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时空分析方法,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极富优势,并能在未来加强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水平。本文总结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模型、空间统计学)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在渔业生态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中的应用;(2)在渔业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3)在渔业资源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包括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模拟、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生态热点区的确定(产卵场、迁移通道等)、鱼类关键生境评估、渔业资源量大小估算;(4)在渔业管理及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s)和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cosystem-Based Fishery Management,EBFM)。相较传统的方法而言,尽管空间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其在渔业生态监测和评价中也面临不少挑战:如数据的有效采集、海量多源数据库需要大量的调整和重构等。今后,渔业资源保护趋向运用整体生态系统方法进行监测和评价,而这需要通过利用多种空间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渔业资源 生态监测 生态评价 应用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声控投饵方法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的摄食活力可以用摄食过程发出的声音直接测量。本研究通过构建声学监测平台,应用带宽1 Hz-470 kHz,在40 kHz以下自由场电压灵敏度级-217 dB(基准值为1 V/μPa)的水声检测设备,采集罗非鱼摄食过程中产生的声信号,分析其摄食活力。研究表明,罗非鱼摄食时发出的声音在0-6 kHz可区分于背景噪声,其声功率与摄食活力呈正相关。声功率移动平均值反应鱼摄食活力趋势,可作为食欲反馈,结合生长模型和投喂模型可以组成投饵策略。

关键词: 声控投饵 功率谱密度 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饵料对条纹锯鱼旨幼鱼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关键词: 条纹锯鱼旨 饵料 生长性能 营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的残留量

分析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加入无水硫酸镁后乙酸乙酯均质提取,提取液经中性氧化铝粉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上机检测.甲基睾丸酮的检出限为8μg/kg,在质量浓度为10~10000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对罗非鱼、草鱼、对虾及甲鱼进行3个水平(30,50,100μg/kg)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4.6%~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77%~4.27%.方法适用于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残留的快速分析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甲基睾丸酮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110部分重组表达及其与对虾鳃细胞膜蛋白结合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VP110基因的部分序列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pET28a-vp110b重组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表达的蛋白rVP110-B;用rVP110-B注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后,经WSSV感染,实验表明,该蛋白注射使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半数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了20%。用表达纯化的该重组蛋白制备了兔抗rVP110-B多克隆抗体,该抗体用于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蛋白与rVP110-B的Far-western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蛋白中除90 kDa左右的血蓝蛋白外,在41.7 kDa存在结合条带,经质谱分析表明这条鳃细胞膜蛋白是肌动蛋白。

关键词: WSSV VP110 原核表达 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蛋白 Far-wester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点及其变化.【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温(18、23、28和33℃)饲养条件下以复方磺胺嘧啶[m(磺胺嘧啶)∶m(甲氧苄啶)=5∶1]按120 mg/kg的剂量单次饲喂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6、8、10、24、48、72 h采集血液样品,使用HPLC方法检测罗非鱼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研究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血液中的吸收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18、23、28和33℃时,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19.60、22.48和30.78μg/mL,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2、2.06、2.44和2.70μg/mL,2个药物的峰质量浓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 ke)分别为18.22、17.89、16.90和12.99 h,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t1/2 ke分别为16.39、7.08、5.99和4.04 h,药物的消除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温度下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药动学均为1级动力学过程.给药后10 h内血浆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比例分别为9.57∶1~11.01∶1、6.30∶1~9.36∶1、5.40∶1~10.39∶1和4.20∶1~20.64∶1,均维持在1∶1~40∶1的理想抑菌配比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药物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及消除影响显著,可提高药物的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与消除速率,但对复方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比值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温度 血药浓度 复方磺胺嘧啶 药代动力学 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根廷滑柔鱼渔业资源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世界头足类资源仍具一定开发潜力,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钓作业渔场单种产量最高的品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对阿根廷捕捞渔业产量、主要捕捞品种及产量、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阿根廷渔业管理制度及中阿渔业合作情况,并结合阿根廷滑柔鱼渔业资源的管理实例,从近海和远洋渔业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启示,如构建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网络、开展近海渔业主要品种总可捕量管理试点、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以保育渔业资源、逐步完善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渔港监督检查能力、制定渔业从业者准入条件、构建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服务体系等。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资源管理 近海渔业 远洋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重6.31 kg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5、50、75、100 kg/m24种网箱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各组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增重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生长离散没有加剧。特定生长率和利润率与放养密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盈亏平衡点为90 kg/m2。

关键词: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网箱养殖 密度 生长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鱼腥藻(Anabaena sp.strain PCC)和常见淡水藻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在单种培养和共同培养体系中,普通小球藻的最大藻细胞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鱼腥藻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温度对藻类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鱼腥藻在温度为15℃时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分别是25℃、30℃、35℃时的1.24倍、1.14倍和1.12倍;而普通小球藻在30℃时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分别是15℃、25℃、35℃条件下的4.25倍、2.03倍和1.20倍。在4个试验温度下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均大于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可推断,在4个温度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在竞争中不稳定共存。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鱼腥藻 温度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水质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受精后24 h孵化出的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耳状幼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水体不同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苗期生长、存活、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实验设5个处理组,每隔5 d分别向4个试验组育苗池泼洒乳酸菌(浓度为1×108cfu·mL-1)15g(G1)、芽孢杆菌(总菌数为5×109·g-1)10 g(G2)、光合细菌(浓度为1×1011cfu·mL-1)50 mL(G3)和复合菌(G4,包含光合细菌30 mL、乳酸菌10 g和芽孢杆菌3 g),对照组(C)不添加微生态制剂。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糙海参出苗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G1的体重明显大于其余试验组(P<0.05),G3和G4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4、G3、G2、C、G1,其中G2和C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态制剂的添加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糙海参苗体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G3和G4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1和G4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苗池水质的氨氮、亚硝酸盐和COD值分别在实验第10天、20天和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苗期养殖池的总磷(TP)影响不大(P>0.05)。研究结果表明,糙海参育苗池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幼体的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有改善育苗水体水质的作用。

关键词: 糙海参 微生态制剂 体重 存活率 消化酶活性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