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柿胚胎发生发育的研究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柿品种‘卡迟莎’和涩柿品种‘高安方柿’为材料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胚胎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柿胚珠倒生 ,双珠被 ,薄珠心 ,单孢原细胞 ;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 ,仅合点端的一个具功能作用 ;蓼型胚囊 ,两个助细胞具角状丝状器 ,两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 ,3个反足细胞呈“品”字形排列 ;胚胎发育属于茄型 ,合子约休眠两周后开始分裂 ;胚乳为核型 ,花后 3d开始分裂 ,在球形胚早期开始形成细胞壁 ,在子叶形胚期胚乳组织基本形成。在胚胎发生发育的过程中有胚乳退化 ,合子不分裂等败育现象

关键词: 胚胎发育 胚胎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机制探讨

科技管理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人才强国是战略 ,各行业人才的“价值评价 -价值分配 -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链是落实人才强国的核心策略。人事部门要系统调查、深入研究建立这一新的人事制度体系 ,修筑人才辈出的“多行道”。

关键词: 人才 机制 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用桑种质资源初步评价

中国种业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茎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物杂志 200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穗数型常规水稻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水稻粤杂122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粤香占和粤杂122都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个体分蘖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也相应增加的特点.2个品种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有效穗都随着插植规格增大而减少,但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插植规格 茎蘖动态 叶面积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籼稻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力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 14 6个来自广东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其中 17个单基因系对测试菌株的致病性有较好的鉴别力。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对 17个单基因系和 14 6个菌株组成的互作变量矩阵进行了因子提取 ,结果表明其中 9个单基因系为代表的抽提因子可以解释变量总方差的 80 .4 37% ,初步组建了这 9个单基因系构成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单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排序 ,它们分别是 :IRBLkp K6 0 (Pi kp)、IRBLi F5(Pi i)、F12 8 1(Pi ta2 )、IRBL9 W (Pi 9(t) )、IRBLsh S (Pi sh (1) )、IRBLz Fu(Pi z)、IRBLkh K3(Pi kh)、IRBL1 CL(Pi 1)、IRBLz5 CA(Pi z5)。用这 9个单基因系可将 14 6个菌株划分为 83个小种 ,将来自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籼稻区的 5 4个菌株划分为 2 6个小种。筛选的 9个单基因系对我国籼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有较强的鉴别力。在抗病性鉴定中 ,基于单基因系的代表菌株选择 ,可考虑应用聚类和变量分析法进行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致病性 单基因系 近等基因系 鉴别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中钾的调节及玉米吸钾量的影响

土壤肥料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营养型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改良剂)施入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盆栽试验玉米的生物量和钾吸收量。结果表明:对于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改良剂能促进钾的缓效化,有利于土壤钾的保蓄,防止土壤钾的淋失;对于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改良剂都能促进玉米对钾的吸收,有利于提高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关键词: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 酸性土壤 有效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害鼠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明确害鼠空间配置 ,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在农田的分布。结果 作物构成复杂的样区鼠密度最高 ;不同作物地害鼠构成比率各不相同。稻果、稻菜混合种植区害鼠分布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生长中后期 ,稻田鼠密度显著高于果园和菜地 ;水稻收获后 ,果园和菜地鼠密度又显著高于稻田。在一个大样区内 ,不同作物、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或杂草生长状况不同 ,鼠密度一般相差 1~ 4倍 ,最高相差 2 7.3倍。结论 害鼠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凡为害鼠提供丰富食物、良好栖息地和隐蔽条件的环境鼠密度高 ,反之则低。只有充分利用害鼠空间分布规律 ,科学灭鼠 ,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鼠害。

关键词: 农田害鼠 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沙田柚果实病虫为害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早熟枇杷果实质量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