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设施‘玫瑰香’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分析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设施‘玫瑰香’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与露地栽培的差异,【方法】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玫瑰香’二次果果实芳香物质含量,研究其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玫瑰香’葡萄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二次果单粒质量、纵径、横径较露地‘玫瑰香’分别减少了25.50%、10.20%、17.39%;果实总糖、总酸、果皮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21.06%、0.76%和10.30 mg·g-1,均显著高于露地‘玫瑰香’果实的16.40%、0.45%和5.38 mg·g-1。‘玫瑰香’二次果检测出的芳香化合物种类为33种,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27种;二次果中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为47.52%,露地‘玫瑰香’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为61.72%。‘玫瑰香’二次果中的萜醇类化合物、里那醇相对含量分别为37.39%、10.97%,显著低于露地‘玫瑰香’中的57.95%、43.71%;但是二次果中具有果香味的橙花醇、留兰香味的香芹醇、花香味的脱氢里那醇和甜‘玫瑰香’味的香茅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13%、0.55%、9.92%、1.19%,均显著高于露地‘玫瑰香’。‘玫瑰香’二次果中C6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露地‘玫瑰香’,其中2-己烯醛、己醛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81%、9.98%,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28.40%、4.85%。【结论】‘玫瑰香’二次果果实品质和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玫瑰香’有显著差异;部分风味指标优于露地栽培‘玫瑰香’。

关键词: ‘玫瑰香’葡萄 设施栽培 二次果 品质 芳香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葡萄中40种痕量元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样品用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得样品溶液中40种元素的含量.使用合适的同位素、内标和干扰校正方程消除了被测元素的干扰.方法的检出限(3s)在0.003 6~0.53μg·L-1之间.方法用于苹果标准物质(GBW 10019)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6)在1.6%~8.5%之间.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葡萄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无损检测甜柿果实质地和品质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甜柿的果实质地的数学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果肉硬度、凝聚性、咀嚼性作为评价指标,在全光谱范围内(400~2500nm),分别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建立定标模型,使用最优模型对50个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果肉硬度的RMSEP为0.824,R P2为0.844,RPD为2.40;凝聚性的RMSEP为0.05,R P2为0.862,RPD为2.56;咀嚼性的RMSEP为0.443,R P2为0.837,RPD为2.37。本研究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甜柿果实质地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甜柿 果实质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对磨盘柿货架期的定性判别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磨盘柿的货架期进行了定性判别,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波段,发现在1100~1800nm波段范围内,采用二阶导数结合标准正常化和去散射(SNVD)处理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最好。其判别模型的正确率达到95.4%,预测准确率达到93.3%。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磨盘柿货架期的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磨盘柿 货架期 判别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地区春玉米-冬绿肥轮作对碳、氮蓄积和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农田纳入冬绿肥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抑制土壤风蚀。本文主要以一年一茬春玉米为例,将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与二月兰(诸葛菜,Oryehophragmus violaeeus)作为冬绿肥,研究春玉米-冬绿肥轮作模式下的碳氮蓄积量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变化。2年试验结果表明,冬绿肥区碳蓄积量是冬闲区的2.4~3.6倍;氮蓄积量约为冬闲区的4.0~4.7倍;二月兰区碳蓄积量比毛苕子区高32.7%~39.2%,毛苕子区氮蓄积量比二月兰区高约5.7%,差异显著(碳蓄积量是指在该轮作系统下植物体的碳素累积量,氮蓄积量是指在该轮作系统下植物体的氮素累积量)。春玉米种植制度短期纳入冬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及对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土壤总碳量无显著影响。冬绿肥区有机碳含量比冬闲区提高4.5%~5.7%,且二月兰区>毛苕子区,差异显著;冬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数量变化最为明显。冬绿肥区细菌数量是冬闲区的2.0~3.7倍,毛苕子区>二月兰区。说明农田短期纳入冬绿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关键词: 潮土 冬绿肥 碳氮蓄积 土壤养分 微生物

pH对羔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pH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羔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硬度、保水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凝胶形成过程中作用力的变化,初步揭示pH对羔羊肉热诱导凝胶形成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不同pH下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硬度、保水性为指标,确定典型pH(5.0、6.0、7.5),并分析该典型pH下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力、热稳定性变化,以及凝胶微细结构的差异。【结果】3个典型pH下羔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表现出不同的凝胶特性:pH 5.0时,凝胶的保水性最差、微观结构杂乱无序;pH 6.0时,凝胶硬度最低;pH 7.5时,凝胶的保水性、硬度最大且具有致密有序的微观结构。形成凝胶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但pH对离子键、氢键具有较大影响,不同pH下凝胶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结论】pH可通过影响体系的化学作用力,改变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不同保水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特性的凝胶。

关键词: 羔羊肉 肌原纤维蛋白 热诱导凝胶 pH 化学作用力

土壤及畜禽粪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化与初步应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优化了土壤和有机肥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方法经优化后,土壤和有机肥中的抗生素的提取效率达到52%~95%,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本研究还利用优化方法在天津进行了有机肥和菜地中3种抗生素残留的初步调查。集约化养殖场的猪、鸡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为:金霉素(CTC)检出率达到78%,最高残留值达到563.8 mg/kg(干基);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检出率也高达56%,最高值分别达到34.8 mg/kg和22.7 mg/kg。在天津销售的几种商品有机肥中同样检测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残留水平与猪粪和鸡粪相当。菜田土壤样品中∑TCs的总检出率为64%,3种抗生素中土霉素检出率最低为18%,最高值达到105.6μg/kg(风干基);四环素检出率为36%,最高值达到196.7μg/kg;金霉素检出率为32%,最高值达到477.8μg/kg。在所调查土壤中,温室和大棚土壤TCs的残留水平高于露地土壤。占调查样品27.3%的菜田土壤中TCs总量超过欧盟规定的生态安全触发线(100μg/kg),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土壤 畜禽粪便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北京油鸡的肌肉组织学特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北京油鸡的肌肉组织特性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试验以北京油鸡为主,并选用AA肉鸡和来航鸡作为参考。收集了胸大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束直径、总纤维数目、总纤维束数目、肌内膜厚度等性状数据,并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发现,油鸡的纤维直径为31.42μm,与来航鸡差异不显著(P>0.05),与肉鸡的纤维直径(45.03μm)差异显著(P<0.05);北京油鸡的肌纤维总数为7.00×105根,显著多于来航鸡(6.26×105根,P<0.05),并显著小于肉鸡(8.34×105根,P<0.05)。对3个品种的肉品质进行了测定,收集了剪切力、韧性、肉纤维指数和绵软度性状数据,并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北京油鸡的韧性为25 452g·s-1居中,来航鸡的韧性(27 397g·s-1)最大,肉鸡的韧性(22 705g·s-1)最小;纤维指数分析显示,北京油鸡的纤维指数为5.62,与肉鸡5.14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与来航鸡8.10有显著差异(P<0.05)。纤维性状与肉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韧性与纤维直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7;肉纤维指数与纤维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4。结果表明,北京油鸡的肌纤维结构特性是影响其肉品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肉品质 肌纤维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链稳定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CSCD

摘要:稳定的农业产业链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一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农业产业链建设徘徊不前和断链等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体环节技术创新速度缓慢是农业产业链不稳定的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以生态农业文明建设为契机,在政府积极性产业链政策带动下,加快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将更多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产加销各个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链无缝连接,提高产业链主体间的凝聚力,对构建稳定的农业产业链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稳定机制 技术创新

土壤及畜禽粪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化与初步应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CSCD

摘要:本研究优化了土壤和有机肥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方法经优化后,土壤和有机肥中的抗生素的提取效率达到52%~95%,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本研究还利用优化方法在天津进行了有机肥和菜地中3种抗生素残留的初步调查。集约化养殖场的猪、鸡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为: 金霉素(CTC)检出率达到78%,最高残留值达到563.8 mg/kg(干基); 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检出率也高达56%,最高值分别达到34.8 mg/kg和22.7 mg/kg。在天津销售的几种商品有机肥中同样检测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残留水平与猪粪和鸡粪相当。菜田土壤样品中∑TCs的总检出率为64%,3种抗生素中土霉素检出率最低为18%,最高值达到105.6 μg/kg(风干基); 四环素检出率为36%,最高值达到196.7 μg/kg; 金霉素检出率为32%,最高值达到477.8 μg/kg。在所调查土壤中,温室和大棚土壤TCs的残留水平高于露地土壤。占调查样品27.3%的菜田土壤中TCs总量超过欧盟规定的生态安全触发线(100 μg/kg),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土壤 畜禽粪便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