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城市食物生态足迹的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及饮食需求多样化,城市食品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探寻城市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论文应用食物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其测算方法,并以北京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分析,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了供养北京城市所需要的食物生态足迹变化。研究发现,尽管人均食物生态足迹仍然相对稳定在0.127 hm2左右,但北京食物生态足迹总体增长迅速,已从1993年的1.18×104km2增加到2010年的2.94×104km2,达到北京市国土面积的1.79倍,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着北京内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食物承载力不断降低,北京也会不断将其食物赤字转移到外埠区域,来维持食物生态足迹的供需平衡。因此,北京若要增强自身的食物供给能力,减少食物生态足迹,就需要采取不同于目前的发展策略,加大都市农业的开发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盐渍化的效果,以天津市为例,结合ArcGIS9.3与试验分析方法,分析说明农田水利建设对土壤盐渍化改良的作用。结果表明,1982-2008年,盐渍土面积由49.40×104hm2,降低到32.42×104hm2,18.76%的盐渍土完全脱盐化,其他土壤盐化程度也大大降低;2006-2010年,来自于盐渍土的新增耕地面积减少了2.54×104hm2,但有1.11×104hm2的沟渠转换成耕地;0~60 cm内的滨海盐渍土剖面中,排水体系完善的耕地,69.81%以上在轻度盐化以下,而排水体系较差的荒地,40%以上为盐土,仅14.85%在轻度盐化以下。1982-2005年,易形成盐渍化的土壤面积由65.55×104hm2,减少到49.60×104hm2,减少区域与盐渍化降低区的分布区域一致。因此,农田水利建设是通过改良盐渍土的形成环境,从而达到治理盐渍化的效果。对于沟渠分布过密的脱盐化地区,可将部分废弃沟渠纳入宜耕后备资源中,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农田集中连片,进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复合EST-SSR标记在大白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大白菜品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大白菜EST序列的分析,合成了30对核心EST-SSR引物,其中21对均可得到有效扩增,10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为了更加高效的对大白菜品种进行鉴定,根据这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12份市售大白菜品种鉴定的结果及扩增条带的相互位置差异,研制了由多个引物对组成的2套复合EST-SSR标记,建立了多重SSR的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筛选得到的2套标记组合,多态率分别为88.9%和97.0%,多态信息量均为0.910%,数据表明这2套复合标记技术可以表达大白菜品种间的多态性,高效准确的对12份大白菜品种进行鉴定。
关键词: 大白菜 种子 品种鉴定 复合EST-SSR标记


一株水质净化解淀粉芽孢杆菌HN发酵参数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N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100 L发酵罐对优化发酵技术参数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2.0 g/L,牛肉膏3.0 g/L,可溶性淀粉7.0 g/L,氯化钠6.0 g/L;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装液量为100 mL/250mL,接种量为3%,温度为37℃,发酵周期24~30 h;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菌株HN在9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4 h达到稳定期,菌液浓度达35.6×108cfu/mL,最高芽孢浓度达到30.4×108cfu/mL;100 L发酵罐验证试验表明,37℃发酵26 h活菌浓度可达37.0×108cfu/mL,芽孢浓度为33.6×108cfu/mL。


纳他霉素对青皮核桃保鲜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皮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冷藏(0±0.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对青皮核桃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他霉素处理具有调节青皮核桃生理代谢和防腐的作用,能有效抑制果实劣变进程,显著提高贮藏期间青皮核桃的品质;其中,1 000 mg/L纳他霉素处理能有效抑制果实霉腐率的增加,保持青皮核桃的原有色泽,延缓MDA含量的增加,提高青皮核桃仁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使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维持较低的水平,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一株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能力
《环境工程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水产养殖环境中分离出39株反硝化细菌,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较强反硝化能力的菌株DB-33,对其脱氮能力测定的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亚硝酸盐氮浓度高达54.16 mg/L,硝酸盐氮浓度高达306.91 mg/L时,DB-33菌株对其去除率均达99%以上,且在去除过程中氨氮不累积;在模拟养殖水体中,DB-33可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分别在24 h和第3天彻底去除,对氨氮48 h的去除率也可达51.52%。通过形态学特性和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DB-33初步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生物黑炭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典型日光温室,通过一年两季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黑炭不同用量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物黑炭在设施土壤中合理运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设施土壤施用生物黑炭与习惯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2.65%~15.73%,提高土壤CEC 1.03%~5.46%,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7.28%~24.95%,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9.06%~168.5%,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施用生物黑炭也增加了土壤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但与习惯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生物黑炭本身pH较高,但经过蔬菜整个生长季后,对土壤pH影响不大;生物黑炭矿物质含量较高,增加土壤养分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全盐含量。低量生物黑炭对蔬菜产量影响不大或有提高作用,但高量生物黑炭会造成蔬菜减产,因此,设施土壤生物黑炭施用量不宜过高。


冰温结合真空包装处理对牛肉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冰温结合真空包装(Cv)、0℃结合真空包装(Zv)、4℃结合真空包装(Fv)3个条件下,对宰后牛肉进行贮藏处理,每隔96h对牛肉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硬度、弹性、凝聚性、胶性、咀嚼性)、肌节长度、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弹性外,其他质地剖面分析指标在Cv条件比在Zv、Fv条件下变化缓慢;Cv条件下,牛肉的肌节长度在第8天降到测定的最低值,而Zv、Fv条件下第1天就达到了测定的最低值;MFI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Cv条件下的MFI从第4天开始就与Zv、Fv条件下的MFI差异显著。冰温结合真空包装有效延迟了牛肉的僵直、解僵过程。该条件下贮藏,牛肉的组织结构性质变化缓慢,能较长时间使牛肉保持在较好的品质范围内。冰温结合真空包装处理对于宰后牛肉组织结构的改善,远远优于其他温度与真空包装结合的处理。
关键词: 冰温 真空 质地剖面分析 肌节长度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牛肉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交配型和致病性分化情况,明确有性杂交与菌株变异间的关系。【方法】以01-12和01-15为出发菌株,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后代,获得F1代菌株,再以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获得有性杂交F2代菌株;对有性后代进行交配型和寄生适合度测定;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毒素含量。【结果】在室内条件下连续诱导产生玉米大斑病菌的2个有性世代,获得了79个F1代菌株和32个F2代菌株;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出现了A、a、Aa和中性菌株,其中F1代A、a分离比例明显偏离1﹕1;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F1代和F2代菌株较亲本均发生了寄生适合度分化,其中F1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30.00%,减弱的菌株占50.00%;F2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21.87%,减弱的菌株占31.25%;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的毒性组分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结论】有性杂交是导致菌株交配型及致病性发生分化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毒素含量呈一致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