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绿肥的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肥种植具有提供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供饲草、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节能减耗等作用,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我国绿肥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有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等。绿肥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间套作、轮作、肥饲兼用型绿肥牧草生产以及果园绿肥种植模式,而且由于我国的气候类型与农作物的种植模式不同,各种模式的区域分布不同。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肥种质资源、绿肥应用模式和绿肥效应研究进行总结阐述,指出我国绿肥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现有绿肥种质资源的引入与保存,扩大品种资源的储备与利用;大力发展绿肥的产业化研究;加强绿肥效应评价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全面发展绿肥的肥饲综合利用价值,为绿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氮、磷、钾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养分循环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浪费,研究氮、磷、钾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蔬菜、土壤中累积量。进行一个周年轮作设施番茄、菜花、芹菜田间施肥试验。当番茄、菜花、芹菜不施N、P、K肥时,减产6.0%~13.8%,年总收入分别减少39220元/hm2、36902元/hm2、22023元/hm2;氮、磷、钾素是蔬菜产量的限制因子。蔬菜中N吸收量:番茄和菜花>芹菜,P吸收量:菜花>番茄和芹菜,K吸收量:番茄>芹菜>菜花;番茄果实中氮吸收量低于菜花果实氮吸收量,植株氮吸收量也低于菜花植株。而果实中磷、钾的吸收量是高于植株,并且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顺序为菜花>番茄>芹菜。番茄、菜花和芹菜收获后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种植前的土壤含量;受底施有机肥的影响,番茄土壤中残留氮含量、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都高于基础土壤含量2倍以上;菜花没施有机肥,土壤残留氮、钾含量低于番茄和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比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也污染土壤环境。
关键词: 设施蔬菜轮作 产量 氮吸收量 磷吸收量 钾吸收量 土壤残留


天津涉农区县发展活力与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与北京、上海的比较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涉农区县作为直辖市县域经济的主体,在连接城市与农村,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掌握天津涉农区县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制约涉农区县发展活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创新构建了涵盖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4个方面,包含17项指标的涉农区县发展活力指标评价体系,借由对津京沪涉农区县发展活力的综合比较,从提高涉农区县经济多样性、优化提升产业机构、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强镇扩权和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出适合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采取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沙门氏菌invA毒力靶基因特异性序列分析,同时对焦磷酸测序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1种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和鉴定沙门氏菌的方法。结果显示,此方法以传统国标法的前增菌为前提,可省去后期生化验证的繁琐过程,将检测时间由常规检测的4~7d缩短至20h,并且其准确性与传统生化验证完全一致。所建立的针对沙门氏菌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具有高效性、精准及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冰温结合气调贮藏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采用不同厚度的PE袋包装树莓,贮藏于冰温条件下,研究冰温结合气调贮藏对树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结合气调处理使树莓贮藏期延至20d,并有效延缓了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对照组15d时的可滴定酸、TSS含量分别降至1.47%、9.2%,而0.04mm气调处理组20d时的可滴定酸、TSS降至了1.58%、9.7%。但抑制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的差异不明显。同时,气调处理提高了树莓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了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延缓了树莓的衰老。其中,0.04mm PE保鲜袋中树莓的品质最好。这说明适当的气调结合冰温贮藏更有利于树莓的贮藏。


采收时间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玫瑰香葡萄果实芳香化合物相对含量,研究采收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0日采收的玫瑰香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原花色素分别为20.09%,21.3%和5.53 mg/g,均显著高于较早采收。8月24日、9月8日、9月21日、10月10日采收的芳香化合物检出种类分别为41,34,36,39种。各采收期果实中萜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52.98%,58.29%,70.91%,43.62%;9月8日、9月21日采收时气味最重的里那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9.47%和49.02%;具有浓郁的花香、香脂香、玫瑰香的香芹醇、松油醇、氧化里那醇、á-月桂烯、3-蒈烯的相对含量也显著高于8月24日和10月10日采收。10月10日采收的果实中,具有刺激气味的壬烷酸、2,4-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4,6-二-叔-丁基-m-甲苯酚、牛儿基乙烯基醚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影响采后贮藏品质的乙醇相对含量较高;10月10日采收较8月24日、9月8日、9月21日采收分别增加了103.77%,77.05%,39.35%。说明在玫瑰香成熟过程中,萜醇类化合物对果实风味的贡献更大,因此,天津地区玫瑰香的最佳采收期应在9月中下旬。


不同来源生物黑炭特性对比及其在农业环保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黑炭是生物有机体转化的稳定性碳物质,作为土壤添加剂近年来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近年国际上对生物黑炭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很快,但关于不同来源生物黑炭理化性质的调控及其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达成统一认识。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为推动我国生物黑炭农业应用技术的开展,文章从生物黑炭的来源、不同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对比,及其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生物黑炭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潜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的展望,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农业提供依据和参考。
采后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质地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采后不同时期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质地的影响,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苹果果肉质地参数差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果肉脆度与硬度、凝聚性、回复性、咀嚼性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黏着性与其他参数指标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回复性与咀嚼性、凝聚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实的软化,但其作用效果随着采后处理时间的延迟而降低,采后9d处理的果实质地品质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为了达到采后较好的1-MCP处理保鲜效果,处理前的常温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周。实验也表明TPA测试能够较好地反映苹果果实各质地指标的差异,适用于苹果质地品质的客观评价。


元素指纹图谱在藿香正气制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中成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厂家藿香正气制剂中5种重金属元素和9种其它微量元素的量,探讨不同剂型中无机元素对藿香正气制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5种重金属元素和9种其它微量元素,收集不同厂家的27个样本进行了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通过对5种重金属元素和9种其它微量元素两类不同元素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将27个样本分成了两大类,液体制剂归为一类,其它固体制剂为另一类。结论剂型之间元素量存在一定差异,此方法可用于藿香正气制剂的质量评价。
关键词: 藿香正气制剂 重金属元素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