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Three.js的交互式鱼类模型展示系统设计

渔业现代化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浏览器对三维图形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WebGL的第三方库Three.js展示鱼类3D模型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跨平台优势明显。通过对Three.js的研究解决以往技术建立鱼类3D展示系统功能较少、构建复杂、需要安装插件浏览和无法跨平台使用的问题,可推动鱼类可视化的相关应用。本研究主要采取3ds MAX软件建立鱼类模型和标本馆模型,通过Three.js库实现对模型的加载和交互,并将Three.js与Bootstrap框架、PHP技术、MySQL等技术结合进行搭建鱼类模型展示系统。在完成系统构建后将系统部署到腾讯云服务器中完成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本系统实现了鱼类模型搜索查看、分页展示、在线上环境中秒加载,鱼类标本馆场景模型的分步加载,Mobile VR方式查看鱼类模型,以及用户在线上传模型、展示模型、分享模型等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可为鱼类建模、鱼类3D模型的压缩、渔业大型模型场景加载和渔业可视化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鱼类建模 交互设计 标本馆模型分步加载 鱼类模型在线上传展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夏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研究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小黄鱼幼体偏好近岸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 小黄鱼幼鱼 广义可加模型 环境因子 黄海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遗传多样性及变异情况,基于mtDNA D-loop序列对6种颜色(全白、全红、红白、大正三色、白写、绯写)锦鲤、2个“福瑞鲤2号”(青灰和红色)及2个杂交鲤群体(青灰♀×红白锦鲤♂、红白锦鲤♀×青灰♂),共150尾个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全长932 bp的D-loop序列,A、T、G、C含量为33.2%、32.8%、14.2%和19.8%。所有个体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呈18个单倍型。其中,红白和绯写存在2个优势单倍型,全白和青灰“福瑞鲤2号”均存在2个特有单倍型,青灰、红色“福瑞鲤2号”共享1个优势单倍型。10个鲤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1~0.018,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0.933。分子方差(AMOVA)分析群体间变异67.17%,群体内变异32.83%,呈极显著分化水平。研究表明,绯写、全白和大正三色3个锦鲤群体具较高遗传多样性,白写、“福瑞鲤2号”(青灰和红色)及杂交鲤遗传纯度较高,结果丰富了不同体色鲤种质资源遗传数据,为后期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色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冲绳海域地形及黑潮对声传播的影响

声学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冲绳海域地形复杂且冬季存在较强的黑潮海洋锋,利用数值实验研究斜坡地形和海洋锋同时存在时由浅海至深海的声传播特性。海洋模式数值预报环境数据表明,分布于冲绳海槽斜坡上方的海洋锋导致该海域上层水体声速存在水平变化,纬度越高,水平变化越大。利用抛物方程声场模型计算声传播损失,通过简正模态分析存在表面声道的环境中声能量分布,利用声线轨迹图解释海底斜坡和海洋锋对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源频率低于表面声道截止频率时,声传播主要受海底地形影响;声源频率高于表面声道截止频率时,位于表面声道内的声源激发的声能量主要在表面声道传播,部分声能量从表面声道泄漏沿斜坡向深海传播,位于表面声道深度以下的声源激发的声能量主要沿斜坡向深海传播,斜坡地形导致表面声道下方至共轭深度这一深度范围呈现为声影区,海洋锋的存在可导致表面声道传播损失变化明显,影响程度与声源深度有关。

关键词: 黑潮海洋锋 表面声道 声传播 海底地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杖对注射无乳链球菌红罗非鱼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探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对注射无乳链球菌红罗非鱼肝脏酶活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将红罗非鱼随机分为24组,12组投喂基础日粮,为不加药组,另外12组投喂添加了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的基础日粮,为加药组。在加药组与不加药组中各选取3小组鱼分别注射3个浓度梯度的无乳链球菌菌液,同时设置不注射菌液的对照组,连续观察21 d并记录死亡数量。21 d后检测活鱼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当受到低浓度(7×10~3CFU/mL)无乳链球菌胁迫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强红罗非鱼鱼体的抗氧化能力来降低链球菌对机体的损害;当受到高浓度(7×10~5CFU/mL)无乳链球菌胁迫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则通过诱导肝脏中磷酸酶的活性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同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在投喂12 d后可使注射无乳链球菌红罗非鱼的死亡率不再增加。该实验表明高、低浓度无乳链球菌胁迫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可降低链球菌对鱼体的损害,且控制死亡率。

关键词: 红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虎杖粗提物 白藜芦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鲟精巢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展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质资源保存及其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采用蛋白酶消化法,对中华鲟精巢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中华鲟精巢细胞系(Acipenser sinensis testicular cell line, AST),经352d传代培养,已稳定传至80代。中华鲟精巢细胞系形态主要呈类纤维状,培养基为DMEM,培养温度为25℃,最适血清浓度为15%。正常传代的AST细胞冻存、复苏后,经台盼蓝染色,约(81.36±1.13)%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细胞仍生长旺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第30代中华鲟精巢细胞系染色体数目分布在142—310,众数为264。通过RT-PCR检测发现,在P0和P1细胞中, Sertoli细胞特异表达基因(amh和gsdf)、Leydig细胞特异表达基因(cyp17a1)和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dazl、dnd和vasa)都有表达,且表达量与精巢中的相似;在P15、P30和P60细胞中,只有amh和vasa基因有微弱的表达,说明细胞系传代到了后期,只含有极少量的Sertoli细胞和生殖细胞。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3质粒转入AST细胞中,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AST细胞系的建立为中华鲟种质资源的保存、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分化、基因功能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 精巢 AST细胞系 传代培养 核型分析 基因表达特征 中华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梭鲈ghrh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大小个体间差异表达分析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hrh基因cDNA全长为1100 bp,包含494 bp的5'非编码区、18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141 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多重比对发现,梭鲈ghrh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黄金鲈(P.flavescens)的ghrh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95.04%和 94.33%,ghrh基因在鱼类和哺乳动物中都存在一个GLUCA保守结构域(65~91 aa).ghrh基因在梭鲈各组织均有表达,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垂体次之,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ghrh基因表达量与梭鲈体质量呈正相关,脑、肝和肌肉组织中gh-rh基因表达量均为体质量极大组高于极小组,其中,脑组织中差异显著.因此,ghrh基因可以作为梭鲈生长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育种.

关键词: 梭鲈(Sander lucioperca) ghrh 序列特征 生长 表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典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赋存特征及其毒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贸易产品之一,水产品的质量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膳食中鱼类的摄入是PFA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经由水产品对人类的主要暴露途径。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PFAS对水产品质量及人类健康构成不可忽视的直接威胁。本文综述了典型PFAS在养殖水体及水产养殖生物中的赋存状态、生物富集效应及生理毒性特征,探讨了其对养殖生物所产生的可能性作用机理,基于健康养殖与绿色安全水产品供应需求,梳理了功能性益生菌缓解PFAS对养殖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水产养殖过程中PFAS污染物产生风险的客观评价、功能性菌株缓解PFAS污染物对养殖生物的毒性机理的研究及水产养殖过程绿色有效的PFAS污染物防控技术的研发等,以期为水产养殖过程中PFAS污染物的科学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蓝鳍金枪鱼养殖业发展战略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借鉴日本蓝鳍金枪鱼养殖业发展经验,为推动我国金枪鱼养殖业发展,探索强化我国高经济价值水产品供给能力及相关鼓励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国际蓝鳍金枪鱼供需情况,分析日本主导蓝鳍金枪鱼市场的内因和具体路径,运用战略研究方法厘清日本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系列举措.[结果]日本是世界主要金枪鱼养殖基地之一,也是最早开发蓝鳍金枪鱼养殖技术的国家,截至2022年日本有88个经营主体、187个养殖场和1379个养殖网箱,年产量达21460 t.日本通过产出制度、科技创新、种业提升和出口中国等战略,主导蓝鳍金枪鱼养殖产业全球供需对接,提高了日本蓝鳍金枪鱼国际话语权,推进了沿岸渔村振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发展蓝鳍金枪鱼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打造金枪鱼全产业链新业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在黄鳍金枪鱼养殖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正在全力推进蓝鳍金枪鱼养殖业发展,近几年南海金枪鱼养殖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建议]我国应在海南、广东和浙江等现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利用现有科技和蓝鳍金枪鱼生息水域等优势;应进一步加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推动中日共同开发蓝鳍金枪鱼消费市场.建立健全与国际渔业管理规则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蓝鳍金枪鱼管理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保驾护航.

关键词: 蓝鳍金枪鱼 养殖业 战略分析 启示 日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循环水养殖对混养草鱼食用品质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养殖模式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对两种养殖模式下(传统池塘养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草鱼的食用品质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草鱼肌肉白度和弹性高于传统池塘养殖的草鱼,且其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池塘养殖;其中, n-3和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池塘养殖草鱼,是其1.2倍,使得草鱼的肌肉品质和营养品质更佳。此外,循环水养殖可降低草鱼中带有土腥味和青草味的己醛、庚醛和1-辛烯-3-醇等物质的含量,且鲜味核苷酸(IMP)含量高于传统池塘养殖草鱼,使得草鱼的风味更鲜美、浓厚。研究表明,循环水养殖草鱼的肌肉品质和营养特性均优于传统池塘养殖。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肌肉品质 营养品质 食用品质 风味 混养草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