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清远麻鸡1~120日龄生长期钙磷动态沉积规律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清远麻鸡钙磷沉积规律,为钙磷动态需要量的建立提供模型依据.选取1日龄清远麻鸡840只(公母各420只),分为公母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试验期共120 d,分为4个生长阶段(1~30日龄、31~60日龄、61~90日龄和91~120日龄).从1日龄起,每10 d以重复为单位取中位数体重的鸡称重、屠宰并全胴体粉碎.结果表明:1)相比Logistic和Richards模型,Gompertz模型对清远麻鸡钙磷沉积量的回归拟合最优.2)相同日龄,公鸡钙磷沉积量和沉积速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3)钙磷按照比例(1.4:1~1.8:1)进行沉积.4)公鸡钙、磷最大沉积量分别为19.52和12.28 g,最大沉积量钙磷比为1.59;母鸡钙、磷最大沉积量分别为14.77和9.02 g,最大沉积量钙磷比为1.63.5)钙磷沉积速率随日龄增长先增后减,钙沉积速率拐点日龄分别为公鸡58日龄(0.194 g/d)、母鸡54日龄(0.147 g/d),磷沉积速率拐点日龄分别为公鸡53日龄(0.131 g/d)、母鸡54日龄(0.086 g/d);钙磷最大沉积速率比,公鸡为1.48、母鸡为1.71.6)基于异速生长关系,钙磷沉积速率快于体重增长速率,钙磷沉积量可以通过体重进行预测.综上所述,Gompertz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清远麻鸡钙磷动态沉积规律;钙磷沉积速率随日龄增长先增后减,公鸡钙磷沉积拐点日龄分别为58和53日龄,母鸡钙磷沉积拐点日龄均为54日龄;钙磷最大沉积速率比,公鸡为1.48、母鸡为1.71;基于异速生长关系,钙磷沉积量可以通过体重进行预测,是钙磷动态营养需要量建模的重要手段.


不同自发气调包装袋对菜心薹茎木质化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自发气调包装和市购聚乙烯膜包装对菜心薹茎木质化的影响,并分析细胞壁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期为菜心保鲜贮运和木质化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四九菜心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常温(25℃)贮藏期间(8 d)3种包装袋[自发气调包装(MP20、MP30)和聚乙烯薄膜(对照)]包装菜心薹茎的生理指标,以及包装袋内的O2和CO2含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薹茎纤维素酶基因(BrCEL3)、木葡聚糖转葡糖基酶基因(BrXET2、BrXET3)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BrMAN1、BrMAN5和BrMAN6)的表达情况。【结果】贮藏期间MP20和MP30自发气调包装袋能有效延缓菜心薹茎硬度增加,减少水分流失;袋内气体成分变化,形成低O2高CO2的环境;使薹茎在贮藏结束时尚含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0.54和0.93 mg/g)和维生素C含量(0.45和0.62 mg/g),抑制木质素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加;减少木质素含量积累和纤维素增加,至贮藏结束,MP20和MP30气调包装的薹茎木质素含量分别为0.28和0.27 mg/g,较对照分别降低12.50%和15.63%,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16和4.60 mg/g,较初始值分别降低32.57%和25.41%;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贮藏至4~8 d时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BrCEL3和BrMAN5、BrXET2和BrXET3、BrMAN1和BrMAN6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两两类似,且均低于对照(MP20的第4 d除外)。【结论】自发气调包装可有效减少常温贮藏期间菜心薹茎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积累,减缓木质化进程。经综合分析,MP30气调包装对菜心薹茎的贮运保鲜及减缓木质化更有利。


石斛兰新品种'紫霞'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霞'石斛兰是以'大熊猫'为母本,'裕奇'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开花植株花枝长35.0cm,单枝着花5.3朵,花横径6.8cm,花色紫红,花型圆整.温室栽培10月始花,11-12月为盛花期,适宜华南地区温室种植.


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草地贪夜蛾代谢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对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应答反应,为深入了解和探究草地贪夜蛾在氯虫苯甲酰胺作用下的解毒代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对0和0.10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检测,利用Progenesis QI软件在线METLIN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筛选、分类和差异代谢通路分析.采用酶标仪测定草地贪夜蛾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对代谢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从0和0.10 mg/L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的正离子质谱采集模式共鉴定出1594种差异代谢物(853种上调,741种下调);负离子质谱采集模式下共鉴定出2202种差异代谢物(1102种上调,1100种下调).差异代谢物鉴定分类显示,羧酸及其衍生物大分类下代谢物分布与含量最多,其次为甘油磷脂类大分类.在差异代谢物中定位到左旋多巴、磷脂酸、琥珀酸、丝氨酸、麦芽糖和脱氧尿苷等,其中左旋多巴、麦芽糖和脱氧尿苷显著上调(P<0.05,下同),差异倍数分别为515.56、7.31和9.13倍.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草地贪夜蛾氨基酸、糖原、糖酵解、能量、嘌呤、嘧啶和脂类等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草地贪夜蛾处理组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含量的2.05和1.71倍,与代谢组分析结果一致.差异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正、负离子质谱采集模式下分别在矿物质吸收通路和癌症中的胆碱代谢通路显著富集.[结论]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引起草地贪夜蛾代谢产物发生明显变化,草地贪夜蛾体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嘌呤嘧啶代谢和脂肪酸代谢途径被大幅度调动,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减少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毒性.


荔枝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体外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理化、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酶解、超声波、高压热水和高静水压 4 种方法制备荔枝果渣IDF,利用激光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分析荔枝果渣IDF的粒径、单糖组成等理化结构特性,并探究荔枝果渣IDF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平均粒径最小为(11.88±1.19)μm,酶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含有更多的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各纤维样品均存在典型的纤维素多糖特征吸收峰和纤维素Ⅰ型结构,其微观结构存在差异.功能性质表明,高压热水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总酚含量高达(13.23±0.32)mg GAE/g,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为显著.高压热水法和高静水压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表现出最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超声波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的葡萄糖束缚能力和葡萄糖透析延迟能力均显著高于其它样品.结论:荔枝果渣IDF具有潜在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可作为功能性产品的良好来源.
关键词: 荔枝果渣 不溶性膳食纤维 单糖组成 抗氧化 降血糖


基于植物基纳米纤维素Pickering乳液在递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许多生物活性成分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而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和功效。植物基纳米纤维素颗粒以其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在新型Pickering乳液的配方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且能作为包封和递送体系提高生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文章归纳总结了植物基纳米纤维素来源、分类和常用的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稳定的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类型及其作为递送体系对生物活性成分的包封和控制释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纳米纤维素乳液在食品基质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纳米纤维素在体内的毒性研究,利用体内模型深入探讨纳米纤维素对结肠微生物区系和整体肠道健康的影响,开展纳米纤维素乳液对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机制,以及功能性乳液与真实食物系统的相容性和功效等理论与应用研究,为纤维素资源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基 纳米纤维素 Pickering乳液 生物活性成分 递送体系


5%甲维盐微乳剂配方的研发及药效试验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5%甲维盐微乳剂利用率偏低的问题,筛选了增效作用显著、安全性高且持留量好的配方.通过筛选不同溶剂、助剂与测定其药液表面张力、铺展面积、叶片最大持留量等理化性能差异,研发出5%甲维盐微乳剂最佳配方.5%甲维盐微乳剂最佳配方为:甲维盐5%、乙醇25%、环己酮5%、602 5%,快速渗透剂T 4%,环氧大豆油3%,丙三醇3%,1#乳化剂2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0%.所制备的制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各指标均符合微乳剂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该制剂对月季Rosa chinensis(Jacq)上蓟马具有很好防治效果,优于市售的5%甲维盐微乳剂,对农药微乳剂配方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唐是我国常见的旱田杂草之一,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地区直播稻田危害十分严重.本研究测定了马唐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过程中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以期为直播稻田马唐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唐在 L//D=12 h//12 h,光照/黑暗阶段温度分别为40℃/30℃、35℃/25℃、30℃/20℃、25℃/15℃、20℃/1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组合为30℃/20℃;光照不是马唐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但对其萌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马唐种子在pH 4~10条件下均可萌发,pH 7~10时萌发率均在90%以上;渗透势为-0.6~0 MPa时马唐种子萌发率在41.7%~98.3%,渗透势为-0.8 MPa及以下时基本无法萌发;马唐对盐分胁迫的耐受能力较强,NaCl浓度为240 mmol/L时萌发率达20%;马唐种子在土壤表面时出苗率最高(90%),埋藏深度6 cm时无法出苗;在水稻1~2叶期或2~3叶期保持2~3 cm水层并持续7 d以上,可使马唐成苗率降至20%以下,与对照相比干重抑制率在95%以上,且对水稻生长无明显影响.马唐对不同环境因子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适度翻耕及建立合适的水层可能有助于减轻马唐在直播稻田的危害.
关键词: 马唐;萌发;幼苗建成;水层;环境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