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上海虹桥瘦肉猪生产工艺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在1987—1988二年时间内建成了瘦肉猪出口规模达7200头的生产基地。出口猪的良种率达97%。平均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出口肉猪17.76头。仔猪初生重平均1300克,仔猪60日龄个体重21.3公斤。肉猪平均日增重627克,料肉比3.35:1。肉猪酮体瘦肉率58.71%。同时提出了适度规模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科学的管理措施和经验,达到国内大群养猪先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培528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花培528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是运用水稻花培技术,针对上海郊区生产实际,解决种植出口大蒜前茬矛盾而选出的一个特殊品种,具有早熟、稳产、高抗稻瘟病,扬花期耐30℃高温等特点,种性稳定,基本营养生长期稳定的特点,1989年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的41个县市31种试种,比“汕优6号”早熟8天。亩产可高达500kg,易脱粒,很受农民欢迎。花培528作为本市的大蒜配茬品种,1989年在嘉定县已推广4000多亩,亩产400公斤左右。与黄豆配茬每亩可增加粮食200—250公斤,对全县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水旱轮作、土壤改良及减少病虫害等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菇的质谱及其在菇类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食用菌 1990

摘要:鲜菇同其它产品一样,其质量也是由很多因子构成的,把这些因子汇集起来便组成鲜菇的质谱。由于质谱中每个因子都是衡量鲜菇某一特定方面质量的标准,因此质谱中每个因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鲜菇的质量。虽然可列入鲜菇质谱的因子有很多,但人们普遍认为较重要的如下表中所列因子。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有限的品质因子在评价某一菇类质量时也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每一品质因子是否重要,是由消费时间、消费者和消费目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某一消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选育黄瓜雌性系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黄瓜是我国和上海的重要蔬菜,栽培面积约300万亩,应用一代杂种是提早成熟、提高抗性和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黄瓜生产上已广泛应用一代杂种。但是,鉴于黄瓜是异花授粉的作物,为了便于一代杂种的制种,提高种子产量和降低成本,一般应用雌性系来配制一代杂种,因此,选育雌性系是黄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环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猪杂交配套提高瘦肉率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我国地方渚种虽具有繁殖率高和肉质好等特点,但是胴体瘦肉率偏低,一般约为40%。1982—1986年间经研究筛选的二元杂交商品肉猪“汉×梅”(汉普夏♂×梅山♀)其胴体瘦肉率可达54%以上,比纯种梅山猪提高10%以上,比本市郊区饲养较普遍的“苏×梅”(苏联大自猪♂×梅山猪♀)杂种商品肉猪提高6%;三元杂种商品肉猪“汉×(大约克×梅山)”[汉普夏♂×(大约克×梅山)♀]和“杜×(汉×梅)”[杜洛克♂×(汉×梅)♀]的胴体瘦肉率分别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芝麦粒种菌丝多糖的分离

食用菌 1990

摘要:紫芝麦粒种中存在着大量的淀粉、糊精等物质,这些物质和紫芝多糖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结构,且分子量相差不大.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给真菌多糖的分离带来许多困难,这可能是目前国内外未见这方面报道的原因.我们用乙醇分级沉淀法加分子筛层析的手段,将菌丝体中大分子量多糖分离开来,虽然这一方法并不完善,但它或许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启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文以甘蓝型冬油菜为料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就可见到多种类型的胚状体;振荡培养有利于胚状体的生长发育,子叶型胚频率较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游离小孢子胚状体成苗频率取决于胚状体的类型。本文还对花粉小孢子胚的发生、分化作了较详细的形态学观察。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游离小孢子 振荡培养 胚状体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重金属低富集轮作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通过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和富集特性研究。基于不同种类蔬菜对重金属富集的差别,在以镉为主不同程度污染的菜田进行生产队范围的蔬菜重金属低富集轮作试验。结果表明,低富集轮作与普通轮作相比,可使污染田块的蔬菜镉含量降低50%—80%,有明显减少镉进入食物链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可明显提高蔬菜产量和产值。黄瓜、花椰菜、甘蓝、豇豆和茭白等果、花、叶、茎类蔬菜作物是低富集轮作应优先选择的对象。

关键词: 蔬菜污染 重金属元素 低富集蔬菜 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型新浦东肉用仔鸡的能量和蛋白需求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1985—1986年采用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和饲养试验的方法对新浦东鸡快速型肉用仔鸡能量和蛋白的需求进行研究。从新浦东快速型鸡的代谢规律和利用规律提出饲养阶段划分的依据;从新浦东快速型鸡的代谢率、利用率和饲喂效果提出最适的蛋、能比和能量及粗蛋白质的标准,为修订我国肉用仔鸡营养标准提出了参考依据。其方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长粒高蛋白晚稻P47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用米色黄褐、籽粒较长的籼型“光稃稻”同粳型稻“跃进大穗”杂交,以改变后者的粒形和品质;再用株形和丰产性好的粳稻品种“嘉农15”同其杂交后代株系(粒形和品质已改变)杂交,以改良株型,从而育成了株型好、品质好、中长粒、蛋白质含量高的异型晚粳稻新品系P47。本文并讨论了精米高蛋白质含量的标准,P47高蛋白含量的遗传背景、生态类型、产量和品质。提出精米蛋白质含量10.5%可作为稻米高蛋白含量的标准,P47已经达到;同时指出P47高蛋白特性来自亲本A-type。然而,该特性是从美国光稃稻,还是从非洲光稃稻(O. glaberrima)得来,仍有待验证,P47可称为一种异型粳稻。稻谷千粒重虽偏低,但其穗容量,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都较好,却是一种补偿。

关键词: 高蛋白含量 光稃 异型粳稻 遗传背景 生态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