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生活史及资源养护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实施是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回顾和概述了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生活史、资源现状和资源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资源养护对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刀鲚的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孵化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各阶段的生长、摄食和栖息环境都有所不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对刀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源恢复;刀鲚资源衰退主要原因为:水文条件转变、水域环境污染、人为过度捕捞以及重要生境被破坏。对刀鲚资源养护的主要建议包括:1)加强重点水域监测、强化资源增殖放流、改善重要栖息生境以及持续强化渔政监管;2)建立繁殖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分析栖息环境对刀鲚补充群体潜在的影响;3)建立刀鲚集群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开发刀鲚渔场渔情速报系统。

关键词: 刀鲚 生活史 资源现状 资源养护 保护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绥芬河河蟹亲蟹培育及越冬技术研究

黑龙江水产 2024

摘要:绥芬河河蟹为黑龙江省绥芬河流域的野生土著河蟹,具有种质纯正、耐寒力及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晚等优良种质特性。文章介绍了绥芬河河蟹亲蟹培育及越冬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 绥芬河河蟹 亲蟹 培育 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巢再发育规律及启动再次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氏沼虾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常年产卵,生产上常利用其多次产卵的特性来进行育苗生产,以提高亲虾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更深入地了解罗氏沼虾卵巢再次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启动再次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对罗氏沼虾卵巢再发育过程中的卵巢外部形态、内部组织学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卵巢再发育可分为卵原细胞积累期、卵母细胞生成期、卵子成熟期、再次排卵期及恢复期共5个时期;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个发育时期卵巢99.3 Gb质控后数据,成功注释到89 614个Unigenes,识别了32 28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7 009个上调和15 279个下调基因;构建WGCNA共表达网络,发现MEgreen颜色模块下基因在Ⅰ期卵巢高表达,并随着卵巢成熟度的增高而降低,直至排卵完成后呈现上升趋势;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 network)进一步分析该模块下基因间的互作关系,发现核糖体(Ribosome)和蛋白酶体(Proteasome)信号通路及通路中相关基因包括核糖体蛋白基因RPL24、RPS24、RPL10a、RPS3a等和蛋白酶体基因家族PSMC2、PSMC4、PSMC6、PSMD4等基因在启动卵巢再次发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KEGG富集分析也发现Ribosome和Proteasome通路显著富集(P.adjust<0.05)。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罗氏沼虾卵巢再次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卵巢 再次发育 转录组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煮过程中南极磷虾虾青素降解动力学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受热易使营养物质降解,为探索蒸煮对南极磷虾中虾青素稳定性的作用规律,将流水解冻的南极磷虾沥水后置于恒温环境进行隔水蒸煮,蒸煮温度为60、70、80、90、100℃,蒸煮时间为1.0、3.0、5.0、7.0、9.0 min,基于不同蒸煮条件下南极磷虾含水率、蒸煮损失率和虾青素保留率变化情况,分析虾青素降解过程,并建立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低温或短时条件下,含水率和蒸煮损失率无显著变化;温度上升或时间延长,虾青素保留率呈下降趋势;试验条件下,虾青素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温度上升,虾青素降解速率增大,半衰期和降解90%所需时间减小,降解数学模型为k=0.002 8 T-0.088 8,R2=0.966 4.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南极磷虾在蒸煮过程中虾青素的稳定性具有参考意义,可为南极磷虾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虾青素 蒸煮 降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对虾不同品系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遗传参数估计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个,快大家系30个),实验个体共计1 760尾(高抗个体800尾,快大个体960尾)。2个品系分2批次进行VpAHPND定量口饲感染。批次内实验个体达半数死亡后停止投喂毒饵。利用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评估2个品系3个性状(体重、感染VpAHPND后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评估3个性状两两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高抗系体重遗传力估计值为0.599±0.120,为高遗传力水平;个体存活时间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072,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为0.173±0.051,为低等遗传力水平。快大系体重、个体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6±0.082、0.374±0.096、0.257±0.048,均为中等遗传力水平。经Z-score检验,2个品系各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品系内的体重与AHPND抗性性状(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均表现为低度正相关(0.061~0.235),且与0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系内的个体存活时间与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997±0.129、0.967±0.044,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实际选育过程中,可将生长和AHPND抗性作为选育指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制种;为简化抗性测试过程,可将家系半致死存活率作为选育群体的AHPND抗性指标。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AHPND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生长 AHPND抗性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流域草鱼养殖群体种质特征

水产学杂志 2024

摘要:为了解黑龙江流域草鱼养殖群体种质特征,本研究检测了草鱼养殖群体的形态指标、肉质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对黑龙江养殖群体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态指标分析发现:草鱼养殖群体的肥满度为1.69,体型偏长;生长因子为2.381,呈异速生长趋势。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发现:黑龙江流域养殖草鱼群体蛋白质含量较丰富(18.00 g/100 g)而脂肪含量较低(0.83 g/100 g),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占比(44.8%)符合FAO/WHO优质蛋白模式的要求,氨基酸组成合理;脂肪酸的种类丰富(2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3.60%)和DHA(13.79%)均高于长江和珠江流域草鱼养殖群体。免疫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草鱼肌肉中过氧化氢酶(224.17±3.90)U/g、超氧化物歧化酶(38.81±2.37)U/g等活性较高,表明机体具有较好的免疫能力。基于基因组重测序SNP标记评估结果显示:草鱼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04 1±0.120 2,处于低多态水平(PIC<0.25),略低于长江群体。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流域草鱼养殖群体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遗传基础,本研究可为草鱼在高寒地区的养殖、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鱼 形态性状 肌肉营养成分 酶活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感染水霉病的黑斑原皮肤的组织结构和Toll-like受体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基因在皮肤中的表达

水产学杂志 2024

摘要:为探讨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水霉病的致病机理,采用组织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转录组学方法研究体质量为(58.16±26.65)g的黑斑原感染水霉病后皮肤组织形态结构变化、Tolling-like受体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基因在皮肤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人工感染水霉菌后,黑斑原体表伤口处可明显观察到菌丝,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病灶迅速扩大,菌丝体的长度不断增长,呈棉絮状;菌丝周围裸露的真皮出现红肿甚至溃烂,感染个体大量死亡。基于转录组数据,共获得黑斑原Tolls样受体基因7种,分属于不同的Tlr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水霉菌48 h后,皮肤中tlr3和tlr1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tlr2和tlr6基因的表达量则显著下调,Toll-like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细胞因子myd88、asc、rac1、traf6、fadd、mip和il8等基因的表达量降低。综上所述,黑斑原感染水霉菌可导致皮肤损伤和炎性病变,水霉菌通过下调tlr2、tlr6、myd88等基因的表达,使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传递受限,皮肤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水霉菌的易感性。

关键词: 黑斑原■ 皮肤 水霉菌 Tolling-like受体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及其脱砷效果研究

渔业研究 2024

摘要:[目的]建立南极磷虾油提取与脱砷的最佳工艺,提高南极磷虾油产品的安全性,为高品质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冷冻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法评价 5 种吸附材料(Clean-ert Silica、Cleanert Alumina N、Cleanert S C18、Cleanert Alumina A、NH2 氨丙基吸附柱)对南极磷虾油中砷的脱除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南极磷虾油得率为响应值,选择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对提取的南极磷虾油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进行脱砷处理.[结果]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方程:X得率=19.02-0.30A+0.68B+0.92C-0.24AB-0.19AC+0.49BC-1.11A2-1.04B2-1.29C2,模型P<0.000 1,失拟项P>0.05,表明该模型极显著且比较稳定,通过模型分析得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 91.156 3%、液料比 8.689 2 mL/g、超声时间 47.473 4 min.考虑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将条件修正为:乙醇浓度 91%、液料比 8 mL/g、超声时间 47 min,得到实际南极磷虾油的得率为 18.36%±0.58%,与模型理论预测值18.62%基本一致.以活性氧化铝为介质的Cleanert Alumina A吸附柱可脱除南极磷虾油中82.61%±4.63%的总砷.[结论]基于响应面法得到的南极磷的Cleanert Alumina A吸附柱可作为未来南极磷虾油脱砷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响应面分析 固相萃取 脱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海带单绳式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荣成桑沟湾海带养殖为场景,通过研究海带单绳式养殖模式生产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实验在养殖海区比较2种不同单绳式海带养殖模式,将海带苗绳的吊挂间距设置为1 m (A1)和2 m (A2);以传统养殖方式(B)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不同模式下海带个体的生长指标差异及光照、水深与海带生长之间的关系等,探讨在单绳式养殖模式下利于海带生长的吊挂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对照组海带的特定生长率略高于A1和A2处理组; 2种单绳式模式处于水层上部的海带生长较好,其中A2处理组上层海带的平均湿重是1005.35 g,而对照组是1254.09 g,约为A2处理组的1.25倍。实验期间, A、B两海区的温度均处在海带生长适宜范围内。A区海带所处水层的光照强度大部分高于B区,单绳式模式的下层海带受光不足,导致其生长受影响。虽然单绳式养殖海带的产量不及对照组,但该模式适合机械化采收作业,有望降低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量降低对海带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初步推断,在单绳式养殖模式下海带适宜生长水深范围为0.8~1.5 m,另可通过适当增加吊挂间距,结合提高海带水层的方法,优化其养殖模式,构建单绳式宜机化海带养殖模式,为研发海带养殖机械提供模式基础。

关键词: 海带 养殖模式 单绳平挂 宜机化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岛礁鱼源产蛋白酶菌株热带芽孢杆菌BTZB2的特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远海及南海岛礁海域较近海海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微生物资源丰富。金带齿颌鲷(Gnathodentex aurolineatus)是南海典型的珊瑚礁食肉鱼类之一,其肠道微生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碳源代谢能力。为挖掘南海典型岛礁鱼类肠道微生物中可培养蛋白酶的菌株资源,从南海渚碧礁海域金带齿颌鲷肠道样品中富集筛选到产蛋白酶菌株BTZB2,其在酪蛋白平板上具有明显水解圈,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在第24小时达3.0。从分子水平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该菌株最优产蛋白酶条件为:pH 8、盐度15‰、温度30℃、培养时间48 h、初始菌量10~5 CFU·mL-1。优化后该菌株发酵48 h后的蛋白酶活力可达319.48 U·mL-1,较筛选时菌株的酶活力(124.55 U·mL-1)提高了156.5%。在组合1 (pH 7、盐度22‰、温度30℃、初始接种量10~5 CFU·mL-1)和组合2 (pH 8、盐度15‰、温度30℃、初始接种量10~5 CFU·mL-1) 2种优化条件下,发酵第24小时粗酶液的比活力分别达975.34和889.97 U·mg-1,第48小时粗酶液的比活力分别达1 836.51和2 400.83 U·mg-1。结果表明,热带芽孢杆菌BTZB2具有良好的产蛋白酶能力,可作为南海鱼源功能微生物菌剂资源的备选菌株。

关键词: 热带芽孢杆菌 产蛋白酶菌株 酶活力 金带齿颌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