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处理改性燕麦蛋白部分性质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食品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燕麦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得到燕麦蛋白,利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燕麦蛋白的表面疏水性,研究不同热处理(60, 80和100℃, 30 min)对燕麦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探讨表面疏水性与巯基含量、荧光光谱特性、溶解性、乳化性相关性的研究,以确定热处理改性后燕麦蛋白结构、功能性质及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疏水指数增大。热处理改性燕麦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表面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内源荧光强度、溶解性和乳化性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与游离巯基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对于深入研究和开发燕麦蛋白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三种旱作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比较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长期施肥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影响土壤有机碳贮存的可控因素,为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贮存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河南省和江西省的黑土、潮土和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CF)和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MCF),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含量(MBC),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势(C0)和动力学常数(Ke).并根据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采用RothC模型模拟计算碳投入量和有机碳贮存速率.[结果]3种土壤MCF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最高.黑土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4.17%、33.94% (P<0.05),MCF处理有机碳含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有机碳矿化势比CF处理显著增加了31.73% (P<0.05).潮土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比CK和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40.59%、21.94% (P<0.05);MCF处理有机碳矿化势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是CK处理的3.14倍.红壤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比CK和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64.35%、43.10% (P<0.05),有机碳矿化势分别显著增加了22.20%、15.69% (P<0.05).黑土和红壤MCF处理微生物熵(MBC∶SOC)及矿化熵(C0∶SOC)显著高于CK处理,潮土CF处理微生物熵及矿化熵显著高于MCF和CK处理(P<0.05).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和施肥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矿化参数总体上有极显著影响(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分别控制温度、降水和蒸发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矿化势与碳投入、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动力学常数显著负相关;分别控制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与其矿化势、碳投入、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增加全氮含量以及降低年平均温度和蒸发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pH和年平均蒸发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势.[结论]综合3种农田土壤,长期有机肥化肥配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降低土壤pH和土壤水分蒸发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势,因此,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同时,结合调节土壤pH和土壤水分的农艺措施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势,能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贮存.
关键词: 旱作土壤;长期施肥;有机碳;矿化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制剂调控畜禽肠道健康与消化道微生物互作的免疫机制
《中国饲料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益生菌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维护畜禽机体肠道健康、菌群平衡以及营养生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益生菌制剂能够替代部分抗生素,为实现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减抗"目标,开辟了一条优质、安全、绿色的道路;另一方面,益生菌制剂能够调控肠道生理结构和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进而缓解畜禽养殖中的"亚健康"状况.本文围绕益生菌制剂的种类与作用,益生菌制剂对畜禽肠道免疫、应激、疾病的调控机制,益生菌制剂的发展前景进行阐述,为开发更多益生菌制剂的产品提供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30只1日龄的麻黄肉鸡(母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mg/kg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20 mg/kg阿维拉霉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EO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g/t植物精油+250 g/t酸化剂.试验期分为4个生长阶段:1~21日龄、22~42日龄、43~63日龄和64~84日龄,共计84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1~84日龄),EOA组肉鸡末重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1~21日龄,EOA组肉鸡末重相较于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EOA组料重比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3~63日龄,EOA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降低(P<0.05).2)21日龄时,EOA组肉鸡法氏囊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EOA组肉鸡法氏囊指数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升高(P<0.05).3)21和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升高(P<0.05);且42日龄时,EOA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和V/C值均显著优于抗生素组(P<0.05).4)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胸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胸肌24 h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84日龄时,EOA组肉鸡胸肌蒸煮损失与其他2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腿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8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腿肌剪切力、24 h亮度值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腿肌45 min红度值和pH显著升高(P<0.05),腿肌45 min亮度值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可以提高麻黄肉鸡生长性能,改善免疫器官指数、空肠形态和肉品质.
关键词: 麻黄肉鸡;植物精油;酸化剂;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顶鹤体内前殖吸虫的鉴定与进化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准确鉴定黑龙江省丹顶鹤体内的前殖吸虫并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通过虫体染色、装片制作的方法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PCR方法对该前殖吸虫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比较分析,并以ITS2序列为标记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丹顶鹤体内的前殖吸虫与透明前殖吸虫的形态学特点基本一致。该吸虫的ITS序列长度为1 183 bp,其中ITS1、5.8S、ITS2的长度分别为852,107,224 bp,与国外报道的透明前殖吸虫(登录号为KP192734)同源性达到98%。丹顶鹤体内的透明前殖吸虫与国外已发表的透明前殖吸虫处于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说明丹顶鹤体内的吸虫为透明前殖吸虫,ITS2序列可以作为寄生虫虫种鉴定的良好基因标记。
关键词: 丹顶鹤源 透明前殖吸虫 形态学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籽粒苋新品系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高产籽粒苋新品种,试验以10个(LX006、LX010、LX011、LX012、LX013、LX014、LX018、LX019、LX021、LX022)籽粒苋新品系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籽粒苋新品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第1个峰值均出现在10:00,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LX014籽粒苋新品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峰值均最高,分别为26.12μmol/(m2·s)、6.78 mmol/(m2·s)、0.258μmol/(m2·s)。LX014籽粒苋叶绿素含量也最高,为1 203 mg/m2;其次为LX012。10份籽粒苋新品系胞间CO2浓度变化呈"W"型。LX006籽粒苋新品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含量均最低。说明LX014和LX012新品系在光合特性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具有培育高产籽粒苋新品种的潜力。
关键词: 籽粒苋 新品系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牛粪发酵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OM)在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OM在发酵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能量,同时对腐殖质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牛粪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腐殖化效率,使农业废弃物得以更好的利用。为探讨玉米秸秆-牛粪体积比2∶8(T1)、 4∶6(T2)、 6∶4(T3)和8∶2(T4)处理发酵过程中DOM的特征,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分析发酵底物中DOM的荧光组分;通过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数(BIX)来表征DOM的来源,用腐殖化指数(HIX)分析发酵物料的腐殖化程度,并分析DOM各组分间最大荧光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处理过程中DOM来源受自生源和外生源的共同影响(FI>1.4, 0.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燃气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及其爆腰率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制的燃气催化式红外干燥实验装置研究稻米的红外干燥特性.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稻米的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初始含水率、辐射距离、干燥温度、处理量)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及其爆腰率的影响规律.用SAS9.1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平均干燥速率与爆腰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平均干燥速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干燥温度、辐射距离、处理量、物料初始含水率.催化式红外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辐射距离、干燥温度、初始含水率、处理量.稻谷平均干燥速率与爆腰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平均干燥速率越快,水分从内部向外部的迁移速度越快,导致爆腰率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除草剂施用现状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问卷调查516户农户/合作社玉米田除草剂种类、使用方式和使用剂量等。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种类主要包括乙草胺、莠去津、2,4-滴丁酯和噻吩磺隆;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种类主要包括烟嘧磺隆、莠去津和硝磺草酮。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的农户分别为81.6%和52.7%,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的农户分别占53.1%和71.2%,两次用药的农户占34.8%和24.6%。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超量使用除草剂的农户达82%以上,其中乙草胺和莠去津超量使用的比例在94%以上。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超量使用的农户数量达79%以上。分析讨论农户超量使用除草剂与除草剂品种选择、杂草抗性、除草方式、用药习惯、施药器械等的关系,为黑龙江省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效途径挖掘提供科学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光对野生大豆叶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遮光条件下野生大豆叶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分析了遮光对5个不同采集地野生大豆材料叶片形态、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光处理下野生大豆叶片形态特征存在差异,遮光处理使叶片大小和叶色值发生改变,遮光率为50%时叶面积和叶色值增加,遮光率继续增加时两个指标降低.遮光后野生大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发生变化,遮光率发生变化时材料间各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不同材料的光响应存在敏感型和不敏感型.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各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绿素a/b呈下降趋势,遮光率越高,叶绿素a/b越小.野生大豆具有阴生植物的特点,正常光照和遮光下Fv/Fm均较低,产生光胁迫现象,不同材料光能转换效率存在差异.通过表型性状及光合性能的比较可知,A5材料遮光后叶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光合速率增加,能够维持较高的叶色值,Fv/Fm较高,A5材料为耐阴型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