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南沿岸海域近江牡蛎体中氯丹含量及其时空分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在陆域使用的氯丹对沿岸海域的污染状况,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作为指示生物,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其软组织中氯丹含量。结果表明,2008—2012年在华南沿岸海域采集的115份牡蛎(以湿质量计)样本中有17份检出氯丹,其含量为2.1~9.3μg·kg-1,明显低于加拿大食品安全限量和我国畜肉中安全限量,远低于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牡蛎样本中氯丹平均含量为0.69μg·kg-1,与亚太地区沿海双壳贝类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牡蛎样本中氯丹含量的站位间差别较大,区域平均值(μg·kg-1)由高到低依次为粤西(1.17)>粤东(0.77)>海南岛(0.63)>珠江口(0.41)>广西(未检出),年平均值(μg·kg-1)在2008年明显较高(1.61),2009—2012年从0.71逐渐下降至0.26。牡蛎中氯丹含量时空变化表明,牡蛎栖息环境中氯丹污染物的来源不完全固定,污染强度不稳定。牡蛎样本中反式氯丹/顺式氯丹比值为0~1.58,平均比值为0.58,有别于工业品氯丹(比值为1.26),说明牡蛎体中氯丹已发生异构体转化或生物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鲻胚后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与鳍的变化特征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形成时间及各鳍的变化特点,为优化其种苗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与鳍条的形成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鲻的体表色素发育需要依次经过6个阶段,初孵仔鱼就已经具有色素细胞,鱼体表面色素随着仔鱼发育进一步变化,至30日龄色素发育完全。在鲻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各鳍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臀鳍→第二背鳍→腹鳍→第一背鳍。鲻鳍的发育需要经过10个阶段,3日龄仔鱼便可观察到胸鳍芽,19日龄时尾鳍开始发育,21日龄时第二背鳍和臀鳍逐步发育,且臀鳍发育速度稍快于第二背鳍,腹鳍芽出现,26日龄时第一背鳍开始隆起,至38日龄鳍条发育完全。【结论】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体表色素分布和鳍条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行为相适应,可作为早期发育的指示性标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三角洲河网浮游轮虫的群落结构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2年4次对珠江三角洲河网浮游动物的生态调查,研究该水域浮游轮虫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及多样性等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浮游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阐析了浮游轮虫的聚群结构.结果表明:共检出53种浮游轮虫.优势种类的季节演替及空间变化明显,针簇多肢轮虫占有较大优势.从季节变化来看,枯水期密度及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丰水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要高于枯水期,浮游轮虫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季节间差异显著;从空间分布来看,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最大密度及生物量均出现在市桥,而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则相反,最高值均出现在青岐,浮游轮虫密度在各调查站位间差异显著,生物量及多样性在各调查站位间的差异不显著.浮游轮虫的密度与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生物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不同季节,浮游轮虫密度与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含量及总磷、总氮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根据浮游轮虫密度对调查站位进行聚群分析得出5种聚群结构,说明相应调查站位的水质状况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生物量 多样性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鲻早期发育阶段鳃的超微结构及其呼吸表面积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呼吸表面积,探讨幼体体质量、体长与呼吸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长,仔、稚、幼鱼的鳃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鳃丝总数随仔、稚、幼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分别呈幂指数式和对数式增加;单位长度鳃小片数与体质量之比值随体质量的增长呈幂指数式增加;体质量与总呼吸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体质量与单个鳃小片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别用二次项关系式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鲻鳃的发育和分化是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的完善同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首次禁渔西江段鱼类资源声学跟踪监测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珠江开始实行禁渔期制度。该研究采用Simrad EY60鱼探仪,分别于2010年5月19日和2011年5月22日对珠江西江段进行了走航式探测。结果显示,珠江禁渔期期间西江段鱼类资源密度增加,2010年和2011年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51 3尾·m-3和0.106 8尾·m-3,根据渔获物调查数据,推算增幅分别为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47.85%、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18.54%、鲮(Cirrhina moitorella)10.87%和鳊(Parabramis pekinensis)6.25%;两年西江段深水区域鱼类密度均较大,尤其是水底结构为凹形区域,鱼类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浅水区域且底部较平整的水域,鱼类分布分散且密度较低;垂直分布方面,鱼类主要分布4~10 m中下层水层。珠江禁渔期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鱼类的产卵亲体繁殖,对鱼类资源数量的补充起到了增殖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护养了鱼类的自然生长,起到了资源增重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Δ6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检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刀鲚(Coilia nasus)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tty acyl desaturase,FAD6)的全长cDNA序列2 03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其具有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HDXGH、HXXHH和QXXHH)、2个跨膜区和含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HPGG)的细胞色素b5结构域等典型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特点。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刀鲚FAD6与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等海水鱼类的相似性达75%~79%,而与淡水鱼类的相似性较低。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其与海水鱼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刀鲚脑和肠中高表达,肌肉和肝脏相对高表达,心脏、肾脏和鳃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MSTN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和RACE技术,从刀鲚(Coilia nasus)肌肉组织中克隆了肌肉生成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的cDNA全长并分析了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在刀鲚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刀鲚MSTN基因的cDNA全长2 252 bp,编码区1 125 bp,编码374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刀鲚MSTN具有MSTN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包含Pfam和TGFB结构域。运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刀鲚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MSTN基因在健康刀鲚肌肉和脑中呈高表达,鳃、肝、脾、肠、肾和头肾中微量表达。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刀鲚MSTN基因的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组织表达模式相似,推测该基因的功能也具有高度保守性。本研究旨为MSTN基因在刀鲚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乳酸菌法与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比较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腌制方法对鱼肉风味的影响,为腌干鱼制品加工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比较了鲜红牙原料采用低盐乳酸菌法和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鲜红牙、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检测出80、110、91种挥发性成分,醛、醇、酮类化合物是构成腌干鱼肉独特风味的主要成分。经低盐乳酸菌法腌干的鱼肉挥发性物质对风味贡献较大的醛、醇、酮类化合物总量达35种,而鲜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只有17和21种。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肉风味物质中含有大量的醇、醛类物质,但不含有胺类物质,在保持传统腌制鱼肉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有的花香味、水果香味及酒香味,提升了鱼肉感官品质。所以采用低盐结合复合乳酸菌法制备腌干鱼,不仅能缩短腌制时间,还能提升腌干鱼肉特有的风味,而且防止了胺类物质的产生,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关键词: 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制品 传统法腌干鱼制品 挥发性风味物质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LC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设计与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少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200PLC的轨道式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该系统自有电源供电,运行在高温、高湿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鱼池上方的H型钢轨上,能够排除车间相关养殖设备对自动投饲系统运行的干扰,实现对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鱼池的准确定位、精准投饲和投饲数据记录储存。初步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工厂化水产养殖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行走速度10~13 m/min,投饲精度95.9%以上,定位精度最大偏差43 mm,满足初始方案设计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