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24

摘要: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科研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提升科研院所的管理效率。然而,当前科研院所的内部控制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业务层面的建设缺乏重点、内部控制规程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实施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和确定业务层面的重点领域;通过成本核算、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组织结构等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的不足,以期提升科研院所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内部控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河北渔业 2024

摘要:为预测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池塘养殖收益和风险,以便做出最优决策,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了土池大棚和土池精养两种主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土池大棚模式年均投入成本为土池精养模式的 1.90 倍,但在成本构成上与后者差异不大,可变成本均是主要支出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79.55%和 71.66%;两种模式净利润对于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都是最高的,盈亏平衡产量均不足 0.5kg/m2,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也都不足 40%;土池大棚模式的产量、产值、净利润分别比土池精养模式高 0.55 kg/m2、29.95 元/m2、14.19 元/m2,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入产出比也不同程度高于后者的 44.17%、30.63%和 1∶1.44,表明土池大棚模式在成本费用控制、销售盈利能力及单位资金回报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土池精养模式.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低盐 池塘 养殖 模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RA-PCA的英国渔船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

摘要:海洋捕捞业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整体行业危险性一直居高不下,渔船事故率和船员死亡率也远超其他行业。本研究以英国渔船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英国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渔船事故资料,将涉及到的人为因素分成瞭望过失、操纵过失、驾驶过失、船艺过失、疲劳过失和检测过失6大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渔船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项人为因素的关联度,探讨人为因素在渔船事故中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该方法能够对造成英国渔船事故发生的各类人为因素进行直观计算,并清晰呈现各类人为因素所占比重,最终得到影响渔船事故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为瞭望过失,明确了安全瞭望在船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对中国渔船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5):26-33]

关键词: 渔船安全 人为因素 关联度 灰色关联度分析(GRA) 主成分分析(PCA) 英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运输胁迫对牛蛙幼蛙生理机能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为牛蛙(Aquarana catesbeiana)幼蛙健康运输以及运输胁迫后养殖恢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为(32.09±7.60)g、体长为(7.33±0.42)cm的牛蛙幼蛙,在4℃条件下模拟不同运输时长[0(对照组)、12和24 h],研究运输胁迫及胁迫后养殖7 d对幼蛙存活率、生化指标及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运输时长及运输后7 d的养殖对幼蛙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 0.05),存活率均为100%。模拟运输12 h后,幼蛙肠道脂肪酶活性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运输12 h和24 h后,幼蛙血清中尿素氮、葡萄糖及血氨浓度显著升高(P <0.05),而肝脏脂质积累减少;24 h运输后,幼蛙肌酐浓度显著降低(P <0.05);肝糖原含量减少。模拟运输后养殖7 d,幼蛙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运输24 h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浓度也显著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模拟运输后养殖7 d,幼蛙肠道淀粉酶、肝肠总抗氧化能力、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 <0.01),肠道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 <0.01),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P <0.01),血氨浓度显著升高(P <0.05),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 <0.01)。同时,肠道黏膜杯状细胞数逐渐增多,肝脏中脂质沉积明显增加。【结论】在4℃下24 h内,运输时长对牛蛙幼蛙存活率无影响,但延长运输时间会导致肝组织损伤。在此条件下,最佳运输时间建议不超过24 h。运输胁迫后养殖7 d,幼蛙通过自身调节可将部分肝脏结构恢复与运输前一致,肠道恢复则需更长时间。

关键词: 牛蛙幼蛙 运输时间 存活率 血清生化指标 肝肠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杞麓湖水质分析及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分别于2021年3月、6月、9月、12月以及2022年3月、6月、9月、12月,对杞麓湖水质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水温、pH值、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采用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CCME WQI)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杞麓湖2021—2022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21—2022年杞麓湖水质相对较差,均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主要超标物为TN、TP和CODcr,超标率为100%;杞麓湖富营养状态由2021年的中度富营养转为2022年的轻度富营养,呈好转趋势。

关键词: 杞麓湖 水质评价 CCME WQI评价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富营养 2021—2022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vstm2a基因的响应细菌感染的表达模式和功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半滑舌鳎vstm2a基因响应细菌感染的表达特征和其蛋白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哈维氏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无乳链球菌感染半滑舌鳎后免疫组织(鳃、肝脏、脾脏、肠道和肾脏)中vstm2a的相对表达特征;构建vstm2a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获得重组蛋白,采用牛津杯法、细菌蛋白结合实验和siRNA沉默等,探究vstm2a蛋白在细菌入侵中的功能。结果显示:vstm2a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和Ig结构域,在细胞表面行使功能;相关免疫组织中的vstm2a基因的表达量在哈维氏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无乳链球菌感染半滑舌鳎后6 h、48 h和72 h显著升高;vstm2a重组蛋白与细菌孵育后,经过低速离心与细菌共同沉淀;抑菌实验显示其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且siRNA降低vstm2a基因后,抑制了细胞因子IL-6和IL-10等基因的表达。证明了vstm2a蛋白响应细菌入侵,可以识别和结合细菌,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和激活促炎症细胞因子,对病原菌的感染起到免疫防御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蛋白。本研究有助于解析细菌黏附细胞或鱼体抵抗细菌入侵的机制,为未来采用分子手段选育抗性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免疫 vstm2a 跨膜蛋白 细菌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与养殖条件下香港牡蛎和咬齿牡蛎寄生派琴虫感染差异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活动改变了牡蛎的生长和发育环境,也因此影响着其体内寄生虫的繁殖,促进了寄生虫的扩散与传播。为评估人类活动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咬齿牡蛎(Saccostrea mordax)感染派琴虫(Perkinsus spp.)的影响,分别采集了华南沿海8个地区的6个野生牡蛎种群和4个养殖牡蛎种群,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条件下派琴虫的感染率与感染丰度差异。结果显示,养殖香港牡蛎的派琴虫平均感染率为(61.25±13.30)%,与野生香港牡蛎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高于野生咬齿牡蛎[(13.75±5.45)%)]。不同地区间养殖香港牡蛎的派琴虫感染率差异显著,而野生香港牡蛎和野生咬齿牡蛎的派琴虫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野生香港牡蛎派琴虫平均感染丰度为(1 144.79±295.85)个·g-1,与野生咬齿牡蛎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低于养殖香港牡蛎[(14 668.08±8 379.21)个·g-1]。不同地区间,养殖香港牡蛎、野生香港牡蛎、野生咬齿牡蛎的派琴虫感染丰度均差异不显著。香港牡蛎转运养殖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派琴虫的传播,人为干预的养殖与野生的环境差异造成了派琴虫的感染丰度显著变化。首次在咬齿牡蛎上发现了派琴虫感染,说明派琴虫的传播范围广、传播能力强。咬齿牡蛎特殊的附着生活方式降低了派琴虫的感染风险。由于野生香港牡蛎的感染丰度低,将其亲本用于育苗可降低派琴虫的垂直和水平传播风险。

关键词: 派琴虫 香港牡蛎 咬齿牡蛎 养殖种群 野生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增强剂对紫贻贝的毒素蓄积、抗氧化和免疫影响

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影响紫贻贝中氮杂螺环酸毒素蓄积的免疫增强剂,设置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钠粉333.00 mg/L)、大黄素、花生四烯酸(6.66 mg/L)和黄芪多糖(333.00 mg/L)共4个处理组,评估不同组别紫贻贝[体质量(7.14±1.05) g]抗氧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各免疫增强剂对紫贻贝存活率无影响(P>0.05),暴露期间紫贻贝软组织质量先降后升,除花生四烯酸组外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增强剂均影响内脏团中毒素蓄积而对毒素代谢无影响。各组别最高毒素蓄积量为对照组1235.33μg/kg>维生素C组1153.12μg/kg>大黄素组755.74μg/kg>花生四烯酸组568.72μg/kg>黄芪多糖组141.43μg/kg。大黄素组、花生四烯酸组、黄芪多糖组氮杂螺环酸毒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1.2%、46.0%和11.5%。添加黄芪多糖和花生四烯酸后,紫贻贝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提高了非特异性免疫标志物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和黄芪多糖显著提高毒素蓄积过程中紫贻贝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氮杂螺环酸毒素 抗氧化活性 免疫能力 黄芪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现状与对策建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

摘要:对虾是全球虾类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中国对虾养殖与贸易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为掌握近年来中国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变化特征,对2017-2021年贸易规模、进口来源、产品类型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中国进口对虾类产品呈现量额齐增的趋势,进口量年均增长88.15%,进口额年均增长72.32%.对虾类产品进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分别形成1-6月份和7-12月份2个波动阶段.冻对虾和冻对虾仁是主要进口产品类型,这两类产品进口量额占比分别为96.83%和95.37%.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者价格6.99美元·kg-1,高于其他6个主要养殖国家生产者价格平均值39.31%.提出加强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监测,开展对虾产业战略研究,保障进口产品质量安全等对策建议,促进中国对虾养殖业和进口贸易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 对虾 进口 南美白对虾 生产者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暴露对黄条鰤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毒性效应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铜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生理生态毒性效应,将胚胎和初孵仔鱼分别暴露于0(对照)、0.034、0.060、0.107、0.192、0.340、0.600、1.070mg/L的CuSO4溶液中60h和5d,分析Cu暴露对胚胎发育、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生长发育、存活、营养利用以及畸形率的影响,分别计算Cu对胚胎和初孵仔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安全质量浓度(SC)。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卵黄囊仔鱼对Cu暴露胁迫的分子应答特性。结果显示:(1) Cu胁迫下黄条鰤出现胚胎发育畸形与孵化率低、初孵仔鱼畸形率高及卵黄囊利用速率快等现象。(2)胚胎阶段Cu2+的48h-LC50为0.08mg/L远低于初孵仔鱼阶段(0.60mg/L),Cu对黄条鰤初孵仔鱼的SC为0.034mg/L。(3)Cu暴露下,胚胎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上,初孵仔鱼中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以及光信号传导通路中。研究结果为黄条鰤早期发育阶段铜制剂的安全使用浓度以及水环境的生物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条鰤 铜暴露 胚胎发育 仔鱼生长 急性毒性效应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