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微石膏与堆肥物质转化
《食用菌 》 1990
摘要:为了探明复微石膏对蘑菇堆肥中物质转化的作用,本文将复微石膏制作的堆肥与不用复微石膏的堆肥作比较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堆肥制作采用晚稻草、尿素、过磷酸钙、石膏、复肥石膏等有机和无机物。试验设(1)复肥石膏稻草堆肥,即稻草2500公斤+尿素22.5公斤+复微石


番茄抗病新品种——浦红6号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1982年起采用抗病基因转育及防虫温室内苗期多次人工接种抗病筛选与大田选择(选经济性状好并抗病毒病性较强的植株)相结合方法,选得优良单株 T82与 T82nV,分别为父母本配制杂交组合 T82×82nV。经组合率测定、品种比较试验、郊区生产试验培育而成。浦红6号番茄属有限生长型,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节位于第7叶片,花序间隔叶片数


J455对温州蜜柑提早成熟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1983—1985年研究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宫川”和“尾张”等品系合理使用J455,能促进果皮着色和提早成熟7—10天,糖度增加0.5%—1.0%(绝对值),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因此,果实的糖酸比得到了提高,品尝风味更好。糖组分分析结果指出,经J455处理的果实糖分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果实中蔗糖的含量,对葡萄糖和果糖则影响不


春甘蓝杂种一代“争春”及其亲本自交不亲和系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该项成果自1979年开始进行亲本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的研究,1986年育成父本“春”自交不亲和系,1987年育成母本“争”自交不亲和系,由该二亲本配制的一代杂种“争春”自1983年以来连续进行7年的小区品比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试验,取得满意结果。“争春”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鸡心”、“牛心”品种提早7天左右上市,是春淡补缺的好品种,且品质优良,具有外形美,包心极紧,中心柱短,纤维少,组织柔嫩,吃口糯软等优点,一般亩产量可达2000—3000公斤,比“鸡心”,“牛心”正常增产50%以上,而且冬性强,先期不易抽苔,是目前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唯一的优良春甘蓝一代杂种。


稀土元素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食用菌 》 1990
摘要:稀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与其性质相似的钪、钇共17个元素的统称。1987年以来,我们把稀土元素在食用菌生产上进行了应用研究,供试稀土是采用全国稀土农用技术开发中心及其生产厂的产品“常乐”,含氧化稀土38%(REO),化合物是以轻稀土为主的硝酸盐,其稀土组成为La_2O_325—28%,CeO_2 45—51%,PrO_(11)5—6%,Nd_2O_314—16%,其他稀土元素<1%。在稀土增产效应较好的基础上,为了使食用菌营养全面合理,进一步研制了以稀土为主配以其他营养元素的“菇乐”,在蘑菇、香


苏州河底泥农田应用的试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1990
摘要: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州河底泥对水稻、小麦、菠菜、芹菜、青菜和土豆等生长发育和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底泥施用量一般呈正相关,而作物体中Cd、Zn等含量与底泥用量和质量有关,但远低于本市主要重金属污染区的调查值和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底泥施入后有所增加。


利用花茎培养试管苗生产茎椰菜F_1种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在花蕾作外植体离体繁殖二个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生产的茎椰菜杂种一代种子中发现,母本“823”的花蕾接种20天后出现黄化现象,绿芽分化率大大下降,仅为10%—30%,由芽发育成的新梢细弱,影啊生根和移栽成活。用花茎切段代替花蕾作外植体,在MS+IAAlmg/1+BA4mg/1的培养基上,绿芽分化率可达100%,培养40天左右每个花茎切段可得到三个以上有效新梢。在此基础上,用花茎切段繁殖了一批试管苗,1987年春种植郊区大田,生产杂种一代种子获得成功。试管植株表现整齐一致,无变异现象,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荚,母本单株种子产量可达11.6克。
关键词: 花蕾 花茎 自交不亲和系 试管苗 杂种一代种子生产


有机肥施用量预测研究
《土壤通报 》 1990
摘要:本文利用青浦县朱家角乡青紫泥类型湖积草甸土长期定位试验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有机肥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为一致。如要维持原来的有机质含量3.165%,必须当年补充有机质170.5kg/亩,折算成猪塮(厩肥)约要年投入3668kg/亩,每季约为1800kg/亩。在有机肥施用数量化方面作了新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