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猪NOX1基因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找调控猪NADPH氧化酶1(NOX1)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采用3′端固定,5′端逐渐截短的方法,扩增了NOX1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并将它们分别连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PK15细胞后,检测双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根据活性高低判定转录因子可能结合的位置,利用重叠PCR技术定点缺失转录因子的结合序列,再次连入报告载体后,根据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判定是否为NOX1基因真正的转录调控因子。结果发现,NOX1基因启动子区的-1 618~-1 bp区间存在转录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对该区间开展2轮截短试验后,初步判定-1 149~-1 091 bp和-208~-115 bp区间存在正调控元件,-1 091~-1 052 bp区间存在负调控元件。针对上述3个区间,同时结合在线软件的预测结果,定向缺失了-1 104~-1 092 bp,-1 051~-1 043 bp,-1 043~-1 033 bp和-126~-116 bp小片段后,确定-1 104~-1 092 bp和-126~-116 bp区间存在正调控该基因转录的元件结合位点,分别为ZNF384、ELF-1和TBR1。本研究克隆了猪NOX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对可能结合到该区间的转录因子进行了筛选与分析,为后续分析NOX1的转录调控机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NOX1基因 启动子 调控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有机肥替代可缓解土壤酸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由于"正激发效应"的影响,短期内有机肥替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明显;有机肥替代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提升土壤全磷和全钾效果不明显。有机肥替代显著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单施有机肥短期内会降低作物产量。有机肥替代氮肥减施30%(OM70)较为合适,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肥替代 土壤养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GmCHS基因表达及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大豆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黄酮作为植保素,在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胁迫下,都发挥着重要抗逆作用,而查尔酮合成酶(CHS)是异黄酮形成途径中的关键位点,为研究GmCHS在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的响应表达,以便进一步揭示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和感病品种Williams 82,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后的不同时期检测CHS5、CHS7、CHS8、CHS9基因的表达,并测定其下游产物异黄酮成分中的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中CHS5、CHS7、CHS8、CHS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程度较抗病品种小。胁迫5 d时,抗病品种中4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均明显上调表达,与实验室前期大豆转录组测序中CHS7、CHS8均上调表达结果一致。进一步对两个品种主要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大豆苷元相较于黄豆黄素在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响应更加敏感,其中大豆苷元在Williams 82无响应,而在灰皮支黑豆接种5,10,15 d均出现了显著差异,可见异黄酮中的大豆苷元很可能是响应大豆胞囊线虫胁迫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初步认为CHS基因在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查尔酮合成酶 差异表达基因 异黄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7—2018年,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氮(N1)、平衡施氮(N2)、减氮施肥(N3)和氮肥后移(N4),研究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磷钾养分积累转运以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显著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而氮肥后移则相反;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及氮、磷、钾收获指数,且以平衡施氮增幅最大,氮、磷、钾转运量分别提高了55.54%、60.03%和40.07%,转运效率分别提高了12.75%、19.72%和14.26%,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6.04%、5.13%和2.08%。此外,水稻100 kg籽粒吸钾量>100 kg籽粒吸氮量>100 kg籽粒吸磷量,且均表现为平衡施氮>减氮施肥>农民习惯施氮>氮肥后移>不施氮肥,而氮、磷、钾素稻谷生产效率则呈相反趋势。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有利于提高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的积累和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养分积累 养分转运 水稻 产量 苏打盐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2018年黑龙江省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综合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熵权-功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积温带生态环境归属特性,品种选育应该以适应积温带生态环境要求为前提,在重点提高抗穗颈瘟和结实率基础上,稳步开展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选择。利用综合指数值能够对各积温带水稻品种进行评价排序和优良稻种资源筛选发掘,并按其值可划分5个类群,但遗传距离存在差异,其类群差异离散程度大小依次为:第3积温带>第1积温带>第2积温带>第4积温带;筛选和发掘出综合性状前10位的优良种质资源,第1积温带品种有龙稻18、龙稻23、龙稻16、龙稻19、东富102、龙香稻2号、龙洋1号、东农430、松粳香1号和龙稻24,第2积温带品种有绥粳14、东农428、金禾2号、北稻4号、牡响1号、绥稻2号、绥粳18、绥稻3号、金禾1号和绥稻1号,第3积温带品种有龙粳25号、龙粳26号、龙洋11、龙粳27号、龙粳53、龙粳32号、龙盾107、龙粳28号、龙花04-050和稼禾1号,第4积温带品种有富合3号、绥粳12、莲惠1号、龙粳65、莲育625、龙粳66、垦稻19号、龙粳48、绥粳25和龙庆稻22号,这些优良种质可作为杂交亲本使用。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综合评价 寒地稻作区 粮良安全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嫩单22的选育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新品种嫩单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9年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组合为N8924×N2035,2016~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0 428.9 kg/hm2,比对照品种誉诚1号(2016年)和先玉696(2017年)平均增产11.2%;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19.3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696平均增产15.7%。该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25 d,需≥10℃活动积温2 600℃·d,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2019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关键词: 玉米 嫩单22 选育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汉麻秸秆栽培珊瑚猴头菌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比例(20%、40%、60%、86%)汉麻(Cannabis sativa)秸秆替代常规配方中的阔叶木屑栽培珊瑚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研究不同配方对其生长特性、营养成分含量以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配方相比,汉麻秸秆添加量为60%的配方(26%阔叶木屑、60%汉麻秸秆、6%麸皮、6%稻糠、1%石膏、1%蔗糖)菌丝生长旺盛、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和粗蛋白含量高。另外,添加量为86%的配方子实体未检出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等大麻素成分。研究表明利用汉麻秸秆为主料栽培珊瑚猴头菌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珊瑚猴头菌 汉麻秸秆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大麻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tATH1转录活性研究及与AtOFP1蛋白互作的免疫共沉淀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TH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调节功能,并可能通过与多效的转录调节因子OFP1蛋白互作来调控植株发育的重要性状,然而,目前ATH1与OFP1的互作并没有被进一步的证实,且ATH1的转录活性并没有被确定。本研究采用原生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与免疫共沉淀分析来确定ATH1与OFP1的蛋白互作关系及ATH1的转录活性,结果表明在体内能够形成ATH1-OFP1蛋白复合物,且ATH1为转录抑制因子,OFP1能够加强ATH1的转录抑制活性。针对植物发育过程中的调节功能,本研究更能为明确OFP和OFPs-TALE蛋白复合物,提供分子方面的研究基础,对植物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ATH1 转录活性 蛋白互作 免疫共沉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熟化发芽糙米粉对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主要研究瞬时熟化(双螺杆挤压)后的发芽糙米粉对高血脂模型SD大鼠的影响.将高血脂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脂组(high fat diet group,HFD)、高、中、低剂量组(饲料中分别含有12.5%、25%、50%的熟化发芽糙米粉),每组12只;药物组[HFL:HFD+立普妥,10 mg/(kg·d)],并设立正常空白组.饲喂7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生化指标.剂量组与高脂组相比,肝脏/体重的脏体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剂量组较高脂组显著降低0.58(P<0.05),同药物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剂量组与高脂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药物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熟化发芽糙米粉对高血脂模型的SD大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同时熟化发芽糙米能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低剂量组较高脂组SOD浓度增高23.72 U/mL(P<0.05),从而增强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P<0.05)与SOD协同作用而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减少过氧化对机体的伤害.

关键词: 瞬时熟化 发芽糙米 高脂血症 降血脂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S3307)对小豆(Vigna angularis)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苗期进行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淹水处理5 d并每天取样,测定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叶片H2O2和MDA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ABA、IAA和SA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处理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8.40%~12.61%,天津红显著下降9.91%~10.01%.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能够显著提高SOD和POD活性以及SOD/POD、SOD/CAT,显著增加ABA和SA含量,并显著抑制IAA含量的上升.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小豆4号产量显著提高2.85%~6.18%,使天津红淹水4 d的产量显著提高2.85%~3.95%.综上,淹水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在活性氧物质积累、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S3307能够有效缓解淹水胁迫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豆苗期抵御淹水胁迫的生理机制及提高淹水胁迫下小豆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S3307 小豆 淹水胁迫 叶片生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