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用于目标序列染色体定位的镜鲤BAC-FISH体系构建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用于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pecularis)特定基因组序列染色体定位的实验体系,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筛选池中对已知短序列基因组片段进行PCR扩增,筛选出包含目标序列的BAC克隆,提取BAC质粒进行缺刻平移标记制备探针,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通过对染色体片前处理、BAC质粒探针制备、C0t-1 DNA封闭基因组重复序列、预杂交、荧光染料选择、信号放大等一系列实验条件和方法的探索优化,成功实现了目标序列在镜鲤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定位对象既包括在染色体上有单一位点的序列,如斑马鱼微卫星标记Z6884和Z4268,也包括在染色体上有多个位点的重复序列,如黄河鲤性别相关标记CCmf1.来自斑马鱼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微卫星标记被分别定位于镜鲤不同染色体上,为鲤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进化假设提供了一项直接实验证据,同时将现有遗传连锁图谱与染色体对应起来,可作为染色体识别和细胞遗传学图谱构建的依据.黄河鲤性别相关重复序列被定位于不少于四条染色体上,为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筛查提供了研究线索.这一BAC-FISH实验体系将成为鲤细胞遗传学图谱构建、基因组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工具.

关键词: 镜鲤 细菌人工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贝类活性肽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近海有丰富的贝类资源,贝肉以及其副产物主要用于冷鲜、干制品以及风味酱料加工,大部分下脚料加工利用率低,被丢掉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酶法制备活性肽,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活性的关系和活性肽的应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国内外相关的制备纯化和构效研究的进展,分析和探讨贝类活性肽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明海洋贝类活性肽在食品工业、医药、化妆品和饲料等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前景,为进一步高值化开发利用海洋贝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活性多肽 酶解制备 纯化 构效关系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萘酚对普通小球藻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1-萘酚对水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供试藻种,研究了1-萘酚对其生物量以及叶绿素a、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萘酚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7天时,1.0、3.0、6.0、12.0、18.0 mg/L1-萘酚浓度组普通小球藻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0.26%、48.15%、41.32%、28.59%、27.10%,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将普通小球藻暴露于不同浓度的1-萘酚(对照、1、5、10 mg/L)下,作用7天后,发现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随着1-萘酚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1-萘酚普通小球藻的生长能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关键词: 1-萘酚 普通小球藻 生物量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和体外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和体外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血浆中除以恩诺沙星原形药物为主外,还可检测到少量N-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而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除检测到原形药物外,只有少量N-去乙基代谢物环丙沙星。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代谢产物生成量都很少。推测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而在体外肝微粒体恩诺沙星代谢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异育银鲫 代谢产物 体内和体外 UPLC/Q-TOF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定时、定量精度,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浪费,降低劳动强度,运用轨道传动、滑轨供电、超声波定位、无线通讯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开发了新型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计算分析得,当选用HW100×100型钢制作轨道,以直径为0.06m的T型锻钢轨道轮、减速比为20:1的2级传动齿轮组和24V直流电机驱动系统行走时,电机功率需0.2kW以上,转速为2000r/min,输出扭矩要求0.58N.m以上。应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样机,并进行了投饲量精度和定位误差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顺利完成自动启停与运行控制,其行走速度达到19m/min,定位误差在58~118mm范围内,料仓储料量20kg,投饲能力3kg/min,投饲量误差在0.5%~2.2%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设计与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设备 设计 投饲机 自动投饵 定时定量 行走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氮副球菌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及对养殖水体中无机氮素的转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其在不同溶氧条件下菌体内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及对水体中无机氮的转化。结果表明,脱氮副球菌是一株好氧细菌,当水体中存在碳源及3种不同形式的无机氮时,水体DO的水平决定了菌体的生长速率及对无机氮的转化利用效率。DO充足,菌体生长速率快,细胞量高,反之则生长缓慢。脱氮副球菌可有效转化不同形式的无机氮,其以同化的方式转化NH+4-N,而以反硝化方式转化去除NO-2-N和NO-3-N。反硝化作用的程度取决于细菌体内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力。而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力受到水体中NO-3-N和NO-2-N的含量以及DO水平的显著影响。从转化速率和效能上来看,水体DO至少应保持在3.6mg·L-1以上。将活菌数≥109个·mL-1的脱氮副球菌按0.75、1.50、2.25mg·L-1的用量加入淡水池塘养殖水体,在38d试验期内可使养殖水体中的NH+4-N下降39.71%~49.33%,NO-2-N下降50.00%~64.39%,NO-3-N下降44.44%~60.00%,高锰酸盐指数下降7.81%~21.49%,对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氮素及有机物污染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研究显示,脱氮副球菌的好氧反硝化作用可以为养殖水体有氧条件下的脱氮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 脱氮副球菌 反硝化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 养殖水体 无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组织样品中RNA的铵盐常温保存法及其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取其肌肉组织28℃下保存于不同饱和度和不同pH的铵盐保存液中,保存一定时间后,通过组织总RNA提取、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鉴定比较选择方便有效的保存方法。结果显示,从含25mmol/L柠檬酸钠和20mmol/LEDTA的饱和醋酸铵保存液和饱和硫酸铵保存液中保存的组织中提取的RNA较完整。通过调节pH进行保存液的优化,提取RNA后的凝胶电泳、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确定的基因拷贝数显示,从含25mmol/L柠檬酸钠和20mmol/LEDTA的饱和醋酸铵保存液(pH6.0)和饱和硫酸铵保存液(pH5.2)保存的组织中能成功地提取出大量的RNA,且RNA分子完整;通过荧光定量RT-PCR法显示新鲜组织的18SrRNA拷贝数为107Copies/mg组织,保存28d后的组织18SrRNA拷贝数可达到105Copies/mg组织,而空白对照组的18SrRNA拷贝数只有103Copies/mg组织。说明保存液对于抑制核酸降解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简便有效的保存液为样品的保存、现场采集标本及后续的分子实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饱和铵盐溶液 样品保存 水生动物 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各类型毒株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3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 RT-PCR 检测方法,通过 PCR 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为530 bp、297 bp 和196 bp的 DNA 片段.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以检测Ⅰ、Ⅱ、Ⅲ型核酸最低量分别约为260、190与230拷贝的病毒量,且某一类型的引物只能检测到同一类型的 GCRV.用建立的多重RT-PCR 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江西、广东、湖北、浙江、重庆、四川、福建等地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主养区的86份草鱼出血病样品进行检测和初步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Ⅰ型阳性率为9.3%,Ⅱ型阳性率为45.3%,Ⅲ型阳性率为2.3%,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8%,Ⅱ和Ⅲ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其他类型的混合感染未检测到.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本研究建立的 GCRV 三重 PCR 检测方法可以特异性的检测各种类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进行草鱼出血病初步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不同毒株类型混合感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方法的建立旨在对草鱼出血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用的可操作手段.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草鱼出血病 三重 PCR 基因型 流行病学调查 快速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大磷虾氟的研究进展与安全性评价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大磷虾被认为是人类可利用的最有前景的生物资源之一,然而南极大磷虾中氟含量较高的特点阻碍了其在食品行业上的应用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南极大磷虾各组织器官中氟含量的分布,以及南极大磷虾氟的来源及富集形态,阐述了南极大磷虾氟的安全性评价,并对南极大磷虾去/降氟方法及其在水产饲料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旨在对南极大磷虾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方斑东风螺“急性死亡症”的病原病理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对海南发生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急性死亡症"进行了病原分离纯化、人工感染试验,以及病原16S rDNA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为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常见的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复合磺胺等敏感,而对青霉素表现为耐药;组织病理结果显示鳃叶、腹足、肝胰腺、消化道、肾等器官的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血细胞浸润等现象。

关键词: 东风螺 “急性死亡症” 哈维弧菌 组织病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