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怀头鲇胚胎发育过程卵膜形态结构变化及对孵化影响
《动物学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解剖镜,对黑龙江水域怀头鲇(Silirus soldatovi)成熟卵膜层次构造和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中卵膜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并比较未脱黏和人工脱黏卵受精卵膜的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受精卵膜的胶膜表面由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组成,上有微孔构造。未脱黏受精卵膜表面胶膜光滑致密,多孔隙,内有小梁相连,随胚胎发育逐渐膨胀、展开、变薄,破膜期自然脱落。人工脱黏几乎全部脱去鱼卵的胶膜层,从而使卵失去黏性。脱去胶膜层的受精卵膜表面由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构紧密嵌合而成,表面粗糙,胚胎发育过程中颗粒形状变化不大,但颗粒层逐渐变薄而且疏松,直至胚胎破膜而出:胚胎发育后期颗粒层有过早脱落和破洞出现。同时对活体鱼卵进行连续比较观察,讨论了卵膜结构及动态变化与孵化效果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级浸取分离法将黄海、东海陆架区沉积物氮分为转化态氮(TF-N)和非转化态氮,并将可转化态氮区分为4种形态: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对各形态氮的平面、垂直和沉积剖面年际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氮形态与古生产力的替代指标——生物硅(BSi)的相关性,揭示了氮形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海、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为16.81%,可转化态氮中4种形态氮的平均含量为:IMOF-N(66.65μg/g)>IEF-N(22.96μg/g)>OSF-N(17.40μg/g)>CF-N(11.26μg/g),IMOF-N是可转化态氮的优势形态;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垂直分布不同,长江口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垂向变化幅度大于南黄海中部;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铁锰氧化态氮IMOF-N对浮游植物总量贡献较大。
关键词: 黄海、东海陆架区 沉积物 氮形态 生物硅 浮游植物总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骨形成蛋白质基因(BMP2B)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斑马鱼骨形成蛋白质2B基因(BMP2B)保守性特异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3'-RACE技术克隆建鲤BMP2B基因,得到序列片段948 bp。经序列分析,该序列含有1个80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66个氨基酸。利用Culstal W软件将该序列同其他25个物种进行氨基酸比对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同源性在67.5%至90.6%之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鲤鱼脑、心脏、脾脏、肝脏、卵巢、鳃、肠和肌肉8个组织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BMP2B基因在8个组织均有表达,在肌肉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在卵巢、肝脏中其次,呈中度表达,再次是脾脏、鳃和肠,在心脏和脑中的表达量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据挖掘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3 CSCD
摘要:我国渔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渔业生产数据大量积累,如何有效分析利用这些数据并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数据挖掘技术正是一类可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潜在规律与知识的技术。介绍了神经网络、决策树、聚类等常用数据挖掘算法,并分别从渔业生产要素和渔业生产过程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在渔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数据挖掘技术可应用于多个渔业生产环节,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尾鱼P-糖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分析及组织分布
《水生生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为ABC转运体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分布于细胞膜,依赖ATP供能,可将细胞内的亲脂性毒物或药物逆浓度泵出胞外,在机体解毒上具重要功能。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法对剑尾鱼P-gp基因进行克隆并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4301 bp,该基因编码1286个氨基酸残基,估算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41.64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剑尾鱼P-gp不含信号肽序列,具ATP转运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包括2个疏水性的跨膜区(Transmembrane domains,TMD)和2个位于细胞浆内的核苷酸结合区(Nucleotide-binding domains,NBD),为全转运子,每个跨膜区都有6个跨膜α螺旋,而每个NBD包含1个ABC转运体家族标记序列;跨膜性质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属膜蛋白,具P-gp的典型特征。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不同进化地位动物P-gp存在高度同源性,显示P-gp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P-gp在剑尾鱼肝脏、肾脏、脑等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P-gp检测的代表组织。QRT-PCR实验表明,苯并(a)芘胁迫可明显诱导P-gp mRNA的表达。剑尾鱼P-gp的表达水平或可作为一个生物标记物指标,应用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中。
关键词: 剑尾鱼 P-糖蛋白 ABC转运蛋白家族 全长cDNA克隆 组织分布 苯并(a)芘 生物标记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a)芘对雄性罗非鱼肝脏Vtg mRNA表达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雄性鱼类Vtg mRNA是检测环境雌激素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为研究BaP是否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本试验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Vtg mRNA进行研究,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得到雌鱼肝脏总RNA,以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以Primer设计得到的引物,得到422 bp的罗非鱼卵黄蛋白原特异性cDNA扩增片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50μg·L-1的BaP暴露对罗非鱼肝脏Vtg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4 d、17 d时雄性罗非鱼肝脏内Vtg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10 d时10、50μg·L-1 2个剂量组Vtg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113.18倍和121.79倍。结果意味着BaP可能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钙对河蟹肝胰腺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湖沼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盐度为12的海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aCl2(2、4、6、8、10g/L)可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溶菌酶(LZM)的活性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海水中浸泡4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河蟹肝胰腺中5种酶的活性随着CaCl2浓度的上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当CaCl2浓度为10g/L时,活性最低;ACP和AKP分别为对照组的56.72%和40.76%;SOD与CAT的活性在10g/L时为对照组的20.11%和7.32%;LZM的活性为对照组的60.14%;该结果说明:正常海水中CaCl2浓度的提高会导致河蟹体内自由基代谢的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力。除LZM外,当CaCl2浓度为4g/L时,其它免疫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向下的拐点。因此,继续提高海水中的CaCl2浓度,将对河蟹成活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微孔曝气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性能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池塘养殖中微孔曝气与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性能,用2种增氧机在清水池和鱼类养殖池塘中进行了增氧性能和溶氧值变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水池中,微孔曝气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分别高出叶轮式增氧机82%和84%;而在鱼塘中,叶轮式增氧机对整个池塘的平均溶解氧增加值比微孔曝气高94%,且叶轮式增氧机对池塘水体有比较好的混合能力,缩小水层氧差能力比微孔曝气高出45.7%。研究表明在本鱼塘试验中,目前叶轮式增氧机是比同等功率配置的微孔曝气更合适的增氧方式。
关键词: 溶解氧 水产业 充氧器 池塘 增氧能力 微孔曝气 叶轮式增氧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变尺度混沌QPSO-LSSVM的水质溶氧预测建模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产养殖业中,水质对水中生物体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氨氮含量、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等等.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直接或者间接的遭受缺氧致死的鱼类,大约占到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因此对水质溶氧含量进行预测对水产养殖业具有很大的意义.在预测方面,传统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模型的推广能力不够强,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克服神经网络的这个缺点,具有很好的推广能力.本文运用变尺度混沌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选取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无锡养殖基地的实际测量数据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数据,对水质溶氧情况进行预测.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早熟的缺点,提出变尺度混沌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参数寻优,并将这种建模方法运用于水质溶氧预测中.将传统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证明了本文算法具有优越性,同时该模型较好的预测了水质溶氧趋势,为渔业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量子粒子群算法 混沌 水质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