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糯玉米新品种‘白云2号’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糯玉米新品种‘白云2号’,母本‘WW1’和父本‘WW19’是分别从糯玉米商品杂交种‘中糯1号’和‘台湾糯玉米’中通过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优异自交系。该品种株高约210cm,果穗长筒形,穗长21cm,单穗鲜质量约350g,籽粒纯白,排列整齐,糯性强,抗病,产鲜穗14t.hm-2。

关键词: 糯玉米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新品种‘少核红橙’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少核红橙’是从‘红江橙’连续两次辐射诱变育种的嫁接后代中选出的柑橘新品种,果实近球形,平均单果质量136g,单果种子3粒左右,果实橙红色,肉质嫩滑,汁多味甜,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品质优良。在广东省西南部的成熟期为12月中下旬。

关键词: 柑橘 辐射育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水稻品种白香占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白香占 选育 抗白叶枯病Ⅴ型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茶之美

中国茶叶 2009

摘要:在中华民族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一枝奇葩,它不仅历史悠久、形式完美,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茶艺"这一词语源于我国的古茶道,早在唐代诗人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便第1次提出"茶道"一词。20世纪70年代,台湾首次提出"茶艺"一词,"茶艺"这一词语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熟悉和接受。要达到茶艺美,必须使诸多美的要素面面俱到、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中国茶艺中茶之美的赏析主要包括欣赏茶的名、形、色、香、味之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获得22371条甘薯EST序列,去除低质量的和冗余的序列后,得到总长为5.09×103kb的9204条唯一序列。从这些序列中搜索到总共436个SSR位点,平均相距11.68kb出现一个SSR。这些SSR的出现频率和平均长度分别为4.4%和24.28bp。在2~6bp的重复基元中,六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30.96%),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元(29.59%)和二核苷酸重复基元(24.54%)。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G/CT(16.28%),其次是AAG/CTT(11.01%)。

关键词: 甘薯 EST-SSR 基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座囊菌目及相关类群属间关系的系统学初探

菌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座囊菌纲部分类群的18S和28SnrDNA部分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属间的系统学关系。邻接法和简约法分析结果显示,座囊菌纲供试类群为单起源,形成三个独立的分支并获得较强的支持率,分别代表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结果还显示,座囊菌纲中分类地位不确定的属Macrovalsaria与Botryosphaeria的关系相对接近,应该归于葡萄座腔菌目;历史上分类地位有疑问的Neopeckia和Dothidotthia两个属处于不同的目中,前者属于座囊菌目,后者为葡萄座腔菌目的成员;座囊菌目的Plowrightia属并非单系群,该属成员分别与Dothidea、Neopeckia和Sydowia三个属聚类在一起;现行的Botryosphaeria属也非单系群,其属的概念有待澄清。格孢腔菌目参试的7个属形成一个单系群,但属间的支持率非常低,表明它们应该在较高的分类等级上予以区分;序列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基于形态学特征将Phragmogibbera纳入格孢腔菌目的分类观点。

关键词: 序列分析 大聚颈腔菌属 普氏腔菌属 葡萄座腔菌属 毡球壳属 双色孢腔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源栗褐芽胞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从狮头鹅心血中分离到的芽胞杆菌。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鉴定该芽胞杆菌为栗褐芽胞杆菌。同时,提取了该芽胞杆菌的基因组DNA,用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经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其部分16S rRNA基因,克隆后测序表明其全长1516bp,G+C含量为55%。该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717967。BLAST在线分析显示其与栗褐芽胞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99.5%,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该菌为栗褐芽胞杆菌。将其回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以1×108CFU/只的接种剂量对鹧鸪、鹌鹑的致死率为60%,对狮头鹅的致死率70%。

关键词: 栗褐芽胞杆菌 16SrRNA基因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板栗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肽免疫增强型临床营养乳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影响短肽免疫增强型临床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因素,确定了加工短肽免疫增强型临床营养乳剂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得到的短肽免疫增强型临床营养乳剂呈黄白色,均匀,无分层现象,口感良好。短肽免疫增强型临床营养乳剂的氮源为优质水解乳清蛋白,并且添加多种可增强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中链甘油三酯和长链甘油三酯比例合理,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口服或管饲,能满足需要提高免疫力的病人的营养需求。

关键词: 短肽 免疫 营养乳剂 制备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中国蚕业 2009

摘要:叙述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工艺,指出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存在的原料资源分散、处理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缺乏人才和技术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对菌种的开发研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普及等加快发展桑枝生产食用菌的建议。

关键词: 桑枝 食用菌 栽培技术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