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兔出血症病毒早期免疫活性机制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作者在深入研究我国兔出血症病毒的早期免疫活性机制的基础上,对参与兔出血症病毒早期免疫反应的RTLA细胞、RABELA细胞、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抗体分泌细胞、巨噬细胞以及HT抗体的发生、动态和功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同时还对兔体本身免疫反应系统的各免疫器官的反应性和免疫反应的整体性作了探讨;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新的非补体依赖的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测定方法——单层液相凝集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结果容易观察,不仅是一种崭新的很有价值的免疫学新技术,而且能应用于多种病原体,蛋白质抗原免疫学研究,为国内外首创。本研究成果,为正确制订该病的防治措施、免疫顺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可在各种微生物、蛋白质抗原、半抗原等的免疫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稀土元素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生产实践表明,食用菌栽培中应用稀土元素具有增产效应。试验证明,稀土元素对食用菌菌丝具有一定的活性,既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增加菌丝干物质量,又可以改善品质,提高产品营养价值。无稀土残留,符合卫生标准。


桃、油桃和蟠桃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以桃品种“湖景蜜露”、油桃品种“米格兰特”、蟠桃品种“张建浜”花后60天的未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了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技术。三个品种的胚培养在MS附加NAA1.0 mg/1+2,4-D 1.0mg/1+BA0.5mg/1的培养基上32天,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3.3%—100.0%。愈伤组织形态特征分粉状、颗粒状和球状三种类型。当三个品种的球状愈伤组织分别转移至1/2MS附加BA1.0mg/1培养基上,不定梢分化率为1.6%—30.0%。但将桃初代培养诱导的球状愈伤组织转移至MS附加BA1.0—2.0mg/l培养基上增殖培养以后,再转移至1/2MS附加BA 1.0—2.0mg/l培养基上连续二代分化培养,其不定梢分化率达85.7%—107.5%,桃不定梢生根成功。再生植株移栽入土25天后,成活率为95.9%


紫香糯861新品种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本品种与香粳832新品种同为国内外首次应用软x射线育成的新品种。紫香糯861系采用软x射线辐射技术及南繁加代繁殖途径,用五年时间所育成。其育种手段与速度均居国际领先水平。该品种具有味香、粒大、紫色鲜艳、皮薄糯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有较高的商品经济价值,更由于品种本身的质优及加工的原因,成品米与普通大米相比较,蛋白质提高20%、VB_1、VB_2、VB_6等B族维生素及Ca、P、Fe、Zn等矿物元素均成倍增加,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大量的B族维生素有益于肝的健康,Fe,Zn分别可改善儿童贫血症和促进智力发育。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作物研究 》 1990
摘要: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rf,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msmsRf-和msmsrfrf,而可育株基因型为RfRf的植株可作为恢复系。利用兄妹交配(Msmsrfrf×msmsrfrf)和(Msmsrfrf×MsMsRfrf),其后代的育性分离都能稳定在1:1,前者称为杂合两型系,后者称为纯合两型系,若配(MsMsrfrf×msmsrfrf),其测交一代为全不育系Msmsrfrf。由于全不育系只能出现在测交一代,不能用回交保持,故把双隐性的msmsrfrf可育株称为临保系。


蘑菇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从蘑菇子实体制成的丙酮粉中,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脱盐,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三个酚氧化酶同功酶,其中酶B的含量极高,该酶经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得到纯化,在pH5.8时与多巴胺及邻苯二酚作用之K_m值分别为1.11m mol/l及0.31m mol/l,其最适pH为5.4~6.0,在pH5.0~7.0间稳定,其表观最适温度为20—40℃,70℃以上酶活力才下降,通过对酶B的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该酶作用于部分邻位有修饰的单酚、二酚或三酚,而不作用于对、间位的二酚类,二硫苏糖醇、硫脲、苯基硫脲、亚硫酸钠、偏重亚硫酸钠等对此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灵芝栽培技术及孢子粉收集
《食用菌 》 1990
摘要:灵芝是名贵的药用菌,能治神经衰弱、关节痛等多种疾病,长期服用有强身保健作用。灵芝成熟后能释放出大量孢子,灵芝孢子粉也可制药治病,有安神、镇静及治肌肉萎缩等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栽培好灵芝和收集孢子粉。(一)确定栽培季节:灵芝生长适温为22—28℃,孢子释放温度为24—30℃,35℃以上停止生长和释放孢子。上海、浙江地区4月份气温开始回升,可安排在3月下旬制母种试管,4月中旬开始制原种,这样在5月下旬即可用来转接栽培种,接种后约20天左右就可形成子实体原基,这时正值黄梅季节,空气湿度高适宜子实体生长,经约1个月子实体成熟产生孢子粉,产孢子粉可持续1个月左右,至8月底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