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墨兰CsAP1-A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AP1 基因在植物的花器官发育和开花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墨兰AP1 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可为研究其在墨兰花发育和开花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前期基础.[方法]以墨兰品种'小香'为材料,克隆到 1 个AP1 基因,命名为CsAP1-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和进化关系,利用RT-qPCR方法分别检测CsAP1-A在墨兰不同器官、不同花发育阶段和不同花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CsAP1-A在 5 个不同花型墨兰品种花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通过蛋白互作预测软件分析CsAP1-A与其他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CsAP1-A基因编码区为 744 bp,编码 248 个氨基酸,含有高度保守的MADS-box和K-box结构域,符合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特征.CsAP1-A与其他兰科植物AP1 蛋白相似性较高,其中与春兰AP1/FUL3(APY18447.1)和蕙兰MADS1(AGE15496.1)的同源性最高.RT-qPCR分析结果表明,CsAP1-A在墨兰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最高,且集中在花芽分化初期(S1)高表达.在不同花型的墨兰品种中,CsAP1-A在WT(普通型)、MPV(重瓣花型)、LaPV(花瓣唇瓣化花型)和NLV(唇瓣萼片化花型)4 种花型的合蕊柱中表达量均最高,而在萼片中表达量最低;在合蕊柱异常发育的MPV中,CsAP1-A在合蕊柱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而在花瓣蕊柱化的梅瓣花型(GPV)中整体表达量最高,且表达区域从合蕊柱扩展到花瓣.蛋白互作预测CsAP1-A蛋白可与MADS1、MADS6、MADS47、MADS8 等 10 个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结论]墨兰CsAP1-A的基因结构、进化关系、时空表达情况和蛋白互作预测可为墨兰花发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揭示CsAP1-A基因在墨兰成花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墨兰 CsAP1-A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花器官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香豆素诱导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理研究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双香豆素(dicoumarin,DIC)抑制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巢细胞SL-221增殖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CCK-8法测定双香豆素等21个酚类化合物对SL-221细胞的毒性;其次,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4μg/mL双香豆素处理细胞48 h后其形态变化,并结合流式细胞术研究双香豆素对SL-221的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探索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TOR)营养信号通路的下游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1个酚类化合物中双香豆素对SI--22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最显著,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其48 h的IC50为0.85 μg/mL,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是阳性对照印楝素(IC50为7.20 μg/mL)的8.47倍.4 μg/mL双香豆素处理SL-221细胞48 h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肿胀、膜破裂及大量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双香豆素处理48 h,SL-221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同时线粒体膜电位相比0 h下降99.62%,细胞凋亡,且凋亡率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RT-qPCR检测发现,双香豆素可显著下调营养信号通路(PI3K/TOR)上的关键基因SL-PI 3K和SL-TOR的表达,同时诱导自噬标志基因SL-Atg8及凋亡指示基因SL-Cytochrome C和SL-P53上调表达,且抑制抗凋亡基因SL-Bcl-2的表达.综上,双香豆素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具有优异的抑制增殖活性,同时阻断细胞周期并通过抑制营养信号途径(PI3K/TOR)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该化合物具备开发成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潜力.

关键词: 双香豆素 细胞毒性 斜纹夜蛾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新品种‘顶峰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顶类苦瓜‘顶峰1号’是由苦瓜强雌系材料D171008作母本,自交系Y172017作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长势旺盛,叶色深绿,果实短圆锥形,果色深绿,有光泽,果形端正,果长约11.7 cm,横径约8.9 cm,肉厚约1.17 cm,单瓜质量约307 g,商品瓜率达93%,丰产性好,产量21 550 kg·hm~(-2)以上。从播种至始收春季约72 d,秋季约59 d。耐热、耐涝和耐旱性强,耐寒性中等。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栽培。

关键词: 苦瓜 大顶类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新植保科技,服务南粤大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记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瓜CqCHP1的低温响应分析及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粤广节瓜'为材料,克隆得到基因CqCHP1(编码富含半胱氨酸和组氨酸C1结构域). CqCHP1的开放阅读框为816 bp,编码27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构成,含2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进化树与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CqCHP1和黄瓜Csa_4G297435同源性最高.qRT-PCR分析表明,CqCHP1在节瓜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受低温显著诱导;苗期和结果期时,CqCHP1在耐冷材料AW66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冷敏材料AW9,但在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冷敏材料AW9的表达显著高于耐冷材料AW66.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酵母文库进行互作蛋白筛选发现CqCHP1可以与bHLH92在细胞核中互作,且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和荧光素酶互补实验验证了其互作的准确性.

关键词: 节瓜 低温 CHP1蛋白 蛋白互作 bHLH92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市域数据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契机,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影响效应调整其作用路径,可更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法】基于2010—2021年珠三角地区的市域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农民收入的动态演进趋势,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期内,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工资性收入仍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成为重要来源,市域间农民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在扩大,农民收入向高值区扩散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新型城镇化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经济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最强。然而,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供需不匹配、城乡收入差距大、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结论】建议珠三角各市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时,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坚持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固定效应模型 核密度估计 珠三角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链物流对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都市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支撑。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和产业空间视角出发,基于全产业链分析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特点、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完整,企业数量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冷链物流+预制菜”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兴起,将为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带来新动力。同时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也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全程冷链覆盖率低、冷链资源整合度不高、城市限行政策困扰冷链配送、信息化水平不高、全程监管难度大等关键问题。在新形势、新格局下,要充分认识冷链物流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优化冷链物流产业布局,改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着力补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突出短板,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 冷链物流 产业链 市场需求 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龙病对柑橘叶际微生物组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柑橘叶际微生物组对黄龙病发生的响应规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采集柑橘叶片感染黄龙病菌的情况,通过扩增子测序分析法对PCR检测结果为阴性和阳性叶片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网络分析对黄龙病菌和叶际微生物的相关性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夏季采集的柑橘叶片中黄龙病菌的检出率为7.5%,而到秋季黄龙病菌的检出率上升到32.3%。黄龙病的发生显著改变了柑橘叶际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细菌类群的丰度也有一定影响;而对叶际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无显著影响。黄龙病菌与叶际细菌存在普遍的负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相对较少但相关性更强。黄龙病菌可能通过与厌氧棍状菌Anaerotruncus sp.、梭菌Clostridiale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 sp.、毛螺菌Lachnospiraceae sp.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的负向互作对柑橘叶际整个细菌群落产生负影响。表明黄龙病发生对柑橘叶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影响规律不同,同时黄龙病菌可能通过与几种主要细菌的负向互作来实现对叶际微生物组的影响。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叶际微生物组 细菌 真菌 群落组成 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硒累积型水稻耐高硒毒害差异特征研究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硒累积水稻品种耐高硒毒害能力差异特征,本研究设置盆栽试验,以硒高、低累积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累积水稻品种在不同硒水平处理(0、0.5、25 mg·kg-1)下生长、生理特性及硒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低浓度硒(0.5 mg·kg-1)能显著提升硒高累积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但对硒低累积水稻提升不明显。高硒水平(25 mg·kg-1)下两个水稻品种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降低,但硒低累积水稻降幅更大。施硒显著提高了硒高累积水稻的抗氧化能力,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较不施硒处理分别增加了45.10%、10.30%、35.30%、68.10%、28.90%和26.00%。各施硒处理下,硒高累积水稻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硒低累积水稻。低浓度硒对两个水稻品种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均有提升作用,与不施硒处理相比,硒高累积水稻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了15.10%,并且高硒水平下硒高累积水稻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均显著高于硒低累积水稻。两种施硒处理对硒高累积水稻硒结合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均高于硒低累积水稻。综上,硒高累积水稻在硒胁迫下拥有更强的抗氧化及碳氮代谢能力,同时能将更多的硒与硒结合蛋白结合而减轻其毒害作用,具有更强的耐高硒毒害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富硒水稻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抗氧化酶 抗氧化物质 碳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源九次跨膜蛋白TM9SF2基因克隆及其蛋白特征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鸡九次跨膜超家族成员2(chicken 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2,chTM9SF2)预测序列设计引物,以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鸡成纤维细胞系DF1和鸡肝癌细胞LMH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chTM9SF2编码序列,并利用MEGA 7.0、Clustal W、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鸡、鸭、人、鼠等不同物种来源的九次跨膜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2,TM9SF2)进行遗传进化、同源性、结构域及结构模拟等分析;进而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利用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chTM9SF2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分别在3类细胞中均可成功获得编码序列一致的chTM9SF2基因,与禽类的同源性最高,且高度保守;该基因能够在DF-1细胞中表达,且主要定位于晚期内体或溶酶体膜.结果表明,成功扩增获得chTM9SF2基因,并在DF-1细胞成功表达,分析其定位于晚期内体或溶酶体膜,为进一步研究chTM9SF2的生理功能及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chTM9SF2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