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西非沿海欧洲沙丁鱼渔场与环境因素关系模型的构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西非沿海不同季节海洋环境因素对欧洲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渔场形成的影响,基于Logistic模型,利用2007—2011年中国渔船在西非沿海捕捞欧洲沙丁鱼的渔业数据和网络获取的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和海面高度异常(SSHA)],构建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欧洲沙丁鱼渔场与环境因素关系的模型,利用逐步回归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并对最优回归模型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该模型对4个季节影响欧洲沙丁鱼出现的各个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欧洲沙丁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4个季节中环境因素对欧洲沙丁鱼出现有着不同的作用,即春季影响欧洲沙丁鱼出现的显著因子为SST和SSHA,夏季为Chl和SSHA,秋季为SST,冬季则为SSHA。该研究结果对欧洲沙丁鱼渔场形成机制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欧洲沙丁鱼 西非沿海 Logistic回归模型 渔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量描述分析与GC-MS关联鉴别不同保活流通时间的虾夷扇贝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模拟虾夷扇贝保活流通过程,利用感官定量描述蒸熟扇贝柱在流通过程中气味感官品质的变化;利用GC-MS定量分析其挥发性气味成分的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感官分析与挥发性成分仪器分析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PLSR模型。随机取流通过程中的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筛选的9种气味描述词可将模拟的虾夷扇贝保活流通过程按照气味感官特征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1,2,3~4 d及5~7 d。从熟虾夷扇贝中共检测出82种挥发性成分。以筛选的4个感官描述词为响应,建立4种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经交叉验证,4个模型的R2均大于0.98,预测R2均大于0.83。选取第4天的样品,成功预测其气味特征属于3~4 d阶段。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定量描述分析 气质联用 偏最小二乘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虎鱼科(Gobiidae)基因组微卫星DNA的分布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虾虎鱼科(Gobiidae)鱼类基因组遗传结构特征,本研究自主开发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微卫星序列153条,结合从Gen Bank中筛选出的虾虎鱼科微卫星序列535条,合计686条微卫星序列,隶属于19种虾虎鱼,序列总长度为295062 bp,包含473个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累计长度为33370 bp。统计微卫星重复类型,发现在所有微卫星重复类型中以二碱基重复出现次数最多,位点数为361个,占总微卫星的76.32%,其中,重复拷贝类别最多的是AC(340个),占全部微卫星的71.88%,占二碱基重复微卫星的94.18%,在二碱基重复类型中没有发现AT和GC两种重复类型。三碱基重复位点数为35个,占总微卫星的7.4%,其中以ACT重复拷贝类别最多(12个),占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34.29%。四碱基重复位点数为68个,其中以CTAT重复最多(31个),占总微卫星的14.38%。五碱基重复类型中只有TCTGG和ATCTA两种类型,只占全部微卫星的0.42%。六碱基重复7个,占总微卫星的1.48%,六碱基重复中各重复类型出现次数相当。在所有微卫星重复类型中没有发现单核苷酸重复类型。

关键词: 虾虎鱼科 微卫星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刺激诱导草鱼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体外表达特征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免疫刺激诱导草鱼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体外表达特征,克隆了草鱼TNF-α的c DN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TNF-α,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了His6-TNF-α。利用亲和层析镍柱纯化表达重组蛋白后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了抗草鱼TNF-α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细胞内源性TNF-α。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GCRV(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免疫刺激物Poly(I:C)及LPS处理下不同时间点草鱼肾细胞CIK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NF-α在草鱼肾细胞内翻译水平的表达量基本保持稳定。研究显示经典的TNF信号通路激活因子不能引起CIK细胞内TNF-α蛋白水平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品质及其重金属含量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深水网箱和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为对象,通过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质构、色泽等品质指标及重金属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为优化养殖模式及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蛋白质、水分、灰分和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水网箱组具有蛋白质高、脂肪低的趋势特征。深水网箱组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筏式网箱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低于筏式网箱组;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均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为41.93%和41.59%,均符合WHO/FAO推荐AAS和CS标准。深水网箱与筏式网箱组大黄鱼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0.61%和40.85%,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铜、铅、汞、无机砷和镉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外观色泽更黄,但硬度、凝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均低于深水网箱组,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更有嚼劲,口感更好。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模式 营养成分 质构色泽 重金属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中部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3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渤海中部海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调查海域表、中、底层水体的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时空分布、来源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COD平均含量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垂直分布差异表现为春季表层最高,中层最低;夏季表层最高,底层最低;秋季和冬季均为中层最高,底层最低。各站位COD平均浓度水平分布在春季无明显的高值出现,含量分布较均匀,夏季COD从西向东呈降低趋势,高值主要分布于西部海域;秋季和冬季COD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高值分布于调查海域北部。调查海域各站位营养指数E值变化范围为0.088–2.995,平均值为0.337±0.403,大于1的站位有25个,其中,秋季20个,冬季5个,表明大部分调查海域水质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处于较低营养水平。COD对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率为46.15%–141.41%,平均值为(71.36±14.98)%,表明COD在渤海海区富营养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关键词: 渤海 COD 分布特征 富营养化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实现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经济与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天津市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IDRISI软件开发了天津市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系统。系统首次整合了天津市整体海、淡水及武清区、汉沽区两个典型养殖区域的基础数据专题地图和评价模型参数文件,实现了线性加权地图处理、地图再分类、地图追溯和地图显示等核心功能模块。用户也可在调用现有的评价模型之外自定义完成基于栅格地图的多准则评价模型的构建。利用系统运算可得出天津市适宜水产养殖的四类地区分布,即不适宜、一般、适宜和非常适宜地区,从而为天津市水产养殖规划及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适宜性 评价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乳链球菌鱼源株10kb基因序列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前期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国无乳链球菌鱼源株GD201008-001基因组中有一段10 kb基因序列,内含11个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为了研究该段基因序列与细菌的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将这段基因进行了全段缺失。【方法】运用链球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 SET4s,构建了10 kb基因缺失株(Δ10 kb),并通过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细胞粘附试验,斑马鱼攻毒试验和缺失前后毒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评价该序列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结果】经测序证明缺失株Δ10 kb构建成功,与亲本株GD201008-001相比较,缺失株Δ10 kb在细菌染色形态、对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在培养液中的生长速度略慢;缺失株Δ10 kb对斑马鱼的毒力明显增强,LD_(50)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编码菌毛骨架蛋白2b的基因(PI-2b)和唾液酸酶基因(neul)在缺失株中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结论】该序列对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的毒力有显著的影响,可能调控某些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使细菌的毒力减弱。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10 kb基因序列 基因缺失 斑马鱼感染模型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中北部尾明角灯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中层拖网采集的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样本,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尾明角灯鱼的体长为32~76 mm,优势体长组为45~60 mm,占总数的86.9%,平均体长为(51.47±6.60)mm;体质量为0.3~4.3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2.5 g,占总数的91.1%,平均体质量为(1.6±0.61)g;雌雄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ANOVA,P>0.05);生长参数b为2.581,表明尾明角灯鱼为异速生长;雌雄性比为1.39∶1,在不同月份、不同体长组中差异较大,10月和1月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不同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性腺成熟比例最高为1月;初次性成熟体长为51.4 mm;摄食等级0~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0.8%、46%、33.9%、8.1%和1.3%。

关键词: 尾明角灯鱼 生物学特性 中层鱼类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白壳、黑壳、红壳和金壳色选育系F6代的育种性能,对养殖达18个月龄4种壳色合浦珠母贝的形态、质量、闭壳肌拉力和抗才女虫寄生病等12个性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4种壳色选育系间壳高、绞合线长、壳宽、体质量、壳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闭壳肌拉力、右壳感染率和贝壳感染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相关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可作为壳高和低才女虫感染率同时选育的最优育种群体,金壳色选育系可作为壳宽、体质量和闭壳肌拉力复合选育的最优育种群体。该研究结果为开展合浦珠母贝多性状复合选择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根据。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壳色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闭壳肌拉力 抗才女虫寄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