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焦亚硫酸钠处理的南极磷虾防黑保鲜工艺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焦亚硫酸钠在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黑变控制中的效果并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检测了南极磷虾经不同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和浸泡时间处理后二氧化硫(SO2)残留量和酚氧化酶(PO)活力变化,并对其在冷藏和冻藏过程中的黑变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焦亚硫酸钠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南极磷虾PO活性,其中,1 g/L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300 s和2 g/L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30 s后,PO相对酶活分别为21.2%和34.5%,同时,虾体内的SO2残留量分别为0.094 g/kg和0.096 g/kg,符合GB 2760中SO2残留量≤0.1 g/kg的限量要求。与对照组相比,焦亚硫酸钠处理延缓了南极磷虾在冷藏和冻藏过程中的黑变进程,且2 g/L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30 s处理组的防黑效果更好。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焦亚硫酸钠 黑变 SO2残留量 酚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K SNP信息开展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重的ssGWAS和FarmCPU分析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出与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功能基因,本研究针对来自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选育和引进品系共 74 个家系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 1 号"(55K SNP)对其中 39 个家系个体进行高通量基因分型,通过ssGBLUP方法估计了体重性状的基因组遗传参数,并首次利用ssGWAS和FarmCPU方法解析了可能与其关联的SNP位点及功能基因.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收获体重的遗传力为 0.47,表现为中高水平,表明该群体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ssGWAS和FarmCPU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筛选到了 2 个和 6 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关联SNP位点(P<1.26×10-6),表型变异解释率为 2.71%~6.76%,其中共有位点 1 个;分别筛选到 9 个和 14 个全基因组水平潜在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2.523×10-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 1.33%~6.76%;QQ图显示,Farm-CPU较ssGWAS能够更好地控制分析结果的假阳性.根据 7 个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注释到 15 个候选基因,与神经系统、肌肉发育和能量代谢等功能有关.其中基于两种方法共有显著关联位点注释到 2 个基因LOC113809777 与LOC113809778,前者为促进糖原分解的水解酶,后者作为转录调控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研究表明,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 1 号"55K SNP信息,利用ssGWAS和FarmCPU方法,可以筛选出与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重显著关联的SNP位点,研究结果为解析生长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ssGWAS FarmCPU 体重 显著关联SNP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形环棱螺6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地理种群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遗传特征,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选取了安徽芜湖(ASY)、江苏淮安(CX)、广西南海(GZT)、江苏江阴(JY)、江苏常州(RS)、广西柳州(ZZR) 6个地区的梨形环棱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5976~0.007760。其中GZT群体和AS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而ZZR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RS群体与GZT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分离,ZZR群体与ASY种群之间分离较小,其余种群之间分离均不明显,说明梨形环棱螺种群虽然分布广,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不大。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群体结构 群体遗传学 遗传多样性 SNP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遗传分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缘新对虾PP2A-B5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海洋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生物体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PP2A-B55基因,并使用qRT-PCR初步探究其在卵巢发育过程的作用。通过RACE扩增得到了MaPP2A-B55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共2 100 bp,其中ORF为1 332 bp,编码44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1.229 kDa,理论等电点为6.04。多重比对表明,MaPP2A-B55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PP2A-B55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定量结果表明,MaPP2A-B55基因在肌肉和卵巢显著表达,同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幼体发育时期的受精卵阶段呈高表达,然后下降,在无节幼体Ⅵ期降到最低点,溞状幼体Ⅰ期开始上升之后表达平稳。研究结果表明,PP2A-B55可能参与了近缘新对虾的卵巢成熟与幼体发育过程。

关键词: 近缘新对虾 PP2A-B55 克隆 表达 卵巢发育 幼体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陵湖近岸花斑裸鲤的食物组成及随其生长的摄食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黄河源头鄂陵湖的土著鱼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eckloni)的食物组成,本研究采用镜检分析法和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023年6月采集自鄂陵湖的花斑裸鲤的摄食强度、食物组成、摄食习性及其随发育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镜检分析鉴定出22尾花斑裸鲤摄食的7个类群,26种饵料生物。同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出饵料生物12门43属。研究发现,花斑裸鲤的食物种类及多样性指数随花斑裸鲤规格的增加而呈现显著变化。大规格花斑裸鲤肠含物中饵料生物多样性高于中等规格花斑裸鲤高于小规格花斑裸鲤,其优势饵料生物为刺胞动物。本研究结合镜检分析法和DNA宏条形码技术,增强了描述花斑裸鲤食性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花斑裸鲤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资料。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花斑裸鲤在自然环境中的食物来源和摄食策略,也为开展花斑裸鲤人工养殖、营养需求评估、饵料投喂及繁育特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鄂陵湖 花斑裸鲤 食物组成 宏条形码技术 摄食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对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发育时期的表达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休克蛋白(HS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的亚细胞区室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质,具有参与蛋白质折叠、蛋白质修复和免疫等多种功能,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hsp基因家族特征及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日本对虾hsp进行鉴定,并对其结构域、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鉴别出15个Pjhsp基因,包括1个Pjhsp10、2个Pjhsp20、2个Pjhsp40、1个Pjhsp60、6个Pjhsp70和3个Pjhsp90,其中,7个蛋白的理化性质较稳定,不稳定系数小于40;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7个Pj HSP定位到细胞质,2个定位到细胞核,2个定位到细胞外基质,2个定位到内质网,2个定位到线粒体。Pjhsp基因家族中Pjhsp40-15.349、Pjhsp70-39.287和Pjhsp70-1.298等在胚胎时期大量表达;Pjhsp20、Pjhsp70-3.662、Pjhsp70-15.369、Pjhsp70-32.916和Pjhsp90-12.759等在幼体发育时期大量表达。本研究明确了日本对虾hsp家族的基因特征、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在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丰富了日本对虾hsp家族的基础信息,为进一步探讨该家族在日本对虾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热休克蛋白 发育时期 表达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鳍马面鲀中轴骨骼早期发育规律

动物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阿新利蓝-茜素红双染色技术研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和1~60dah(孵出后日龄)仔、稚和早期幼鱼中轴骨骼(头骨和脊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初孵仔鱼头部无明显骨骼元件,3 dah脑颅软骨元件有前索软骨、侧索软骨、筛板和耳软骨环,咽颅软骨元件有米克尔氏软骨、腭方软骨、角鳃软骨和基鳃软骨;8 dah脑颅耳软骨环愈合成圆,咽颅上颌骨两侧末端与腭方软骨相连,角鳃软骨从前往后逐渐变短;15 dah脑颅耳软骨环凸出,咽颅齿骨和续骨出现,鳃丝密集分布,头部骨骼框架趋于稳定;18 dah脑颅嗅软骨环出现,咽颅米克尔氏软骨发生退化,下舌骨和上舌骨出现,上下颌前端出现锥形齿;20 dah脑颅出现额骨和筛骨,咽颅上下颌下移,前鳃盖骨和前颌骨出现并硬骨化;22 dah咽颅前鳃盖骨向下延伸出骨片,7对鳃条骨硬骨化;24 dah顶骨、副蝶骨、下鳃盖骨、主鳃盖骨和角舌骨出现并硬骨化;26 dah头部布满硬骨化的锥形小鳞;33 dah脑颅额骨、筛骨和缘带完全硬骨化,吻端变长,咽颅下鳃盖骨和主鳃盖骨完全硬骨化,锥形齿变门齿状;50dah头部除鳃丝其余骨骼均完全硬骨化,可认为头部骨骼硬骨化完成.绿鳍马面鲀的脊柱14 dah前透明无色;18 dah尾端的髓弓和脉弓分化出现;25 dah椎体分节完成;28 dah椎体硬骨化完成;30 dah部分椎体的后关节突与髓弓相愈合;45 dah各椎体间间距缩短,脊柱完全硬骨化.研究理清了绿鳍马面鲀早期发育过程中轴骨骼元件的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初步阐释了其中轴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殊性,可为此物种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阿新利蓝-茜素红染色 仔鱼 稚鱼 中轴骨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子小瓜虫PCR和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服现有小瓜虫病的显微镜检和PCR诊断等方法在该寄生虫的感染早期阶段和环境样本检测中存在的缺陷,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多子小瓜虫PCR检测方法,实验根据多子小瓜虫线粒体COⅠ序列设计和筛选了一对引物,经过PCR程序优化、特异性、灵敏性验证以及临床和环境样品检测分析,分别建立了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的检测引物对多子小瓜虫有较高的扩增特异性,对同属纤毛虫类的草履虫、四膜虫和肠袋虫以及常见养殖鱼类宿主异育银鲫、草鱼、尼罗罗非鱼和团头鲂等样本均无扩增;扩增特异性和灵敏度都优于文献报道的方法。其中,普通PCR最低检测的样本浓度为掠食体2.67个/μL,荧光定量PCR在掠食体0.02个/μL时依然能有效检出,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高于普通PCR。研究表明,在临床样本和养殖水环境样本检测应用中,基于该引物的两种PCR方法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能有效检出潜伏感染鱼体和养殖水环境中的多子小瓜虫。本研究所建立的多子小瓜虫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淡水养殖中小瓜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原体的检测。

关键词: 多子小瓜虫 PCR 荧光定量PCR 小瓜虫病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肠转录组学探究NaHCO3碱度胁迫下红罗非鱼应激响应与耐受机制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红罗非鱼(Oreochromisspp.)对NaHCO3碱度胁迫的应激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初始体重为(73.43±1.62) g的红罗非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40 d NaHCO3碱度胁迫,比较NaHCO3碱度胁迫组[CA,(35.51±0.17) mmol/L]和淡水对照组[Con,(1.75±0.08)mmol/L]红罗非鱼血清生理参数、肠组织学和肠转录组差异。结果显示,红罗非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血氨和尿素氮(BUN)水平在碱度胁迫下显著增加(P<0.05);碱度胁迫导致红罗非鱼肠绒毛缩短和肠上皮损伤等现象的发生;肠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28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674个,下调基因1179个。富集分析揭示了红罗非鱼肠组织响应碱胁迫的关键通路(内吞作用、氨基酸生物合成和IgA生成相关肠道免疫网络等),这些途径主要涉及物质跨膜运输、能量代谢和免疫响应等生物学过程。qRT-PCR检测验证12个碱应激响应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碱度胁迫会损伤红罗非鱼肠道组织结构,并造成其氧化应激;肠道运输、代谢和免疫响应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是红罗非鱼耐受高碱度环境的重要策略,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阐释红罗非鱼对环境碱度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红罗非鱼 碱度胁迫 转录组测序 肠道 盐碱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κ-卡拉胶/聚丙稀酰胺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κ-卡拉胶水凝胶的应用性能,该文以κ-卡拉胶(κ-carrageenan, KC)为原料,通过TEMPO/NaClO/NaBr(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2,2,6,6-tetramethylpiperidoxyl)反应体系制备氧化κ-卡拉胶(oxidizedκ-carrageenan, OKC),再用OKC与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 PAM)以不同质量比进行复配,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了氧化κ-卡拉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通过测定水凝胶的含水率、水溶性、溶胀率、机械性能、红外光谱和微观结构,探究了氧化κ-卡拉胶对水凝胶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KC可显著提高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水溶性(P<0.05),且当OKC与AM质量比为3∶4时,复合水凝胶的性能指标达最优值,即OKC3/PAM4含水率为82.7%,水溶性为12.2%,溶胀率为887%,拉伸强度达0.223 MPa,断裂伸长率达448%;红外光谱分析显示,κ-卡拉胶中的C-6醇羟基成功氧化为C-6羧基,氧化κ-卡拉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各组分之间存在氢键;扫描电镜显示,OKC/PAM水凝胶具有致密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均匀、规整。因此,氧化κ-卡拉胶与聚丙烯酰胺复配可制备成性能良好的水凝胶,将为开发卡拉胶水凝胶医用敷料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κ-卡拉胶 氧化κ-卡拉胶 聚丙烯酰胺 水凝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