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藻颗粒流化床燃烧后灰孔隙结构分析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大型海藻颗粒(条浒苔与马尾藻)在流化床内的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条浒苔颗粒能够稳定燃烧,而马尾藻颗粒结渣严重.针对海藻原样和流化床燃烧后收集的底灰,进一步利用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进行孔隙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后灰比原样孔隙增多,孔隙率从21.01%增大到49.74%;内部孔隙扩张,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增大.通过分形分析可知,海藻原样表面光滑,燃烧后灰表面粗糙不规则.燃烧后海藻灰具备多孔结构,可以考虑综合利用.

关键词: 大型海藻生物质 流化床 燃烧 固体灰 孔隙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鲭鱼生物胺生成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鲭鱼体内分离7株生物胺产生菌,其中3株菌可以产生色胺,4株菌可以产生2-苯乙胺,4株菌可以产生腐胺,1株菌可以产生尸胺,3株菌可以产生组胺,1株菌可以产生酪胺。组胺生成量较高的No.1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及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极有可能为侵肺巴斯德氏菌,可信度为99.9%。

关键词: 鲭鱼 生物胺产生菌 组胺 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旋转式生物流化床生物过滤功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过滤是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的关键,生物过滤功能启动以及操作条件直接影响到生物过滤的效果。该文以实验室规模旋转式生物流化床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挂膜法研究海水和淡水生物过滤功能的启动;设置了3个膨胀率50%、75%、100%和4个C/N0、0.5、1.0、2.0,研究其对旋转式生物流化床处理养殖污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降低并稳定为判断标准,淡水和海水系统旋转式生物流化床生物过滤功能启动完成分别需要47和60 d;2)污水处理效率随膨胀率增大而提高,该研究膨胀率为100%时处理效率最高,总氨氮转换率高达881 g/(m3·d);3)C/N增大,抑制生物膜的硝化功能,污水处理效果变差,C/N大于2.0时污水处理效果显著变差。该研究可为旋转式生物流化床在应用过程中生物过滤功能的启动和日常操作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生物过滤 海水 旋转式生物流化床 生物过滤功能启动 膨胀率 C/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微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斜带石斑鱼的口服免疫效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CSCD

摘要:目的制备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 K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囊疫苗,并检测其对斜带石斑鱼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采用乳化-复乳化法将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裹哈维弧菌重组外膜蛋白Omp K,制备微囊疫苗,测定其粒径、包裹率及载抗原量;经口灌服免疫斜带石斑鱼,2周后进行加强免疫,设Omp 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免疫后斜带石斑鱼血清及后肠黏膜上清抗体水平;于免疫后30 d,经斜带石斑鱼腹腔注射1.0×107 CFU/ml的哈维弧菌,计算各组相对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结果微囊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径5.0~20.0μm,平均粒径10.6μm;微囊中蛋白平均包裹率为71.26%,平均载抗原量为1.67%。微囊疫苗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为29,明显高于Omp K蛋白组(P<0.01);微囊疫苗组后肠黏膜上清的吸光值(A450-A630)明显高于Omp 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微囊疫苗组的RPS达62.5%,高于Omp K蛋白组(P<0.01)。结论制备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微囊疫苗口服石斑鱼后,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作为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盐 外膜蛋白 微囊 疫苗 斜带石斑鱼 口服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将6个池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浮床组和对照组,2013年5—10月对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床组池塘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殖后期,浮床组主要营养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质理化指标波动范围小,系统稳定性较强。试验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111属179种,其中绿藻93种,蓝藻25种,硅藻23种,裸藻17种,黄藻6种,甲藻5种,金藻5种,隐藻5种。在养殖中后期,陶粒浮床对藻类的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藻类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浮床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数量范围分别为101.95×106—614.95×106 ind./L和151.43×106—612.60×106 ind./L,生物量范围分别为90.79—402.85 mg/L和116.33—831.55 mg/L,到养殖中后期(8月份以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浮床组(P<0.05)。绿藻门和蓝藻门的贡献率一直占总密度的90%以上。浮游植物群落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绿藻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蓝藻门相反。试验初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栅藻;在试验开始30d后,浮床组栅藻继续保持优势藻的地位,对照组的优势种则变为平裂藻和微囊藻;7—8月份,浮床组和对照组的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平裂藻,9月份后优势藻逐渐由栅藻和绿球藻取代。浮床组和对照组藻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16—5.59,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范围分别为1.50—2.46和0.54—0.87。陶粒浮床对改善池塘水质、丰富藻类种类组成、降低过高生物量和微囊藻爆发的风险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草鱼养殖池塘 新型陶粒浮床 浮游植物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肝胰腺和鳃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SZ)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鳗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6和12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分别于6和12 h升高至最大值,随后均于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NO含量分别于6和3 h达到最大值,随后肝胰腺中NO含量于24 h降低至最小值,而鳃中NO含量于6和24 h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胰腺中i NOS对感染反应较为敏感,活性于3 h达到最大值,而鳃中i NOS活性于6 h开始显著上升,并于12 h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T-AOC、LSZ、NO和i NOS对鳗弧菌感染均反应敏感,可以作为弧菌病诱发的监测指标。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鳗弧菌 总抗氧化能力 溶菌酶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海洋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04,2011-08,2011-10和2012-01对桑沟湾海域大面调查的资料,利用改进的荧光镓(LMG)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溶解态铝的含量,研究了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平均浓度分别是(47.3±14.4),(56.0±14.6),(64.5±11.3)和(32.1±6.0)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秋季最高,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低。除几个异常站位外,溶解态铝的分布大致呈现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其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夏季表层溶解态铝的浓度在近岸出现低值,夏、秋季湾口北部均出现高值。影响桑沟湾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与黄海的水交换、河流及地下水、浮游植物和养殖生物、悬浮颗粒物。根据简单箱式模型对桑沟湾溶解态铝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除了河流和大气沉降外,桑沟湾溶解态铝还存在其他的源。与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在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与世界大洋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全年均较高。

关键词: 溶解态铝 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春季崂山湾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环境控制

海洋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春季(3、4、5月)对崂山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理化环境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0属75种,硅藻是调查区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1.27×106个/m3,3月份的平均丰度显著高于4、5月份(P<0.01);优势种主要为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opsis glacialis)、加拉星平藻(Asteroplanus karianus)、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由3月份硅藻控制逐步过渡到4、5月份硅/甲藻共同控制;相对较低的硝酸盐水平是导致4、5月份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3月份的主要原因;物种–环境数据的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硝酸盐含量是控制崂山湾春季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 崂山湾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池塘养殖半滑舌鳎消化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池塘养殖半滑舌鳎消化道和池水、池塘底泥、颗粒饵料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证实,养殖池塘池水、底泥和饵料中的细菌种类多样性要远高于半滑舌鳎消化道中的细菌多样性,但消化道中的菌群结构与池水和池塘底泥中的细菌没有相关性,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颗粒饵料中菌群的影响。而半滑舌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和相对数量比例非常相似,并且大部分的优势菌种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同源菌株。研究说明半滑舌鳎消化道菌群这一微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独立,在池塘养殖这一阶段几乎不受养殖环境中菌群的影响,而且定植肠道中的一些优势细菌种类可能具有宿主特异性。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池塘养殖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a]芘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肝脏生物标志物指标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在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 P)的富集(15 d)、释放(15 d)过程中肝脏的生物标志物(EROD、GST、SOD、CAT、GPx、MDA)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富集阶段,第1 d低浓度实验组(0.05μg/L)和高浓度实验组(0.45μg/L)六种生物标志物即均显著受到诱导(P<0.05),诱导程度与暴露浓度成正相关,而后不同种类生物标志物呈现差异性的变化趋势,EROD继续上升并在第10 d后达到稳定状态,GST继续上升并在第10 d后受到抑制下降,SOD、CAT、GPx均受到抑制逐渐下降,且均在15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直接反映了肝脏的氧化损伤程度。在释放阶段,低浓度实验组各生物标志物的恢复速度较高浓度实验组要快,且均能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高浓度实验组各生物标志物则均未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肝脏具有一定恢复能力,各生物标志物对Ba P暴露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Ba P暴露的浓度及时间是影响各生物标志物响应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苯并[a]芘 脊尾白虾 肝脏 生物标志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