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耐热小白菜新品种东方2号的选育及速生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16

摘要:东方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耐热小白菜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耐热性强、生长速度快、高产抗病、品质优等优点,适宜在江苏省及类似生态条件地区作夏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小白菜 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对莲子心活性成分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超微粉碎对莲子心粒径、微观结构、总黄酮和总酚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和福林法测定莲子心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采用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系统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莲子心超微粉的中位粒径减小,细胞破壁率增加,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21.82%,总酚提取率提高了24.09%。抗氧化能力评价中,超微粉碎能明显提高莲子心的还原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莲子心粉体的理化性质,提高莲子心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率,同时超微粉碎处理显著提高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以莲子心为原料开发功能性食品的一种前处理手段。

关键词: 超微粉碎 莲子心 自由基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以宿迁地区鳞翅目蛾类为例

生物多样性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基于DNA条形码方法量化物种多样性指标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地区蛾类群落为例,基于DNA条形码方法估计群落物种丰富度并绘制等级多度分布曲线(rank-abundance curves),同时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与基于形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基于形态和DNA条形码的等级多度分布曲线趋势一致,通过K-S检测发现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基于形态学的方法,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蛾类群落生态学调查研究中。

关键词: 鳞翅目 DNA条形码 物种丰富度 等级多度分布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抗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现状

长江蔬菜 2016

摘要:芜菁花叶病毒(TuMV)寄主范围宽广且对十字花科作物为害严重,从TuMV寄主范围与病原检测、发病症状、株系划分、遗传规律与抗性资源挖掘等方面简述了现阶段萝卜TuMV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抗TuMV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萝卜 芜菁花叶病毒(TuMV)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春化对不同基因型蚕豆生长表型及发育形态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不同蚕豆品种对人工春化响应的差异性,筛选适合江苏地区栽培的且适于进行人工春化的蚕豆品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份蚕豆资源进行筛选,人工春化处理后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表型及生育形态。结果显示:春播蚕豆主要来源于北方,春化敏感程度低;冬性蚕豆主要来源于南方,春化敏感度高,适合江苏地区;移栽初期,春化处理的植株在生长高度、有效分枝数上不如非春化植株,生长后期逐渐持平;春化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非春化的提前10~60 d。根据提前开花时长初步筛选出云南尕巴山尕大豆、启东大青菜豆、盐城绿皮蚕豆等适合江苏地区的春化品种。

关键词: 蚕豆 人工春化 表型 生育形态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仓市褐飞虱灯诱种群动态规律及其防控策略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太仓市1980—2015年36年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飞虱在太仓灯下始见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1992—2003年及2009—2015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沉寂时期,1980—1985年及2004—2008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猖獗时期;褐飞虱灯诱高峰日诱虫量与年度诱虫总量呈正相关。在分析多年来太仓市褐飞虱重发频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二控三压四"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稻飞虱 灯诱 种群动态 防控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化工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改性硅藻土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的纳米铁(NZVI-CDt,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modified diatomit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呈球形,粒径小于100 nm,均匀分散在改性硅藻土表面,部分纳米铁颗粒镶嵌在硅藻土孔隙内。NZVI-CDt能高效去除水体中NO~-_3-N,当pH=7,温度为25℃,NO~-_3-N初始浓度为20 mg·L~(-1),NZVI-CDt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5141 g,反应60 min时,NZVI-CDt对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1%。NZVI-CDt去除NO~-_3-N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着NO~-_3-N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硝酸盐氮 去除率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玉米中脂氧合酶活力、脂肪酸与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晶甜5号和晶甜紫花糯2号两种鲜食玉米在早于适采期、适采期和晚于适采期三个采收期脂氧合酶(LOX)的活力、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样品的LOX活力为2.63~4.28 U/g FW,脂肪酸均以亚油酸的含量最高(32.40%~46.68%),而亚麻酸含量较低(0.97%~2.40%)。挥发性成分则以己醇或己醛的含量最高,早采和适采期的晶甜5号中己醇含量最高,晚采的晶甜5号和三个采收期的京甜紫花糯2号均以己醛含量最高。两种玉米的粗脂肪、脂氧合酶活力随采收期的延后而增加,但是亚油酸、己醛却表现为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LOX途径的底物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与己醛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LOX活力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这说明鲜食玉米中来自LOX途径的挥发性成分可能主要取决于亚油酸或亚麻酸的量,而并非LOX活力的大小。另外,两种玉米挥发性成分尤其是C6醛醇含量的不同可能体现了样品间LOX途径上的差异。

关键词: 鲜玉米 LOX途径 己醛 亚油酸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抗虫亲本的Bt基因类型鉴定与染色体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抗虫亲本YL02-1的Bt抗虫基因类型,抗虫性状遗传方式以及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置,首先利用特异引物对抗虫亲本YL02-1的Bt基因来源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其扩增条带符合国产Bt抗虫基因引物设计的特征片段长度456 bp。而后以抗虫亲本YL02-1与非抗虫海岛棉种质系海7124杂交配组获得F_1,F_1自交获得F_2分离群体。对F_2分离群体的分析结果显示,Bt抗虫基因符合3∶1理论分离比例。进一步利用F2中含有Bt和不含Bt基因的棉株DNA构建近等基因混合池,以覆盖棉花26对染色体的234对核心引物检测混合池,共获得38对SSR多态性引物。将获得的多态性引物检测F_2分离群体基因型,发现分子标记NAU2579与目的基因连锁。已知分子标记NAU2579位于棉花第20染色体,对该分子标记上、下50 cM之内的其他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共获得17个与Bt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目的基因位于分子标记Gh564和NAU3813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8 cM和12.2 cM。由此,将亲本YL02-1中的Bt抗虫基因定位于棉花第20染色体上。

关键词: 杂交棉 抗虫棉 Bt基因 染色体定位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条件对蓝莓汁中花色苷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热处理条件对蓝莓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色泽和功能成分改变的影响,采用沸水热烫和微波加热两种方法对蓝莓进行处理,测定果汁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主要功能性成分花色苷和总酚等含量,以及果汁色泽的变化。热烫处理0~2 min内,PPO的残余活力迅速下降,花色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果汁颜色变暗,红色减弱,蓝色增强;低频率微波处理,不能起到钝化PPO的效果,而高微波功率作用又对花色苷造成很大的破坏,使得蓝莓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之后随着微波频率的进一步增加,PPO的酶活力迅速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低功率微波和短时热烫处理,同时保留蓝莓汁功能成分和维持色泽。

关键词: 蓝莓 热烫 微波加热 花色苷 总酚 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