麦品种Bobwhite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和不同分离液对小麦小孢子活力及形成胚性小孢子的影响,并对不同培养密度下小孢子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进行分析,比较了两种分化培养基对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温加甘露醇预处理相比,对麦穗进行低温预处理12 d的胚性小孢子数量多,小孢子活力最高;采用NPB-99培养基作为小孢子分离液不影响梯度离心,得到的小孢子活力较高,活力小孢子比率达31.96%,远高于单一甘露醇分离液和NPB-99无机盐分离液的3.62%和4.59%;小孢子培养密度为0.5×10~4个·mL-1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较多,诱导率为60.22%;在GEM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率相对较高,分化率为6.80%。因此,低温预处理12 d的麦穗以NPB-99培养基作为小孢子分离液操作简单、效果好,小孢子培养密度对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培养基对分化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小麦 小孢子发育 细胞活力 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