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养殖舍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土壤生物滤体除臭装置对于畜禽养殖场散发出的恶臭气体的去除效果,该文概述了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性能指标、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并通过在气体分布基质层中增加布气网管方式提高臭气滤除效果。采用的活性土壤滤层配方为:草腐土75%,珍珠岩20%,黑炭5%,滤层高度1000mm,滤料表面负荷15.5~22.0m3/(m2.h),滤料湿度控制范围(52±3)%。试验结果表明,主要恶臭物质NH3、CH4和CO2去除率大于95%;CO和氮氧化物(以NO2计)去除率大于85%,与畜禽臭气共同扩散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物(TSP)去除率大于95%,系统排出气体的臭气浓度分别为7.5~8.0,符合达标排放要求。
关键词: 生物过滤 除臭率 装置 畜禽养殖舍 土壤滤体 臭气浓度


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避免糖姜焦糊的微波真空干燥模式,该文以湿糖姜为原料,研究真空度、功率质量比及姜块的体积对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建立糖姜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糖姜采用间歇式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能避免焦糊和褐变的发生,适宜微波加热和间歇时间分别为30和90s,功率质量比为10~15W/g,真空度为-80kPa;糖姜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满足指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预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糖姜含水率随干燥时间、比功率、真空度和姜块体积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糖姜的可控制工业化干燥提供技术依据。


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制营养精粉工艺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大球盖菇漂烫液的营养成分,对其进行喷雾干燥,并优化其工艺参数,选取热风温度、雾化压力和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法组合设计,对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添加量15%、进料流量10mL/min、进料温度70℃、热风温度172℃、雾化压力92MPa、总固形物质量分数15%,该条件下大球盖菇漂烫液营养精粉得率为60.26%、抗氧化保留率83.92%、含水率3.2%、溶解时间65s。研究为实现大球盖菇漂烫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茶叶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以绿茶为原料,进行了微波真空干燥试验。通过绘制干燥曲线和失水速率曲线,研究相对压力、比功率对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量化比功率与干燥时间、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茶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按失水速率快慢可分为加速和降速2个阶段,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随着相对压力降低,干燥时间缩短,但-80kPa后继续降低相对压力对含水率变化影响不显著;比功率越大干燥时间越短;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含水率随干燥时间、比功率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绿茶的可控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受控密闭舱内红萍载人供氧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萍生长繁殖速率高,光合作用放O2能力强,营养丰富,适合作为色拉型蔬菜,且可以多层湿润养殖,可望在空间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起到提供O2和新鲜蔬菜,吸收CO2的作用。该研究试图弄清红萍载人供O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以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建立受控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湿养装置,在"红萍-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2、CO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舱内红萍全部采用湿养,人工光照保持7000~9000Lx条件下,人的呼吸作用与红萍的光合作用相辅相成,舱内O2、CO2浓度趋于平衡,理论上计算约10m2面积红萍基本上能满足1名航天员对O2的需要。密闭舱内CO2浓度升高对促进红萍净光合效率有明显效果。这说明红萍光合放O2能力很强,能有效促使密闭舱内O2、CO2浓度朝着有利于人生存环境方向平衡,进而验证红萍空间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合作用 供氧 空间应用 载人 受控密闭舱 红萍 湿养


回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满足在地面进行空间植物生长试验和研究的需要,研制能模拟空间微重力效应的回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该文介绍了该装置及其关键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回转栽培盘内植物湿润栽培介质的结构功能设计,在双面介质内部配置具有毛细作用的渗水管路,介质始终保持整体湿润而表面无明水状态,为植物扎根固定、营养吸收和生长繁殖创造条件。水压试验确定了渗水管路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闭合式植物营养液输配循环系统的间歇循环周期。应用试验分析表明,湿润栽培方法可以满足植物悬空低速回转栽培的要求,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的影响因素与效果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分析了果酒的pH值、含糖量及壳聚糖用量和澄清温度对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影响,建立澄清度与pH值、壳聚糖用量、含糖量试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确定了杨梅干酒、甜酒酒体稳定时的澄清度和壳聚糖下胶量,并分析了果酒主要理化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果酒的pH值、含糖量和壳聚糖用量对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影响显著,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与以皂土澄清相比,以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澄清速度快,酒体稳定,对果酒的主要理化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小;杨梅干酒和甜酒酒体稳定时的澄清度分别为91.4%和85.0%,适宜下胶量分别为50 m g/L和70 m g/L。


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贮藏过程颜色的动力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研究了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在贮藏过程中吸光度与贮藏温度、贮藏时间的关系,建立了颜色变化动力学模型,为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贮藏条件的优化控制及保质期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的吸光度变化(A0-A)符合A rrhen ius模型,且为零级反应,其反应常数K0为1.13×107,活化能E a为59.89 kJ/m o l。经验证,该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999,表明该模型是合适有效的。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