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支原体对细胞培养污染的研究概况

动物医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可通过滤菌器,对许多抗生素有抗性,是细胞培养污染中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被支原体污染后的细胞培养物,引起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用细胞基质制备的生物制品报废,且很难清除。一旦发生污染,就意味着试验的失败,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从支原体对细胞培养物污染后造成的危害及对支原体污染的预防、检测、清除等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细胞支原体污染的防控提供依据和手段。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支原体污染 检测技术 清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菌突变体B-726生物学性状分析及其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突变菌株B-726的生物学性状,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克隆因外源基因插入被破坏正常表达的基因,为明确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稻曲病防治新途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突变菌株B-726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检测,分析其生物学性状;Southern杂交分析B-726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利用HiTail-PCR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与插入位点毗邻的基因全长;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突变菌株B-726与野生菌株P1相比致病力极显著下降,产孢能力、生长速率显著下降。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DNA在菌株B-726中以单拷贝形式插入。经过序列分析发现,T-DNA插入在1个命名为Uvt-726上游344 bp处,半定量PCR结果表明,Uvt-726在B-726表达量较P1显著下降。【结论】克隆了1个可能与稻曲病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推断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稻曲病菌 T-DNA插入突变 致病力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腐胺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腐胺属于生物胺中的一种,是二胺类物质。食品中含量较高的腐胺会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可检测到食品是否含有腐胺。对国内外食品中腐胺合成途径、影响腐胺合成的因素、腐胺合成基因的鉴定和表达进行了综述,以期控制食品中的腐胺含量,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 腐胺 合成 途径 基因鉴定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赖氨酸小麦转基因新品系的获得与选择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小麦籽粒中赖氨酸的含量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的整体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小麦的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新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的发现使培育优良的高赖氨酸小麦品种成为可能。为选育长江中下游麦区高赖氨酸转基因小麦新品系,以15个导入辣椒高赖氨酸蛋白基因Cflr的转基因株系为供体,以长江中下游农艺性状优良的扬麦13、扬麦15、扬麦17、扬麦20、宁0569、扬辐麦4号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或滚动回交,对后代进行分子鉴定、总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从鉴定为阳性的40个转基因株系中选育出13个株系,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均有所提高,其中6个株系与改良亲本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赖氨酸含量较改良亲本对照提高了22%以上,最高达41.67%,蛋白质含量提高10.37%~29.13%。对这6个株系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2个株系(2-3和3-6)表现优异,其主要农艺性状均达到或优于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平均产量分别达7 380kg/hm2和7 456 kg/hm2,比对照扬麦15分别增产3.2%和4.3%。可见,转基因株系为该地区高赖氨酸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小麦 高赖氨酸蛋白Cflr基因 杂交 回交 赖氨酸含量 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分层收集自然水体释放气体装置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一种分层收集自然水体释放气体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连续原位收集水柱剖面特定水层释放的气体,结果可靠,组装与拆卸方便快捷,应用性广,尤其适用于野外自然水体水柱分层释放气体的时空动态研究,特别是水体氮气和氧化亚氮气体释放的研究。

关键词: 收集装置 分层水体 释放气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结构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三季连续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及其交互效应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季秸秆均还田、两季稻秸还田、一季麦秸还田,且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旋耕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均高于翻耕,但差异不显著;旋耕和翻耕对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旋耕稻麦秸秆均还田和翻耕稻麦秸秆均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稻麦轮作 土壤碳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青贮日粮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20只4周龄扬州鹅,随机分为3个日粮组,每个日粮组4个重复,试验共42 d。对照组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鹅饲喂低水平水葫芦青贮日粮(水葫芦鲜质量占36.58%)和高水平水葫芦青贮日粮(水葫芦鲜质量占54.87%)。育肥5~8周龄,水葫芦青贮日粮组鹅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育肥9~10周龄,高水葫芦组和对照组鹅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小于低水葫芦青贮组(P<0.05),说明在扬州鹅生长发育中后期低水葫芦组生长性能最好。高水葫芦青贮组鹅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水葫芦组(P<0.05),说明高纤维水平日粮虽然减少了脂肪沉积,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鹅的屠宰性能。高水葫芦组因其纤维量增大及营养浓度稀释使得鹅消化道质量及长度代偿性增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葫芦组(P<0.05)。表明与对照组和高水葫芦青贮组相比,低水葫芦青贮日粮对鹅表现出了较好的饲喂效果。

关键词: 水葫芦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消化道质量 消化道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杜鹃叶片再生和试管苗生长对不同LED光质的响应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LED红光、LED蓝光以及红蓝光不同配比组合为光源,以荧光灯光质为对照,探讨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叶片不定芽再生和试管苗生长对不同LED光质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红蓝光组合(3∶1)处理与荧光灯对照相比,高山杜鹃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平均再生芽数均显著增加,而单色红光或单色蓝光处理下高山杜鹃叶片不定芽增殖效果均较差。单色红光处理下高山杜鹃试管苗有一定的徒长现象,株高、叶长和叶宽均最大,茎粗最低,另外,生根率高但根系活力较低;而单色蓝光处理下则相反。在红蓝复色光处理下,高山杜鹃试管苗较健壮且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红蓝复色光有利于高山杜鹃试管苗的形态建成和叶绿素的合成,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植物组织培养光源。

关键词: 高山杜鹃 叶片再生 试管苗 LED光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春设施栽培辣(甜)椒引种试验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辣(甜)椒新品种苏椒11号、苏椒13号及苏椒14号在苏州地区早春设施栽培条件下的丰产性、抗病性及商品性等性状。结果表明:苏椒13号甜椒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可结合地方现有蔬菜配送体系,进行适度推广;苏椒11号辣椒具有皮薄、口感好以及产量相对较高等特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要,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逐步代替传统地方品种。

关键词: 早春 设施栽培 辣(甜)椒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早熟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淮麦27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介绍了淮麦27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结果]淮麦27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表现出高产、早熟、多抗等优点,于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结论]该研究为淮麦27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