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苯并[a]芘暴露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组织毒理学指标的影响1
《动物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对苯并[a]芘(Ba P)富集(15 d)、释放(15 d)过程中其鳃和肝胰腺组织的4种毒理学指标的响应。4种毒理学指标分别为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LPO)。设置了0.05μg/L和0.45μg/L两个实验组以及海水和丙酮对照组。结果显示,在富集阶段,与海水对照组相比,第1天时0.05μg/L和0.45μg/L实验组鳃、肝胰腺组织的各毒理指标均显著受到诱导(P<0.05),诱导程度随Ba P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后鳃、肝胰腺组织的EROD、GST活性以及鳃组织的SOD活性达到峰值后下降,肝胰腺组织的SOD活性以及鳃、肝胰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则持续增加。鳃组织的EROD、GST、SOD活性到达峰值时间早于肝胰腺组织,其活性以及MDA含量也低于肝胰腺组织。在释放阶段,0.45μg/L实验组鳃组织的SOD活性,0.05μg/L和0.45μg/L两个实验组肝胰腺组织的SOD活性均依然显著高于同期海水对照组水平(P<0.05),其余各浓度实验组鳃、肝胰腺组织均能恢复到同期海水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的鳃组织对于Ba P暴露响应时间比肝胰腺组织更早,但均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CDK2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 DNA文库中的CDK2片段为基础,利用RACE技术获得Pm CDK2的c DNA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了分析。Pm CDK2基因全长1 679 bp,包括编码306个氨基酸的92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258 bp的5'UTR和500 bp的3'UTR。同源性分析显示,Pm CDK2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等物种的CDK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Pm CDK2的mRNA在不同组织和卵巢发育各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和变化模式,结果显示,Pm CDK2在斑节对虾的脑、心、淋巴、肝胰腺、性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精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卵巢发育阶段表达分析则显示Pm CDK2在Ⅲ期表达量最高,其次是Ⅳ期。通过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获得了含有6个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并对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 Blot试验,初步探讨了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 CDK2基因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节对虾 CDK2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核表达 卵巢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生长和育种性能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家系为分析单元,测量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新品种在80、100日龄的甲宽、体高和体质量3个性状,运用"海水养殖甲壳类动物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V1.0"及SPSS13.0软件,对其生长性能、遗传力及育种值进行分析,探讨育种值选择在三疣梭子蟹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80、100日龄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16.20%和19.35%,显示了较大的生长优势;采用REML法进行遗传力评估,发现三疣梭子蟹甲宽、体高、体质量80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164、0.304、0.167,100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125、0.241、0.117,属于中低度遗传力,说明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对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继续遗传改良效果更佳;最后通过BLUP方法评估家系育种值(EBV),比较发现育种值选择效率比表型值选择效率提高11.1%~19.38%。因此根据育种值进行三疣梭子蟹家系选择,在5%选择强度下利用表型值进行亲本选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三疣梭子蟹选育模式。该结论为三疣梭子蟹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质及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的影响
《生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持续3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实验塘COD、NH4+-N、NO2–-N、TP和PO43–-P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pH、DO则呈不规律波动,实验塘与对照塘无显著差异。实验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塘(P<0.05),丙二醛(MDA)活力则低于对照塘(P<0.05)。此外,实验塘和对照塘罗非鱼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25%和88.15%;实验塘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达到326.63%和161.19%,远远高于对照塘的264.4%和143.68%。结果表明: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可较好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鱼腥草浮床可明显提高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β-羟基丁酸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氨氮胁迫后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2.5%和5.0%的PHB配制成实验饲料,饲喂21 d后测定对虾免疫酶活性,选择最佳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测定对虾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利用RT-PCR技术测定氨氮胁迫48 h内对虾免疫基因表达水平,观察PHB对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PHB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液、肝胰腺及鳃丝中T-AOC分别在2.5%、2.5%及1.0%PHB浓度时达到最高;PHB对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无显著影响,血淋巴及鳃丝中SOD活力在最高浓度组(5.0%PHB)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物酶(POD)和溶菌酶(LZM)在鳃和肝胰腺中的活力于PHB浓度为1.0%和2.5%时达到最高,其中POD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63倍和0.68倍,LZM活力分别提高了0.88及0.18倍。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对虾经PHB饲喂后,体内免疫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体内MDA含量低于对照组。综上结果说明,PHB能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聚β-羟基丁酸酯 免疫因子 酶活力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GF2b基因注射鲤鱼越冬后补偿生长特点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注射含IGF2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鲤鱼越冬后补偿生长的特点,通过建立补偿指数假设、YN效应假设和补偿水平设置3个假设,探讨每条注射10、20、40μL IGF2b基因慢病毒载体的鲤鱼越冬后是否存在补偿生长、补偿生长程度大小以及补偿生长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水平下,补偿的有无对收获体重和增重影响明显,且从最高补偿水平的角度发现,随着补偿程度的提高,收获体重和增重明显增加,20μL注射组从标记到收获期间增重最明显,在体长、体厚、体高3个性状上均表现出补偿性。试验为研究鲤鱼补偿生长的生理学特性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鲤鱼 IGF2b基因 慢病毒载体 补偿指数假设 YN效应假设 补偿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藏温度对鱿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鱿鱼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p 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甲醛(formaldehyde,FA)、盐溶性蛋白含量(salt soluble protein,SSP)、活性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为指标,探讨了在不同冻藏温度下(-10、-20、-30和-40℃)鱿鱼的品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鱿鱼不同冻藏温度下p H值在6.4~7.0,各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冻藏温度对鱿鱼的p H没有显著影响(P>0.05);WHC、FA和TBARS分别与冻藏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951、r=0.953和r=0.955),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鱿鱼失水率、FA、TBARS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0℃的TBARS增加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冻藏初期各组FA由2 mg/kg左右快速上升到4 mg/kg左右,随后甲醛含量仍然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减缓;鱿鱼SSP、活性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相同冻藏时间内,-10℃下降最多,依次为-20、-30、-40℃,鱿鱼蛋白质指标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冻藏温度越低,鱿鱼品质越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混凝土鱼礁和铁质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分4个季节对深圳大亚湾混凝土礁体和铁质礁体上附着生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混凝土礁体秋季群落组成最丰富(60种),其次为夏季(58种)、春季(56种)和冬季(37种),其中仅23种为群落的共有种。不同季节群落的生物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而物种优势度(Y)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均匀度指数(E)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铁质礁体春季群落组成最丰富(70种),其次是夏季(57种)、秋季(51种)和冬季(41种),其中仅17种为群落的共有种。不同季节群落的生物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而物种Y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的物种R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H'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E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然而,混凝土礁体和铁质礁体附着生物群落的R、H'和E季节变化不显著,且2种材质礁体相比,附着生物群落变化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大网目拖网渔具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尺寸网目替代传统的小网目以提高拖网渔具的性能是捕捞技术革新方面一项重要内容。扩大网具前部网目尺寸以及改进网目结构能够减少阻力,提高网口垂直扩张,并已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对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模型试验方法提出了新的修订理论;但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相对不足以及渔用材料和工艺落后,我国在拖网设计理论上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实现远洋大型拖网渔具的自主设计和制作。从网目尺寸、网目结构和渔用材料以及理论设计基础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我国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鱼粉海力素饲料应用于凡纳滨对虾养殖效益分析
《当代水产 》 2015 CSCD
摘要:1前言我国水产饲料鱼粉的使用量较国际平均水平偏高,尤其海水鱼、虾、蟹类饲料的鱼粉比例甚至超过50%,其中我国70%鱼粉依靠进口。鱼粉作为饲料蛋白的重要原料,由于受到品质和产量的限制,鱼粉价格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持续上升,直接导致水产饲料和水产品的价格上升。水产养殖疾病预防控制、低鱼粉配方及优质鱼粉替代品的研究已成为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成本、未来水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