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红花FT同源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植物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T(FLOWERING LOCUS T)及其同源基因作为三大开花途径整合子之一,被认为是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为了深入研究FT同源基因的功能以及西红花(Crocus sativus L.)开花的分子机理,对已报道的3个西红花FT同源基因(CsatFT1、CsatFT2和CsatFT3)进行分离及分析.gDNA包含长度分别为835、1 642和1 13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均具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cDNA包含长度分别为528、525和540 bp的ORF,分别编码175、174和17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satFT1、CsatFT2、CsatFT3分别和同为单子叶植物的水仙(Narcissus chinensis)NtFT、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LlFT 和洋葱(Alliutm cepa)AcFT1 表现出较近的遗传距离.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小球茎膨大阶段前期,CsatFT1、CsatFT2、CsatFT3在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侧根中次之,子球茎、主根中极低几乎检测不到;小球茎膨大阶段后期,CsatFT1、CsatFT2、CsatFT3都在子球茎中表达水平较高,在顶芽中几乎检测不到;室内储藏开花阶段,CsatFT1、CsatFT2、CsatFT3在柱头中表达水平最高,叶中次之,花瓣和花药中较低几乎检测不到.通过观测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表型发现,CsatFT1,CsatFT2和CsatFT3均具有促进植物提早开花的功能.
关键词: 西红花;成花诱导;FT同源基因;基因功能


引发对青菜和甘蓝陈年种子萌发、出苗以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菜'新夏青6号'和甘蓝'争春'陈年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固体基质(SM)引发、硝酸钾(KNO3)引发和亚精胺(Spd)引发对青菜和甘蓝陈年种子萌发、出苗以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引发处理的青菜和甘蓝陈年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减少,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均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和H2O2的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菜和甘蓝陈年种子的萌发和出苗特性,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老化种子的活力.其中,固体基质对青菜和甘蓝陈年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20℃下出苗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6.9%和11.0%,出苗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95.6%和53.0%,平均出苗时间分别比对照减少2 d和1.2 d.
关键词: 固体基质引发 硝酸钾引发 亚精胺引发 青菜 甘蓝 生理生化指标


代料和段木栽培瓦尼桑黄子实体分级醇沉粗多糖理化性质及活性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0%、50%、70%乙醇分级醇沉栎树木屑代料栽培(DL)、桑树木屑代料栽培(DS)、柞树段木栽培二年生(D2)和三年生(D3)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以下简称桑黄)子实体粗多糖,并比较同一醇沉组分下,4种粗多糖的多糖含量、总酚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就多糖含量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50%醇沉组分的差异最显著,段木栽培D2、D 3(54.56%、58.55%)高于代料栽培DL、DS(32.42%、33.56%).就总酚含量而言,在20%醇沉组分中,DL、DS、D2(10.65%、15.47%、15.70%)较高,而D3在50%、70%醇沉组分中(9.98%、8.43%)均较高.就重均分子量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与DL、D 2和D 3相比,DS的重均分子量均较小;在50%醇沉组分中,DL、D 2、D3主要分布在 1.359×105、7.439×104、6.823×104;在70%醇沉组分中,DL、D2、D3主要分布在 1.124×105、2.417×1 04、2.179×1 04.就单糖组成而言,在20%醇沉组分中,D 3仅由葡萄糖构成,在50%与70%醇沉组分中DL均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构成,而D 2的单糖组成最复杂.就免疫活性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50%醇沉组分的差异最显著,柞树段木栽培的D 2和D 3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高于代料栽培的DL和DS.就抗氧化活性而言,在3个醇沉组分中,D2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DL、DS和D 3.人工栽培瓦尼桑黄可根据需要的活性组分和栽培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栽培料和栽培方式.
关键词: 代料栽培 段木栽培 分级醇沉 体外免疫活性 抗氧化活性


斑玉蕈交配型位点结构及其多态性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交配型位点结构及其多态性,通过制备双核菌株H3、X3和B3的原生质体及再生获得其单核菌株,分别命名为H3-1、X3-1、B3-1,其他按顺序编号;H3-1、X3-1、B3-1分别与同一菌株的其他单核菌株两两配对,各选取1对亲和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测定交配型,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基因组重测序后不同单核菌株的A和B交配型位点结构及其多态性.结果表明:双核菌株H3、X3、B3分别分离得到2、13、5对亲和单核菌株,各选取的1对亲和单核菌株两两配对,确定6个单核菌株H3-1、H3-8、X3-1、X3-13、B3-1、B3-2的交配型分别为A1B1、A2B2、A1B3、A3B1、A4B1、A5B4;6个单核菌株的A交配型位点两翼紧邻MIP和B-fg保守基因,且HD2.2结构域共线性良好,单核菌株H3-8和B3-1的A交配型位点结构完全相同,6个单核菌株共包括5种A交配型位点结构,表明A交配型位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单核菌株X3-1包含5个信息素受体,单核菌株X3-13、H3-1、B3-2均包含7个信息素受体,单核菌株H3-8、B3-1均包含6个信息素受体,6个单核菌株B交配型位点共包括4种,单核菌株H3-1、X3-13、B3-1、H3-8、B3-2均包含1个信息素前体,单核菌株X3-1包含2个信息素前体,B交配型位点结构上下游基因的共线性较差,表明B交配型位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关键词: 斑玉蕈;原生质体;交配型位点;亲和


喷雾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业上的第一大病原菌,能够持续性地给全球的作物和果蔬产量带来严重的损失.目前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这也带来了真菌耐药性、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应对病原真菌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迫在眉睫.喷雾诱导基因沉默(spray 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一种通过外源施用双链RNA或小干扰RNA的方式来控制病原体关键靶标基因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产上颇具潜力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之一,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病原真菌的防控.本文主要综述了SIGS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农药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喷雾诱导基因沉默 RNA干扰 植物真菌病害 生物农药 植物保护


6种鸡精液冷冻稀释液以及冻后保存条件比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稀释液对鸡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选择LR、Lake’s、BPSE、Modified Sasaki、Beltsville和Nabi共6种稀释液对霞烟鸡精液进行冷冻,解冻后分别在37或4℃条件下短时间保存,分析不同冷冻稀释液和保存条件对精子活率、活力、功能完整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稀释液中Lake’s稀释液的冻后活率、活力和顶体完整性最高,分别为48.20%、45.70%和45.26%;LR稀释液虽然获得了48.16%的冻后活率,但其活力显著低于Lake’s稀释液。解冻后4℃保存更适合鸡精子的短时间保存,Lake’s和Nabi稀释液在4℃条件下保存45 min后活力仍达30%以上。虽然Nabi稀释液解冻初始时的精子活率和活力低于LR和Lake’s稀释液,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冻后精子存活能力表现最佳。随着冻后保存时间的延长,LR、Lake’s和Nabi稀释液冻后精子的线粒体活性、质膜完整性和抗氧化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37℃保存时下降更为明显,同时LR稀释液在这些指标上表现出较差的耐受性。综上所述,Lake’s和Nabi冷冻稀释液对鸡精子冷冻保存的效果最佳;解冻后4℃保存可延长冻精的体外存活时间;LR稀释液虽获得了较高的冻后活率,但其活力和冻后耐保存性能较差。


宫内生长受限湖羊新生羔羊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湖羊是我国珍贵的肉毛兼用的绵羊品种,并具有繁殖率高和宜舍饲等特点.在生产中,往往因其多胎性易导致妊娠期湖羊营养不良,造成新生羔羊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应用代谢组学一维氢谱核磁共振技术(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研究新生羔羊的血浆代谢谱.根据出生体质量筛选出14只湖羊新生羔羊,分为正常出生体质量组(normal birth weight,NBW)和IUGR组(n=7),采用1H-NMR分析其血液样品.将代谢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鉴定的代谢物进行表达差异分析以及代谢途径归属.NBW组和IUGR组新生羔羊血浆样品共获得32种代谢物,16种代谢物在2组间差异表达,IUGR组有10个代谢物含量显著低于NBW组(P<0.05),6个代谢物含量显著高于NBW组(P<0.05).2组间差异显著的代谢通路主要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等代谢通路.应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了 IUGR新生羔羊与正常羔羊血液代谢物之间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UGR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湖羊 代谢组学 一维氢谱核磁共振技术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代谢通路


厚皮甜瓜新品种'明珠4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珠4号’是以M88-1为母本,M24-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中熟厚皮甜瓜新品种。植株长势中等。果实椭圆形,白皮,光皮,平均单果质量1.5 kg。果肉白色,肉厚3.5 cm左右,肉质松、细、较脆、爽口多汁,具有清香味,中心折光糖含量16%以上。春季栽培全生育期约100d,夏秋季栽培约75 d,果实发育期35~40 d。耐低温弱光,综合抗性好,易坐果,平均产量为36.75 t·hm-2。适合于各类设施和保护地栽培,北方可露地栽培。


光照对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及自噬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光照对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对比试验,分析其活性氧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自噬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正常后熟转色,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不转色.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活性氧含量、MDA含量、NADP H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同时,香菇菌丝细胞自噬的透射电镜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自噬基因Atg8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细胞的自噬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优化香菇栽培的环境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后续对光照环境下香菇体内氧化平衡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施氮量对'沪旱10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节水抗旱稻'沪旱106'为材料,在水直播旱管条件下设置4种施氮量处理:零氮(0 N)、低氮(120 N kg/hm2)、中氮(240 N kg/hm2)和高氮(360 N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节水抗旱稻产量及主要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产量在中氮处理下最高,产量的提高得益于穗数与每穗粒数的同步增加.与零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主要生育时期的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其中分蘖数和干物质重在中氮处理下最高.说明在中氮条件下,节水抗旱稻'沪旱106'地上部农艺性状的改善是其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