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点滴复膜酵母兔源分离株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分析(英文)

菌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点滴复膜酵母Cyniclomyces guttulatus是一种定殖及生长于犬、兔、豚鼠、龙猫、大鼠和小鼠等动物胃肠道内的真菌。与大多数传统酵母相比,点滴复膜酵母具有耐酸(pH 1.5–4.5)、耐高温(38–42℃)的独特生长特性,可在体外快速增殖。腹泻动物粪便中可见大量点滴复膜酵母,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感染点滴复膜酵母会引起明显病状,但其被认为是多种动物的机会性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明确点滴复膜酵母的基因结构和注释信息,获得点滴复膜酵母的系统性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29.71Mb,包含11307个基因,转录组大小为17.67Mb,GC含量分别为43.02%和43.09%;mRNA、CDS、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 476、1 447、1 374和540 bp;点滴复膜酵母存在517个独特的基因家族,共包括1 162个基因,该酵母的独特基因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点滴复膜酵母的基因组大小和数量明显大于其他12种酵母,提示该酵母可能存在全基因组复制,这可能与其独特的胃肠道定殖、耐酸和耐高温生长特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点滴复膜酵母 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复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2个主栽枇杷品种加工果膏的品质性状比较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延长枇杷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对浙江主栽的软条白沙、大红袍枇杷果实进行果膏加工适应性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筛选适宜品种,并研究果浆加酶处理和浓缩程度对该品种果实出汁率,果膏出膏率,总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色度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果膏加工的关键工艺.结果表明,软条白沙枇杷的出汁率为53.18%,出膏率为20.54%,果膏总酸含量为6.70 g·L-1;大红袍枇杷的出汁率为39.88%,出膏率为15.23%,果膏总酸含量为7.64 g·L-1,故软条白沙枇杷的加工适应性较好.软条白沙枇杷打浆后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出膏率可提高6.35百分点;果膏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提高,从50%浓缩至80%,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42%和211%,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1.88、15.26百分点.综合考虑品质性状、产率和节能,建议枇杷果膏加工宜选择软条白沙枇杷为原料,榨汁前加酶处理,将果膏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

关键词: 枇杷果膏 加工适应性 出膏率 出汁率 抗氧化能力 可溶性固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智能环境监测的蛋鸭环保型网床养殖圈舍设计及应用

中国家禽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传统蛋鸭养殖方式对自然水源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水体、土地、垫草等资源依赖的瓶颈问题,研究结合无线传感器的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境智能监控的环保型全封闭蛋鸭旱养圈舍,并结合饲养情况对旱养系统内部的自动化配套设施、圈舍通风、网床布局、内部活动区以及产蛋区的规划以及饲养条件等进行优化.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与传统地面平养相比,环保型全封闭蛋鸭旱养圈舍养殖有利于提高蛋鸭生产性能,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全程料蛋比2.89∶1,高峰期料蛋比2.69∶1,每只蛋鸭养殖效益增加将近22元.该设计为水禽旱养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实际推广价值,并有利于实现水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蛋鸭;智能环境监测;网床;旱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蝉花多糖对雁荡麻鸡蛋品质的影响初探

畜牧与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蝉花多糖对雁荡麻鸡蛋品质的影响,选用450只140日龄体重相近的雁荡麻鸡母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日粮中添加2%的麸皮,试验组日粮中添加2%的蝉花多糖.正式试验周期为60 d,分别测定第20、40和60天的鸡蛋蛋重、蛋白高度、蛋壳强度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第20、40和60天的蛋黄颜色均值均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在第20、40和60天时的蛋白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蝉花多糖对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蝉花多糖可增加鸡蛋的蛋白高度,从而提升鸡蛋的保鲜时间和种蛋孵化率.

关键词: 蝉花多糖 雁荡麻鸡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调理剂组合对浙江红壤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省中低产稻田土壤大多属于红壤,普遍存在土壤酸化、缺肥严重的问题。为提升红壤肥力进而获得水稻高产,以浙江省兰溪市红壤为对象,采用石灰石粉、腐殖酸和秸秆3种调理剂为材料,开展包含CK(不施肥且不施调理剂)、N(常规施肥)、NS(常规施肥+石灰石粉)、NSJ(常规施肥+石灰石粉+秸秆还田)、NSF(常规施肥+石灰石粉+腐殖酸)5个处理的水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的施用能迅速提升土壤pH值,NS、NSJ和NSF处理的土壤pH值相较于CK显著(P<0.05)提高了1.17~1.60个单位。与CK和N处理相比,腐殖酸的施用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或腐殖酸的施用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调理剂的施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其中,以NSF处理的AWCD值和PLFA含量相较于CK提升最多。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调理剂的施用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了群落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石灰石粉、秸秆还田和腐殖酸均能显著(P<0.05)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NSF处理的产量最高,较CK处理提高了11.02%。综合来看,在试验条件下,NSF处理是改良红壤、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石灰石粉 腐殖酸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凋萎病对杨梅树体钾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凋萎病对杨梅(Myrica rubra)树体钾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以杨梅健康株为对照,对发病株有、无病症的当年生新枝的叶片、枝干(树皮和树干)以及2~3年生枝的叶片、枝干(树皮和树干)和根(根皮和根干)的钾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测定健康株和发病株的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发病株无病症的嫩叶和老叶、嫩枝和老枝的树皮与树干、根干的钾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27、0.23、0.21、0.17、0.25、0.17、0.10个百分点,均显著高于健康株;而发病株有病症嫩叶减少了0.20个百分点,发病株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减少了42.14 mg/kg,均显著低于健康株.凋萎病严重影响杨梅树体钾元素的吸收与分配.

关键词: 杨梅(Myrica rubra) 凋萎病 钾元素 吸收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红色荧光蛋白稻瘟菌的构建与分子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研究稻瘟菌与水稻互作,对水稻稻瘟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转化稻瘟菌菌株E2007046A-2,获得了6个稳定的转化子;通过继代培养,对转化子进行表型鉴定、DNA杂交、qRT-PCR分析,筛选出了产孢量较高、RFP和HPT稳定插入且高表达的转化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水稻细胞内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侵染菌丝形成的侵染结构.本研究建立了稻瘟菌侵染水稻过程的可视化系统,为稻瘟菌与水稻互作提供了材料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 稻瘟菌 红色荧光蛋白 水稻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菇菇柄酵素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双孢菇菇柄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接种量、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为主要因素,总酚含量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优化了双孢菇菇柄酵素发酵工艺,并对酵素产品发酵前后及在4℃和25℃贮藏5 d的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菇柄酵素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3%、糖添加量9.50%、发酵时间24 h,酵素产品总酚含量值可达2.20 mg/mL,与预测值2.19 mg/mL相符;研究发现发酵后菇柄酵素的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2.20 mg/mL与44.40μg/mL,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51.93%、52.11%、0.70、28.09 U/mL,与发酵前比较有明显地提高.进一步对4℃和25℃贮藏条件下酵素的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4℃贮藏的酵素,在贮藏0 d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抗氧化能力均较强,在贮藏1 d后,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开始急剧下降,同时25℃条件下贮藏的酵素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4℃贮藏(P<0.05).

关键词: 菇柄酵素 多酚 抗坏血酸 发酵条件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果包装对瓯柑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方式对瓯柑果实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以不包装为对照,测定了瓯柑贮藏期间果实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单果包装能显著降低贮藏腐烂率和失重率;贮藏前期(90 d前)单果包装对果实保鲜有利;贮藏中后期,单果包装虽保持了外观新鲜度,但果实风味平淡,明显衰老变质,密封包装转化为不恰当的包装形式。

关键词: 瓯柑 单果包装 贮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浙江省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摸清区域森林碳储量现状,为区域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温州市2018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马尾松林、其他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柏木林、硬阔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10种主要类型的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以及30个调查样地的实测数据,用平均生物量转换因子法计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有机碳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8年,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1.70 Tg,其中乔木层18.46 Tg,灌草层1.55 Tg,凋落物层1.02 Tg和土壤层60.67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2.60%、1.89%、1.25%和74.26%。温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23.81 t/hm~2,其中乔木层27.98 t/hm~2,灌草层2.34 t/hm~2,凋落物层1.54 t/hm~2和土壤层91.95 t/hm~2,土壤有机碳库为植被有机碳库的2.88倍。乔木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储量是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占全部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96.86%。乔木层碳密度最大的是柏木林,达到46.06 t/hm~2;阔叶混交林碳密度最低,为20.50 t/hm~2;土壤层中,碳密度最大的为柳杉林,达到136.97 t/hm~2;最小的为其他松木林,为49.38 t/hm~2。不同林分生态系统碳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柳杉林碳密度最大(185.42 t/hm~2),最低的是马尾松林(83.34 t/hm~2)。各组分碳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乔木层与凋落物层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层碳储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各组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碳密度。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森林生态系统 浙江省温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