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类菌孢素氨基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生命的化学 2023 CSCD

摘要:现有的人工合成的防晒剂可能危害环境,而天然的水溶性小分子抗辐射化合物——类菌孢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有望成为环境友好型防晒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生物体内提取的MAAs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商用需求。以合成生物学方法在宿主细胞中表达MAAs合成基因簇是解决MAAs供应不足的有效策略。本文简介MAAs的生物合成途径,总结现有MAAs生物合成研究的成果,分析探讨MAAs生物合成发展方向。

关键词: 类菌孢素氨基酸 合成生物学 异源表达 防晒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FD的不同通风结构下渔船机舱通风系统性能分析

渔业现代化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一些渔船机舱高度受限,通风管路中不可避免有结构加强筋,加强筋型式、高度,通风栅的数量、位置等均会对风管内流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通风效果的好坏。针对某型远洋渔船机舱通风系统,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方法对机舱左右舷风管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气流场与加强筋和通风栅的相互关系,考虑了气流在障碍或发散流动中的运动特性。结果显示:普通加强筋、增设导流板隔开加强筋及增设隔板隔开加强筋3种不同型式对风管流场影响各不相同,内表面平滑的风管流态最流畅;风管入口和风管端口处的通风栅会较大程度上降低其他通风栅的风速;风管内结构高度的增加会引起流态的紊乱、降低风速、加大各通风栅风速的不均衡。研究结果可为渔船机舱通风系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舱通风 加强筋 计算流体力学 速度分布 流态 渔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及多样性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本研究补充了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态类型 沱江中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乌龟(Mauremys reevesii)优良品种的选育效果,利用多态性微卫星(simplesequence repeat, SSR)标记分析了乌龟5个选育世代(基础群体F0代、F1~F4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筛选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58,期望杂合度(He)为0.173~0.919,平均值为0.581,观测杂合度(Ho)为0.054~0.862,平均值为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65~0.914,平均值为0.541;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属于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表明所选择的微卫星位点可作为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的良好评价工具;乌龟5个选育世代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91、0.494、0.497、0.458和0.453;遗传分化系数Fst及AMOVA分析显示,乌龟5个选育世代群体之间的Fst值为0.004~0.012,小于0.05。研究表明,乌龟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遗传分化程度较小,乌龟选育群体还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关键词: 乌龟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声波定位技术的流化床生物滤器研发与性能分析

渔业现代化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流化床生物滤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床层增高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问题,研发了基于超声波定位技术的滤料自清洗装置.以常规流化床生物滤器为对照组(CF),研发的自清洗流化床生物滤器为试验组(EF),比较了两组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床层增高和滤料流失程度,研究了流化床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结果显示:采用超声波定位技术可有效控制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床层增高和滤料流失程度,在150%床层膨胀率下,EF组每周的床层增高和滤料流失仅为1.8±0.3 cm和28±12 g,比CF组分别降低了500%和350%.EF组的平均总氨氮(TAN)去除负荷达到了762±164.33 g/(m3·d),显著高于CF组(P<0.05),在TAN快速降解的过程中,两组亚硝酸盐氮未出现明显的累积,水体中的溶氧质量浓度、碱度和COD浓度都出现一定的下降.EF组表层和底层滤料的细菌种群结构和丰度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主要优势细菌包括赭黄嗜盐囊菌属,Candidatus_Microthrix,红杆菌属和硝化螺菌属.CF组表层和底层滤料的细菌种群结构和丰度的差异较大,而优势菌群的种类较为相似,主要为罗姆布茨菌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EF组的硝化螺菌属丰度显著高于CF组,说明采用超声波技术实时控制床层高度有利于氮转化细菌的富集,进而提升了流化床生物滤器运行时的水处理性能.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 TAN去除负荷 细菌群落 超声波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杂交品系“玉带1号”为研究对象,根据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将孢子囊形成与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系统观察了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孢子囊发育不同阶段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孢子体表面依次出现光滑、磨砂、突起、破皮和光滑等表观现象,伴随着表皮细胞的突起、隔丝的伸长、孢子母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以及游孢子的形成和释放等组织变化过程;另外,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海带孢子体对氮的积累持续增加,蛋白含量呈先显著增加到释放游孢子阶段又有所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孢子囊形成初期,其含量呈先上升到后期又有所下降;不同抗氧化酶在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存在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MDA)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无显著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海带杂交品种孢子囊形成过程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理解,可为海带杂交品种孢子囊的人工诱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带 孢子囊 发育过程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水中地衣芽孢杆菌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菌藻平衡原理控制蓝藻,可降低盐碱地养殖池塘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养殖生物的危害.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盐碱水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并探索其抑藻途径.结果显示,在碳酸盐碱度6.4 mmol/L、盐度3.5、pH 8.9的盐碱水中,地衣芽孢杆菌对初始密度为 1.0×106、6.0×106、20×106 个/mL的铜绿微囊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 51.8%、71.1%、65.7%;地衣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无菌滤液加入量为实验水体2%时的抑制效果最好,培养6d后藻密度仅为4.5×106 个/mL,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58.8%,与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相关的PSBA1和PSBD1基因表达下降,光合作用途径受到抑制;盐碱水中地衣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藻类抑制 无菌滤液 盐碱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期投喂石榴皮水提物对花鲈防控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作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石榴皮(Punica granatum L.)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防控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感染的作用,采用石榴皮水提物拌饲(添加量为4、8 g/kg)后连续投喂花鲈(体质量为10.14 g±2.53 g)7 d,分别在投喂3、5、7 d时,检测鱼体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脾脏、鳃和头肾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并用杀鱼爱德华氏菌浸泡感染花鲈,探究石榴皮水提物在细菌侵染鱼体中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投喂添加石榴皮水提物饲料的试验组花鲈,随投喂时间延长,血清中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胱甘肽还原酶、乳酸脱氢酶、总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投喂3、5 d时,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脾脏中LZM基因和头肾NK-lysin、LZM基因表达量降低,其余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所升高;投喂石榴皮水提物混合饲料5 d后,使用杀鱼爱德华氏菌浸泡感染花鲈,其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说明石榴皮水提物对花鲈的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其中4、8 g/kg石榴皮水提物添加组对花鲈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0%和47%。研究表明,投喂石榴皮水提物混合饲料在短期内可有效增强花鲈免疫力和抗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力,且显著提高花鲈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浸泡感染后的存活率。

关键词: 石榴皮 花鲈 杀鱼爱德华氏菌 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纤维蛋白VP56与草鱼GRP78蛋白互作诱导内质网应激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感染机制,深入探究VP56(Ⅱ型和Ⅲ型GCRV特有的纤维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发现,VP56与细胞内定位于内质网的分子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发生相互作用.而后,VP56 与GRP78 的互作通过基于远红外红色荧光蛋白mNeptune的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BiFC)得到验证.在VP56 稳定表达的草鱼肾细胞系(CIK)中,相较于CIK细胞,内质网则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产生肿胀、扩张、脱粒等现象,说明VP56 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过对内质网应激下游转录因子的mRNA水平检测,发现VP56 激活活化转录因子 6(ATF6)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非折叠蛋白反应.研究表明,GCRV-Ⅱ感染过程中破坏了细胞稳态、激活内质网应激.本研究为GCRV感染机制和抗GCRV病毒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一种新的病毒逃逸机制,有助于淡水养殖产业中草鱼出血病的防控.

关键词: 草鱼 草鱼呼肠孤病毒 纤维蛋白VP56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罗圈沟河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罗圈沟河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于2021年5—6月在大罗圈沟河及其支流共设置14个采样点,对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理化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罗圈沟河共调查到鱼类6目8科25种,优势种均为冷水性鱼类,物种丰富度干流优于支流,生物多样性实验区优于核心区;浮游植物共检出4门39种,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空间异质性,物种均匀度指数核心区与实验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区浮游植物丰度及生物量最高;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32种,轮虫类为优势类群,实验区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最高;大型底栖动物共检出2门2纲6目18科26种,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喜清洁水体的蜉蝣目和毛翅目,核心区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及生物量最高;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显示,麦穗鱼、细小平裂藻、汤匙华哲水蚤和高翔蜉是造成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组间差异的歧化种;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的环境因子为水温、氨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为水温和pH。研究表明,大罗圈沟河水质清洁,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水生生物多样性干流优于支流,大尺度自然生境变化及水文特征是影响大罗圈沟河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罗圈沟河 鱼类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