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菌渣垫料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好氧堆肥是一种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方法,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堆肥也有它的缺点,堆肥过程中的碳素损失是造成温室气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碳素在堆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对于如何减少堆肥潜在的负面环境影响十分重要。该研究以生猪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及秀珍菇菌渣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技术研究垫料和菌渣不同配比及添加EM菌剂对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呈逐渐下降趋势;胡敏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堆肥结束时,碳素降解率为5.7%~10.2%,胡敏酸增加了56.0%~131.0%,可溶性有机碳增加了54.5%~81.5%,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加了31.7%~73.4%。以垫料为主料的堆肥处理碳素损失高于以菌渣为主料的处理,添加EM菌剂可以加速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提高腐殖质化指数。


油茶枝浸提液对茶薪菇菌丝酚类物代谢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未添加油茶枝浸提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添加2%,4%,8%油茶枝浸提液的茶薪菇液体培养效果,探讨对菌丝生物量、胞内外总酚含量,以及菌丝体提取液和发酵液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抗脂质过氧化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枝浸提液作为营养添加底物,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及其对酚类物的代谢转化,且作用效果随添加水平而增强,以8%添加量为最佳。浸提液的营养底物具有明显的优化菌丝的体外抑制卵黄脂质过氧化作用,8%添加组较CK组提高89.4%;菌丝的体外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却依添加水平而降低,8%添加组较CK组降低25.7%。受基质浸提液对菌丝胞外代谢转化作用的影响,发酵液中残留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特性随添加水平而提高,尤以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优化效果明显。研究证实,8%油茶枝浸提液为最佳添加水平。


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化学法测定水稻抗性淀粉含量耗时长、成本高,为此,探索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新途径。首先,采集了62份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的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和已测定的化学值数据导入化学计量学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抗性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对不同预处理得到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如下:内部交叉验证方面,未处理、MSC+1thD预处理、1thD+SNV预处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 2,0.967 0,0.976 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533 7,1.011 2,0.837 1。外部验证方面,未处理、MSC+1thD预处理和1thD+SNV预处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5,0.976,0.992,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56,0.818,0.515,预测值和化学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urkey法多重比较),说明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代替化学测定法是有可能的。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之中,1thD+SNV的预处理方法无论内部验证还是外部验证都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和较低的误差值,定标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加工副产物(菇头),对其进行联合干燥开发成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选取干燥速率、感官评分、色泽明亮度和硬度的综合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即食杏鲍菇生产中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参数,同时与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0.09 MPa,60℃)产品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真空干燥温度对即食杏鲍菇干燥过程影响极显著(P<0.01),热风时间影响显著(P<0.05),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真空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热风干燥(60℃,20 min)(转换点湿基含水率≤78%),后真空干燥(55℃,-0.09 MPa);联合干燥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的品质优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产品的品质,能耗比真空干燥减少57%,但高于热风干燥。研究为实现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干燥 优化 热风-真空联合干燥 品质 响应面法 即食杏鲍菇


二轴旋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满足在地面进行空间植物生长试验和研究的需要,该文研制了能模拟空间微重力效应的二轴旋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总体设计、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植物三维旋转栽培盘同时绕着2根相互垂直的旋转轴进行旋转,转速可独立在线无级调节。通过盘内植物湿润栽培介质材料筛选与优化组合,结合渗水管路和旋转水接口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介质始终保持整体湿润而外层表面无明水出现,且易于植物根部的固定,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气、肥等生态环境。建立具备严格气密性的受控密闭舱,并配置植物生长监控和综合环境监测系统。应用试验分析表明,湿润栽培方法可以满足植物悬空低速三维旋转栽培的要求,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沼气工程与种植业相结合,构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当前处理猪场粪水的循环农业新模式。该文针对循环农业模式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以单纯的生猪养殖(模式Ⅰ)为参照,运用能值理论对福清星源畜牧场循环农业模式(模式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式Ⅱ整体效益优于模式Ⅰ,环境负载率比模式Ⅰ降低了15.00%,可持续发展指数提高15.71%,经济效益比模式Ⅰ提高18.96%,生产效益略低于模式Ⅰ。模式Ⅱ实现"资源减量化、物质再循环和再利用",并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该文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业 系统 沼气 种植 循环农业 能值分析 资源化利用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中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的代谢变化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对其指纹图谱化学模式的影响,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AQC(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柱前衍生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8种已标定游离氨基酸指纹峰面积经标准化(尤其是自然对数变换)数据预处理后,再进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4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铁观音和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2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可进行较好区分。茶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8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发生较为明显的增减变化,且在中、小开面2~4叶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小幅变化,毛茶成品中略有增加。由此可见,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影响更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清香型乌龙茶鲜叶原料选取和品质工艺控制提供参考。


畜禽养殖舍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土壤生物滤体除臭装置对于畜禽养殖场散发出的恶臭气体的去除效果,该文概述了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性能指标、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并通过在气体分布基质层中增加布气网管方式提高臭气滤除效果。采用的活性土壤滤层配方为:草腐土75%,珍珠岩20%,黑炭5%,滤层高度1000mm,滤料表面负荷15.5~22.0m3/(m2.h),滤料湿度控制范围(52±3)%。试验结果表明,主要恶臭物质NH3、CH4和CO2去除率大于95%;CO和氮氧化物(以NO2计)去除率大于85%,与畜禽臭气共同扩散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物(TSP)去除率大于95%,系统排出气体的臭气浓度分别为7.5~8.0,符合达标排放要求。
关键词: 生物过滤 除臭率 装置 畜禽养殖舍 土壤滤体 臭气浓度


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避免糖姜焦糊的微波真空干燥模式,该文以湿糖姜为原料,研究真空度、功率质量比及姜块的体积对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建立糖姜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糖姜采用间歇式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能避免焦糊和褐变的发生,适宜微波加热和间歇时间分别为30和90s,功率质量比为10~15W/g,真空度为-80kPa;糖姜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满足指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预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糖姜含水率随干燥时间、比功率、真空度和姜块体积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糖姜的可控制工业化干燥提供技术依据。


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制营养精粉工艺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大球盖菇漂烫液的营养成分,对其进行喷雾干燥,并优化其工艺参数,选取热风温度、雾化压力和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法组合设计,对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添加量15%、进料流量10mL/min、进料温度70℃、热风温度172℃、雾化压力92MPa、总固形物质量分数15%,该条件下大球盖菇漂烫液营养精粉得率为60.26%、抗氧化保留率83.92%、含水率3.2%、溶解时间65s。研究为实现大球盖菇漂烫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