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球虫药的人工抗原合成及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球虫药在畜禽业应用广泛,但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抗球虫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因此,实现动物性食品中抗球虫药残留的高效快速检测,有利于兽药残留的有效监管.在众多残留检测方法中,免疫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该文综述了抗球虫药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并对其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开发更高效的抗球虫药残留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郑麦1860品质特性及面条加工适用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郑麦1860的品质及加工适用性,对2020-2021年河南省29个地点收获的郑麦1860的籽粒性状、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面条加工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郑麦1860为优质中强筋面条小麦品种,特点是籽粒大、容重高、出粉率高,面条弹性好、色泽白亮、褐变较轻。在不同地点间郑麦1860的多数品质性状变异程度小,品质表现较稳定;相比较而言,其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变异程度较大,淀粉糊化特性和面筋特性变异程度次之,籽粒品质性状、磨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参数变异程度较小。籽粒硬度、粒径、容重与出粉率呈显著正相关;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灰分含量与面条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面粉色泽L*值、吸水率、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值黏度、回生值与面条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色泽和淀粉糊化特性是影响郑麦1860面条品质的主要因素。郑麦1860制作的面条感官评分高、品质稳定,在豫北、豫东和豫南等区域种植均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筛分风选组合式油菜复清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现有油菜联合收获后籽粒含杂率高及人工复清劳动强度大等实际生产问题,试制了一款适用于油菜联合收获脱出物复清装置。测定了晾晒后油菜联合收获后脱出物主要组份和各脱出物质量占比及脱出物主要物理特性,并利用脱出物主要物理特性差异,设计了筛分风选组合式油菜复清装置。为验证该装置的作业效果,选取对复清装置性能影响较大的电机转速、风机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清洁率和损失率为试验目标,开展单因素试验及双因素综合性能试验研究,当电机转速为1200r/min、风机转速为1350r/min复清作业效果较佳。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清洁率达98.4%以上,损失率为2.4%,作业噪音为71dB(A),清洁效率能够达到400kg/h以上,符合油菜复清作业要求。


多组学技术在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组学测序技术不断涌现并得以推广,产生了包括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微生物组等大量的组学数据。这些数据对深入研究和揭示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肉质性状、抗病性状等)的复杂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仅通过单一层面的组学无法揭示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复杂性,而多组学技术可以系统解析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机理和表型,并逐渐成为研究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多组学技术的方法、优点及其在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对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玉米基肥期农田土壤氨挥发量与近地表氨浓度相关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氨排放量与近地表氨浓度密切相关,但两者能否相互转换还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此,以近地表氨浓度经典方法(被动法)为主要使用方法,以传统海绵法为对照方法,在豫南砂姜黑土开展5种典型施肥处理玉米季基肥期氨排放量与近地表氨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施肥处理的氨挥发峰值均出现在施肥后的2-4 d,第5天开始显著降低,第8天之后基本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的氨累计排放量差别较大,排序为TR>OPT>SOPT>HK>CK,累计排放量分别为7.68、5.48、3.37、2.78和0.22 kg·hm-2;同时发现,不同施肥处理近地表氨浓度也有相同趋势,峰值同样出现在施肥后的2-4 d,第5天开始显著降低,平均氨质量浓度排序为TR>OPT>SOPT>HK>CK,均值分别为17.5、11.6、10.7、8.21和1.70μg·m-3。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施肥后前8 d不同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量与近地表氨浓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强,而8 d之后两者的相关性较弱,说明近地表氨浓度和农田氨挥发量的相关性与农田氨挥发量的高低有关。除此之外,不同方法中被动法对低施氮量和缓释肥的估算优于排放因子法,而排放因子法对高施肥条件下氨挥发量的估算优于被动法。整体而言,被动方法估算氨挥发量的相对误差介于-15.9%-17.5%之间,排放因子法相对误差介于-54.3%-81.8%之间,被动方法明显具备更高的估算精度。以上结果说明,被动方法可以潜在替代传统氨监测方法估算大区域农田氨挥发量,但估算精度主要集中在高氨排放期。
关键词: 氨挥发 被动法 近地表氨浓度 相关性 排放因子法 玉米季


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TPR2的克隆和抗旱性分析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肽重复蛋白(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s, TPR proteins)是一类属于螺旋重复蛋白超家族的蛋白成员,作为调节蛋白几乎参与了叶绿体合成和光合作用的所有步骤,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TPR蛋白是否参与植物响应非生物胁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在玉米中挖掘到一个响应干旱和复水过程的差异显著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TPR蛋白,命名为ZmTPR2。ZmTPR2基因位于玉米的第3号染色体,编码421个氨基酸,且具有3个保守的卷曲螺旋结构域TRP,进化过程中与高粱亲缘性较高。RT-PCR结果显示,ZmTPR2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在根、茎、叶、雄穗、雌穗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均表达,而在幼叶片中表达量最高。通过设置干旱、高温、高盐以及缺氮胁迫等模拟实验,发现该基因在4种胁迫下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干旱24 h时差异倍数达到峰值,为15.23倍。正常和干旱胁迫处理,ZmTPR2基因在抗旱型自交系郑58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旱敏感自交系B73,其表达量与抗旱性密切相关。遗传转化获得过表达ZmTPR2拟南芥植株,与Col相比,干旱胁迫下过表达ZmTPR2拟南芥植株长势好,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强,说明ZmTPR2在干旱胁迫下起正向调节作用。


配料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配料(硫化物、糖)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High temperature sesame cake protein hydrolysate,HTSPH)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首先固定木糖与HTSPH含量,考察5种硫化物如半胱氨酸(L?Cys)、甲硫氨酸(L-Met)、硫胺素(VB1)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感官特性、挥发性成分、pH、褐变与糖基化程度的影响,随后对比木糖、核糖、半乳糖等9种糖与L-Cys、HTSPH反应得到MRPs的特性差异,最后,混料试验考察L-Cys、木糖、HTSPH三者组成对MRPs感官特性与挥发性成分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硫化物形成MRPs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L-Cys的MRPs肉味突出,感官评价得分最高(69.32±1.34).对比不同糖的MRPs的性质组成发现,戊糖的MRPs中感官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已糖的MRPs,其挥发性成分中富含肉香味成分,木糖是适宜由HTSPH制作肉味香精的糖类.混料试验表明L-Cys、木糖与HTSPH组成会显著影响MRPs风味特征.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22种关键挥发性成分.5-甲基-2-噻吩甲醛、二糠基二硫醚、5-乙基噻吩-2-甲醛、4,6-二甲基-1H,3H-噻吩并[3,4-c]噻吩、苯甲醛、2-糠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化物、2-糠硫醇与感官得分正相关.本研究为高温芝麻饼粕制备肉味香精提供理论指导.


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长期目标,解析产量相关性状及其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23份玉米自交系和8份测验种作为亲本,根据NCⅡ(North Carolina design Ⅱ)获得540份杂交种为材料,在新乡和周口试验田调查F1杂交种的单穗粒重、单穗重、百粒重、行粒数等8个产量及构成性状,利用玉米5.5K液相育种芯片检测亲本基因型,推断F1杂交种的基因型,利用BLINK(Bayesian information and linkage-disequilibrium iteratively nested keyway)加性和显性模型开展F1杂交种表型与其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SCA)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加性和显性模型对F1杂交种分别检测到10个和31个显著关联位点。利用显性模型检测到8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与SCA显著关联。不同性状和模型间共定位位点有7个,其中1个为单穗重与其SCA同时关联位点。通过对主效和共定位SNPs的扫描,共鉴定到26个候选基因,其中转录因子MYBR85、NLP9、PHD3、生长素上调小RNA(SAUR11和SAUR12)、FCS-like锌指蛋白基因FLZ16等可能是控制F1杂交种产量性状与其SCA的重要候选基因。


基于Penton蛋白禽腺病毒血清4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enton蛋白是构成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衣壳的主要结构蛋白,具备高度保守性与良好的免疫原性。以纯化的Penton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基于禽腺病毒血清4型Penton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enton蛋白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2μg/mL,血清稀释倍数为200倍,酶标抗体稀释倍数为1∶5 000,阳性临界值为0.222,敏感性可达到1∶6 400,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批间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均<10%,在100份临床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77%,与商品化试剂盒检出符合率可达98%。综上,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禽腺病毒4型临床抗体检测。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4型 Penton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