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499条记录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进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增量改革,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存量改革尝试和具体实践。总结4年多来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协同发展中存在的制约瓶颈,有利于把握农业协同发展现状,揭示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进而为实施有效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大背景,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专家调研访谈等方法,梳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开展的多种活动和项目对接内容等,提炼了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指出未来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重点在于:以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为保障,加强顶层设计;以科技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以市场协作为导向,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以生态建设协同为前提,提亮农业发展底色。[结论]可为探索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京津冀现代农业 协同发展 顶层设计 科技创新 资源配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茶氨酸对氧化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L-茶氨酸对氧化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二因素设计,160头断奶仔猪(7.53kg±0.51kg)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1组(日粮中不添加L-茶氨酸,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2组(日粮中不添加L-茶氨酸,腹腔注射8 mg/kg体重敌快死);3组(日粮中添加1 000mg/kg L-茶氨酸,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4组(日粮中添加1 000mg/kg L-茶氨酸,腹腔注射8mg/kg体重敌快死)。预试期7d,正试期28d。结果显示:(1)与1组相比,2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而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与2组相比,4组仔猪ADG显著增加(P<0.05)。(2)与1组相比,2组仔猪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3组仔猪血清MDA显著降低,而T-AOC显著增加(P<0.05);与2组相比,4组仔猪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而T-AOC和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3)与1组相比,2组仔猪血清IgA、IgG、IL-2、IL-4水平显著增加,C3和C4水平显著下降(P<0.05),3组仔猪血清IgA、IgG和IL-4水平显著降低,而C3和C4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2组相比,4组仔猪血清IgA、IgG、IL-2、IL-4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C3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注射敌快死可引发仔猪氧化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体液免疫能力下降;日粮中添加1 000mg/kg L-茶氨酸可缓解仔猪氧化损伤,提高氧化应激仔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能力。

关键词: L-茶氨酸 断奶仔猪 氧化应激 生长性能 体液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与动物肠道互作机理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中的益生菌,目前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丁酸梭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产生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对多种饲用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等多种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利用,但是由于丁酸梭菌难培养以及作用机理比较复杂等原因,使丁酸梭菌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针对丁酸梭菌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且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益生菌 互作机理 动物肠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冷温度对采后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预冷温度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挑选出的番茄分别在0、4、7℃和10℃下进行预冷,当最底层果实中心温度达到10℃时结束预冷,并于(10±1)℃下贮藏。通过测定番茄果实中心温度、失重率、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番茄红素、丙二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指标来确定番茄的合适预冷温度。结果表明,0℃预冷处理和4℃预冷处理可以抑制番茄呼吸,降低失重率,保持番茄硬度,维持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然而提高丙二醛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0℃预冷处理和4℃预冷处理差异不显著,由此表明0℃~4℃预冷处理对番茄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关键词: 预冷温度 番茄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测定大豆油中大豆异黄酮

分析试验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90%甲醇提取,正己烷脱油净化,建立了大豆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添加大豆异黄酮各组分质量分数为0. 5,2,5 mg/kg,平均回收率为90. 4%~100. 9%,相对标准偏差为1. 8%~5. 4%,定量限均为0. 5 mg/kg。

关键词: 大豆油 大豆异黄酮 HPLC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新品种‘领秀3号’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领秀3号’青花菜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LF-81为母本,自交系10J-3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秋中熟新品种。植株生长旺盛,株高60 cm,株展65 cm。叶片长椭圆形,深绿色,蜡粉多。主花球半球形,花球紧密,蕾色深绿,蕾粒中小均匀,无小叶,不易空心,商品性好,花蕾遇低温不变紫。单球质量0.55 kg,栽培密度40 500株·hm~(-2),产量22 500 kg·hm~(-2)。秋季从定植到采收约80 d,春季约为60 d,保鲜和速冻加工兼用。抗黑腐病、霜霉病,易于栽培。适合华北地区春、秋季栽培。

关键词: 青花菜 中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SR1与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表达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揭示ESR1和PG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性状中的作用,深入研究绵羊多羔性状的机理。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SR1和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12个组织(小脑、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ESR1和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的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ESR1和PGR基因分别在小尾寒羊子宫和输卵管中高表达;多羔小尾寒羊子宫、输卵管、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ESR1基因的表达量与单羔小尾寒羊无显著差异(P>0.05);多羔小尾寒羊输卵管、子宫、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PG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小尾寒羊群体(P<0.01)。结果提示,PGR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的调控。

关键词: 绵羊 多羔 ESR1 PGR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精准相温贮藏期间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阳丰甜柿和磨盘柿为试材,将柿果放入便携式气体调控保鲜箱中,然后放入1-MCP(含量为1μL/L),研究不同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2种柿果精准相温贮藏期间品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相关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结合箱式气调(贮藏30 d后甜柿CO_2含量4.31%~5.27%,O_2含量15.63%~16.59%;磨盘柿CO_2含量11.66%~14.38%,O_2含量6.52%~9.24%)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两种柿果保鲜效果相似,均有效抑制柿果褐变的发生,保持柿果实硬度,降低柿果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PG、CX、PPO活性的升高,减缓总酚含量的下降,且保鲜效果均优于单纯箱式气调(贮藏30 d后甜柿CO_2含量2.93%~3.62%、O_2含量17.28%~18.16%;磨盘柿CO_2含量10.24%~11.86%、O_2含量9.04%~10.66%)。结论:1-MCP处理结合箱式气调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是柿果保鲜较适宜的贮藏方法。

关键词: 微环境贮藏 1-MCP 气调 柿子 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桃采后锈斑处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保鲜与加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晚熟桃"映霜红"为试材,通过对桃果面、果蒂处带菌量分析,并进一步对病原真菌分离纯化,明确晚熟桃采后0℃贮藏过程中锈斑处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致病性。结果表明,晚熟桃锈斑病一般在采前出现浅褐色锈斑;新采收的晚熟桃果蒂锈斑处微生物总量为(4.50±0.05)lg(CFU·g~(-1)),显著高于果面处(3.51±0.03)lg(CFU·g~(-1))(P<0.05);在果面和果蒂处共分离出8种真菌,其中病原真菌A-1的分离率最高,达43.8%,该菌有伤接种致病率达100%。结合病原菌的生长特性、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和病原菌rDNA-ITS检测结果,病原菌A-1鉴定为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链孢霉目(Moniliales)黑霉科(Dematiaceae)链格孢属(Alternari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该病原菌加剧了贮藏后期晚熟桃果蒂处褐腐病的发生。

关键词: 晚熟桃 致病菌 分离 鉴定 rDNA-ITS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ITF基因表达与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关系初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初步探究MITF基因表达和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以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SNT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短光照、长光照)及STH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黄体期)的下丘脑等组织中MITF基因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在STH单、多羔母羊卵泡期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MIT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和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较高;2)在长光照条件下SNT垂体中MITF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下表达量(P<0.01);3)STH卵巢中MITF表达量在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而子宫体、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在黄体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卵泡期;4)单羔组STH子宫体、输卵管中MITF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多羔组。综上,MITF基因表达与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存在一定关联,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功能验证。

关键词: 绵羊 MITF基因 发情 繁殖时期 组织表达 产羔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