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沙田柚树冠内外无果春叶光合作用的比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条件下对1995年定植的沙田柚的内膛和外围无果春梢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沙田柚外围叶片晴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夏季为双峰曲线,秋季为"旗形"曲线;夏季内膛叶的光合作用不可忽视.(2)叶片光补偿点为23.66~47.81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547~1 599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33 66~0.049 86,CO2补偿点为61.21~69.57μmol.mol-1,饱和点为823~934μmol.mol-1,羧化效率为0.021 42~0.034 08,具有C3植物的明显特征,外围叶和内膛叶对光和CO2的响应不同.(3)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因季节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植物生理 沙田柚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外围叶 内膛叶


青梅品种加工特性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广东地区7个品种的青梅加工特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品种青梅营养成分含量的不同,可以针对性的加工利用,充分发挥各品种的优势。


表达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腺病毒。首先将血凝素基因亚克隆到穿梭载体质粒pAdenoVator-CMV5-IRES-GFP上,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noVatorΔE1/E3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菌株,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A-GFP。将该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以包装重组腺病毒。根据报告基因GFP的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证明获得了可正确表达猪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腺病毒rAd-HA-GFP。重组腺病毒经一次性腹腔注射接种昆明鼠,2周后可检测到血凝抑制抗体,并且抗体至少可以持续12周,证实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血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青梅原汁的生产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确定了青梅原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参数。青梅果应选择成熟度高于九成五以上;预煮条件为90℃,3min;果胶酶解条件为果胶酶A 50mg/kg和B 100mg/kg,在40℃下酶解12h;杀菌条件为121℃处理3s~5s。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大蒜素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养禽与禽病防治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大蒜素是大蒜的主要活性成分,作为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业中已被大量应用。当前饲料工业上使用的大蒜素有两种来源,分别来自生物提取和化学合成。前者多为日本、德国等国家采用,是将生蒜头绞碎成油水混合物,经蒸馏制得粗品,再经分馏即为成品大蒜油。目前我国许多厂家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以氯丙烯为原料,经硫代硫酸钠和硫化钠硫化,制成以三硫化二丙烯为主要成分的大蒜油。大蒜油加入载体和适合辅料,加工制成预混料,即为大蒜素。大蒜素主要成分是带有两个双键的三硫化合物,该结构决定了其性质不稳定,它易受光线、空气、温度的影响,容易氧化变质使颜色加深,且具有挥发性,对动物黏膜有刺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油状大蒜素进行稳定性处理,如制成环糊精包含物、胶丸或微囊,以减少刺激,便于服用(林承仪,2001)。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大蒜素与碘化试剂的亲电加成反应,制成碘化改性大蒜素用于生产(张志诚等,1997)。本文将对大蒜素的作用机理及近年来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提供的4个地方优质肉鸡品种,2个培育品种和1个引进的肉鸡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H-FABP基因多态性与肌内脂肪含量(IMF)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H-FABP基因260 bp和675 bp处存在T/C和G/A的突变位点,对2个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IMF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T260C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基因型的IMF含量显著(P<0.05)高于BB基因型个体,但对于不同的品种来说,AA和BB基因型只对封开杏花鸡和岭南黄鸡II号的IMF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各鸡种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G675A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型和AB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


家蝇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
《中国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诱导家蝇提取的家蝇抗菌肽提取物,经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一峰,质谱结果显示抗菌肽分离物含有4种小肽,相对分子质量678.3~1017.2。家蝇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耐药性巴氏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MIC为4.2~8.4mg/L,对耐药性巴氏杆菌的MIC为3.8~7.8mg/L。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家蝇抗菌肽通过损伤细胞壁使细胞质外流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家蝇抗菌肽对家兔、鸡、猪、小鼠、番鸭、鹅和家鸭红细胞无溶血反应和凝集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