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660条记录
猪肉滋味主效物质分析及其用于滋味评价的探讨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感官品尝评定基础上,对不同品种猪肉进行主要滋味物质含量比较、呈味强度及其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猪肉滋味特征形成相关的主效物质,并探讨验证这些主效物质对 2 种猪肉的区分评价作用.以培育中优质猪"绿嘉黑"(LJH)与瘦肉型商品猪杜×长×大(DLY)为对象,各采集 19 头阉公猪个体的背最长肌冷却肉样品,所有样品-80℃真空保存用于 17 种游离氨酸和 3 种核苷酸(肌苷酸、腺苷酸、鸟苷酸)含量测定,每种随机选择 3 头猪的新鲜肉品立即经 100℃煮制 45 min后进行感官品尝评价.结果显示:LJH猪肉感官品尝的滋味综合评分、鲜味感与回味感(P≤0.05)及甜味感与多汁性(P≤0.01)均优于DLY;LJH猪肉中芳香族(苯丙氨酸、酪氨酸)、苦味(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甜味(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鲜味(谷氨酸)及肉香味(组氨酸)氨基酸含量以及腺苷酸含量均高于DLY(P≤0.05);呈味强度(TAV)分析表明,在 2 种猪肉滋味物质中肌苷酸、鸟苷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腺苷酸的TAV均大于 0.1;赖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中投影重要性(VIP)大于 1 且具有Kruskal-Wallis检验显著性;利用筛选的 9 种主效物质可以将 2 种猪肉进行聚类区分,也可以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综合判别区分.上述研究结果丰富了滋味特征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期望能够为猪肉风味遗传改良与营养调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肉滋味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潜叶蛾求偶与交配节律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昆虫求偶及交配等生殖行为的节律,对于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与田间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雌虫的求偶行为和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节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亮期开始前少数个体出现求偶现象,亮期开始求偶率迅速增加,在0.5 h内达到高峰期,高峰期平均求偶率达80%以上。不同日龄求偶率不同,2~3日龄为该虫求偶最活跃龄期。番茄潜叶蛾雌雄间交配主要发生在亮期,亮期0.5 h到达高峰期,交配率达90%,与雌虫求偶高峰期吻合。番茄潜叶蛾雌、雄虫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7 d内最高交配4次。相对于雌雄比1∶1,雌雄比1∶2的交配率有所降低,而雌雄比2∶1的交配率和平均交配时长均有所上升。本研究证实了番茄潜叶蛾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和交配,且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雌、雄蛾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求偶节律 交配节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不同光质补光对两个中国樱桃品种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设施栽培的中国樱桃诸暨短柄与黑珍珠为试验材料,从果实硬核期到采收期间,分别使用不同功率的LED灯光源、白炽灯光源、商品补光灯光源进行补光,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通过对植株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发现采用红蓝光比例6∶1的LED光源补光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并促进了果实发育和果皮着色,功率36 W的LED灯补光处理提高了诸暨短柄与黑珍珠的果实大小,使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到77.48 mg/g与74.40 mg/g.LED灯补光对于促进樱桃营养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樱桃补光技术.

关键词: 中国樱桃 补光 LED灯 生长指标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KASP标记快速鉴定瓠瓜杂种F1纯度的方法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瓠瓜为中国南方重要特色瓜类蔬菜之一,随着瓠瓜育成品种数量逐年增多,同名异种、同种异名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多见.传统上对品种的鉴定主要依靠田间种植,效率低.本研究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新育成的高品质短棒瓠瓜杂交种'浙蒲9号'及其亲本为试材,选取了 3对'浙蒲9号'亲本特异性SNP引物,基于LGC KASP高通量技术平台,对'浙蒲9号'父本、母本以及92份F1材料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浙蒲9号'F1种子纯度为97.8%,与田间种植纯度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准确性好、成本低且高效,单孔不超过1元,检测全程仅需5 d左右,大大缩短了品种鉴定的时间,是一种准确、简便、快速的瓠瓜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方法,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关键词: 瓠瓜 KASP标记 纯度鉴定 快速 浙蒲9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花黄精根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花黄精根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利用价值低的加工副产物,极少有相关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明确多花黄精根须皂苷的较优提取工艺,并了解其抗氧化活性。响应面分析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72%乙醇体积分数,1∶25 g·mL~(-1)料液比,41 min提取时间。通过拟合分析得到提取率(Y)与乙醇体积分数(A)、料液比(B)、提取时间(C)的关系方程为:Y=5.58+0.516 2A+0.078 8B+0.05C-0.02AB-0.007 5AC-0.002 5BC-1.38A~(2-)0.439 5B~2-0.257C~2。通过验证表明,最优条件下皂苷提取率为5.62%,与理论最高值5.628%非常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皂苷IC_(50DPPH)值为0.87 mg·mL~(-1), IC_(50ABTS)值为0.68 mg·mL~(-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综上,多花黄精根须中的皂苷成分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多花黄精根须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其他副产物活性成分提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皂苷 提取率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米糠腌制对酱鸭理化品质与脂肪氧化特性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酱鸭腌制与贮藏过程中脂肪易氧化的问题,在酱鸭腌制过程中添加15%的米糠,通过测定酱鸭腌制过程中的色泽、pH值、蒸煮损失、含盐量、剪切力和菌落总数,以及贮藏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等指标,探究酱鸭腌制过程中添加米糠对酱鸭理化品质和贮藏期内脂肪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米糠腌制组的a*值(红度)、b*值(黄度)、pH值、蒸煮损失、含盐量和剪切力均低于未添加米糠的对照组,且L*值(亮度)较高,说明米糠在酱鸭腌制过程中起到阻碍水分蒸发的作用.此外,在腌制结束和同一贮藏期内,与对照组相比,米糠腌制组酱鸭的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均有所降低,表明添加米糠腌制可有效改善酱鸭在腌制与贮藏期间的脂肪氧化问题,可作为腌制剂辅料应用于酱鸭生产中.研究结果可为酱鸭腌制过程中改善脂肪氧化问题和提升酱鸭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米糠 腌制 酱鸭 贮藏 脂肪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2种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高致病性原虫,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是顶复合器门原虫胞内寄生重要功能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学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球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确切报道.为发掘柔嫩艾美耳球虫GRAs并研究其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从 E.tenella北京株中鉴定到 2 种假定致密颗粒蛋白(hypothetical dense granule protein,hEtGRA)hEtGRA12、hEtGRA9,并用纯化后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 种蛋白的抗原性.分子克隆结果表明,hEtGRA12、hEtGRA9 基因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 188、1 110 bp,分别编码395、369 个氨基酸,与其他顶复合器门原虫致密颗粒蛋白GRA12、GRA9 物种间相似性分别为28.8%~39.6%、27.5%~29.5%;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hEtGRA12、rhEtGRA9 条带大小分别为63.6、67.0 ku;ELISA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hEtGRA12、rhEtGRA9 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且均可被鸡抗E.tenella阳性血清识别,表明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该研究鉴定到 2 种球虫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基因hEtGRA12、hEtGRA9,获得了重组蛋白rhEtGRA12、rhEtGRA9,为球虫致密颗粒蛋白基因功能和免疫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假定致密颗粒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抗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鲜莲子不同组织涩味成分与关键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鲜莲子不同组织涩味物质的差异及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了莲子种皮、去种皮后莲肉和莲心中可溶性单宁、不溶性单宁和原花青素含量,同时对单宁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检测,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莲子涩味的主要物质为可溶性单宁;蜡熟期莲子中的单宁对其优良风味的形成具有正向作用;花青素还原酶是影响莲子涩味强度的关键酶,SnANR9影响莲子不同组织涩味物质的合成。

关键词: 莲子种皮 莲肉 莲心 涩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粒丁酸钠对蛋鸭产蛋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菌群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制粒丁酸钠对蛋鸭产蛋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48周龄体重与产蛋率相近的蛋鸭分为2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制粒丁酸钠组(GS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制粒丁酸钠.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制粒丁酸钠组蛋鸭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蛋重和料蛋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制粒丁酸钠组蛋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减少(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显著增加(P<0.01).盲肠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菌群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菌群的Good's coverag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显著提高(P<0.01),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普雷沃菌属显著降低(P<0.01),栖粪杆菌属丰度显著提高(P<0.05).通过LEfSe分析发现对照组中主要的差异菌群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拟杆菌属和拟杆菌科(P<0.05),制粒丁酸钠组中主要的差异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栖粪杆菌属等(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500 mg/kg制粒丁酸钠可以改善蛋鸭肠道组织形态,提高蛋鸭盲肠菌群丰富度,增加有益菌群丰度并减少致病菌的定植,从而促进蛋鸭肠道健康.

关键词: 制粒丁酸钠 蛋鸭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黄麻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是中国较早发展黄麻种植的省份之一,保存有丰富的地方黄麻资源。为明确该地方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收集保存的48份浙江黄麻种质为材料,对其23个农艺性状进行两年田间鉴定,并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8份浙江黄麻资源在多个性状上变异丰富,其中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7~1.12之间,变异系数为10.31%~60.88%,在果型、后期茎色、种皮色上多样性指数较高。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56~2.03之间,变异系数为8.59%~34.13%,在束纤维支数、束纤维强力和鲜茎干皮率上表现较高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前3个主成分,分别是单株生物量因子、韧皮纤维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74.381%的信息。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Ⅱ包含浙江长荚、双村红旗和干元长果等7份资源,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可以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

关键词: 黄麻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