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文献的整理,在阐述植物在对环境硒循环代谢的作用基础上,系统分析近年来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积累及代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策略的启示,以期为合理利用环境硒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植物硒生物强化功能,提高富硒农业产业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吸收 代谢 硒强化 种植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和光合速率)等.[结果]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但是在复水后2~15 d,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可以得到恢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产量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使籽粒充分灌浆,结实率显著升高;稻米的碾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扬两优6号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却改善了旱优113的外观品质.同时,蛋白质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营养品质.[结论]水稻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适当在生育后期阶段减少水分的投入,不仅可节约农业用水,稳定籽粒产量,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农艺性状 生理特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硒方式对叶用莴苣产量、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土壤施硒0.2 g·m-2添加外源硒,4个叶用莴苣品种含硒量为:芳妮>罗莎绿>奶油红>橡叶红.以芳妮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施硒(0、0.02、0.2、2、20 g·m-2)、叶面施硒(0、50、100、200 mg·kg-1)和硒浸种(0、50、100 mg·kg-1)3种方式添加外源硒,研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叶用莴苣产量、品质、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叶用莴苣的产量先升后降,总硒含量则显著增加,硒转化率也表现为先升后降,但均在80%以上;综合比较土壤施硒、叶面施硒和硒浸种对叶用莴苣产量、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推荐叶面喷施硒100 mg·kg-1为叶用莴苣最佳的添加外源硒方式和施硒量.

关键词: 叶用莴苣 含硒量 产量 硒转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湖北不同茶区的40份名优绿茶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0份绿茶共检出71种挥发性物质,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东大别山茶区分别鉴定出5种、3种、6种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将不同茶区绿茶样品初步区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可将不同茶区绿茶样品有效区分,橙花醇、顺-橙花叔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13种挥发性物质先后被引入判别模型,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正确判别率为100.00%,交叉验证判别率为97.50%。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产地判别 差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保持省一级档案管理水平经验浅谈

兰台世界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农科院各专业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对照《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考评办法》的要求,在省一级档案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各项管理制度、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归档、利用、开发、编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一、健全组织机构,层层齐抓共管1.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研究所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东南冷浸稻田改良对土壤温度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挖沟排水、施碱改酸、微肥调控、秸秆还田"的暖田技术对鄂东南冷浸稻田的改良效果,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技术模式(CK)、暖田技术模式(T1)、微肥改良技术模式(T2),明确T1和T2对冷浸田土壤温度和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对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有增温的效果;T1和T2均能增加水稻分蘖数、有效穗、产量,T1的增产效果更佳;T1可提早水稻生育期,降低双季稻机插茬口衔接紧的风险。

关键词: 鄂东南 冷浸稻田 暖田技术模式 土壤温度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佛手山药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集轮作和连作3年的佛手山药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种模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山药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作富集了土壤速效养分,降低了佛手山药的产量以及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组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连作显著提高绿弯菌门丰度,使其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同时降低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2种模式下真菌优势种群都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连作降低了子囊菌门,提高了担子菌门和毛霉菌门。连作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类群的丰度。与山药连作比较,轮作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了山药产量,是武穴山药种植区较好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佛手山药 种植模式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银耳和木耳中米酵菌酸

色谱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建立了银耳和木耳中米酵菌酸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对QuEChERS方法的提取、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提取液中乙酸含量对米酵菌酸的提取效率影响很大,最终采用5%(v/v)乙酸乙腈为提取溶剂,盐析分层,再用200 mg 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对UHPLC-MS/MS分析条件也进行了优化,以含0.01%(v/v)甲酸、0.05%(v/v)氨水的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在Waters HSS T3柱(100 mm×2.1 mm, 1.8μm)上分离,以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在优化好的条件下,银耳和木耳中米酵菌酸检测的基质效应分别为-6.3%和-11.5%,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样品基质不会对米酵菌酸的检测产生影响。进一步对方法学进行了考察,在1~200μg/L范围内,线性方程回归系数的平方(R2)大于0.999,以信噪比的3倍和10倍计算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μg/kg和0.5μg/kg。银耳中3种添加水平0.5、10、50μg/kg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2.4%~102.6%,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3%~4.9%和3.2%~3.5%;木耳的加标回收率为89.6%~102.3%,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2.4%~9.5%和3.6%~4.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米酵菌酸的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工作为银耳和木耳中米酵菌酸的风险防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米酵菌酸 银耳 木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嗪磷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二嗪磷在黄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膳食摄入风险。[方法]2015、2016年在湖北、浙江和河北进行规范残留试验,气相色谱法(FPD)分析样品。评价二嗪磷在黄瓜上的长期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和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结果]二嗪磷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2 mg/kg,添加水平范围为0.01~3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2%,二嗪磷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1~19.8 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风险商为0.006~0.013,摄入风险保护水平值为7.48~16.99。[结论]二嗪磷在黄瓜中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可根据推荐施药剂量和施药方法在黄瓜上施用。

关键词: 二嗪磷 黄瓜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恩施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富硒土壤和药用植物资源,促进恩施州富硒中药材产业发展,于2016—2018年对恩施州4个县(市)12个采样点的土壤(187份)和药用植物(243份)进行调查、取样和硒含量测定,并通过外源喷施硒肥的方式对绞股蓝、白术和川党参3种药用植物进行富硒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的12个采样点中,83.3%土壤达到富硒标准(Se>0.4 mg/kg),其中恩施市新塘乡渔塘坝的土壤达到极富硒标准(Se>3 mg/kg);调查的168种植物中,23.8%药用植物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Se≥0.2 mg/kg),其中堇叶碎米荠具有超强的富硒能力,硒含量达到311.00 mg/kg,硒富集系数(SAC)为76.60;相同采样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的SAC存在差异,不同采样点同种药用植物的SAC也存在差异。在富硒土壤上种植药用植物或通过外源喷施硒肥的方式均可作为富硒药用植物生产的有效手段。综上,恩施州拥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富硒土壤栽植药用植物或外源喷施硒肥均可生产安全富硒中药材,可为恩施州富硒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恩施州 富集系数 土壤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