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葡萄黑痘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学初报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对葡萄黑痘病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学的研究表明,此病菌能在 PDA、CMA、Cza—peks 琼脂、OA、Richards、Sabouraud 琼脂等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以 Sabouraud 琼脂和 PDA最适宜;对 pH 值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 pH6—8最适合;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病菌在20—28℃范围内,于不同品种叶片上的潜育期为3—6天;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越冬芽和一年生枝条上越冬。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黑痘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体细胞再生植株后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文研究了水稻体细胞再生系间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变异。结果表明:供试的97份再生系中,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异频率为8.2%;过氧化物酶酶谱的变异频率为10.3%。变异的类型,过氧化物酶也多於酯酶,前者为6种,后者为5种。在品种间再生系的变异比较中,各品种的变异频率亦不相同,其中,桂农12的变异频率最大,铁桂丰其次,科京179最小。变异的再生系间,酯酶中变异最大的是 K_6系,变异最小的是 G_(14)系。过氧化物酶中,变异最大的是 G_(10),最小的是 G_(30)这一结果为研究体细胞再生系间的遗传变异提供了酶学的证据。

关键词: 酯酶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酶谱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导褐稻虱抗性基因粳稻品种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研究课题把籼稻的抗褐稻虱基因经过籼,粳杂交,并选用具有抗性的粳型中间材料连续复交,使籼稻的抗褐稻虱基因导入粳稻内,从而育成具有中抗褐稻虱的中熟晚粳新品种“沪粳抗”,从而填补了国内外粳稻抗褐虱品种的空白。“沪粳抗”其抗性等级属中抗偏上,在“沪粳抗”上生活的褐稻虱若虫存活率低,成虫产卵量少,导致种群数量增殖缓慢,不易达到造成危害的水平,在褐稻虱的一般发生年份不需要用药防治,即使在特大发生年也只需防治一次即可,因此可节省农本,减少污染和保护害虫的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沪农1号的选育

食用菌 1990

摘要:我国山区农民目前段木栽培香菇还较普遍,但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本地的老菌种,产量低,品质差,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在浙江、江西等地进行了适于山区栽培的香菇菌种选育研究,从国外引进的4个菌种中,获得了适于我国山区段木栽培的香菇沪农1号及其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目前在浙江龙泉栽培达1000多万公斤段木,江西等地也已开始试种,现将该菌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关键

食用菌 1990

摘要:近几年来,平菇、银耳、黄背木耳生产供过于求,而黑木耳市场供应紧俏,价格不断上涨,因而生产者纷纷转产黑木耳。但很多栽培者由于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条件不甚清楚,加上操作不熟练,管理不当,造成菌袋严重污染,不但个人受损,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其实栽培黑木耳并不难,只要掌握好下列几个技术关键,定能获得成功。(一)选好并合理配备培养料栽培黑木耳的主要原料是木屑和棉籽壳,对木屑要求是硬质树的木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的蘑菇生产

世界农业 1990

摘要:澳大利亚的蘑菇栽培目前已全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全国由近90个菇场组成。绝大部分菇场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NSW)的悉尼附近。而墨尔本菇场是私人经营的最大菇场,设置在维多利亚的门达(Mernda)。另外一些州的生产目前的发展比新士南威尔州快,各个蘑菇公司都比较稳定。生产情况如表。其中30个菇场的生产总量占全国的85%,约有5个大菇场每周生产鲜菇20吨,约有25家中型菇场每周生产鲜菇5—19吨。1987—1988年出口鲜菇50吨,1988—1989年出口鲜菇60吨。品种主要为双孢蘑菇,其他食用菌很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耐冷性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根据水稻不同品种耐冷性有较大差异的特点,本文应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低温对国内外465份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耐冷性强度达Ⅰ级的品种分别为18份、11份和4份;耐冷性强发达Ⅱ级的品种分别为83份、41份和7份。不仅为水稻耐冷育种的资源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而且为一部分耐冷性较强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耐冷性 人工气候箱 耐冷性分级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膳食营养要素供给量的计算统计分析及合理配方程序系统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成果适合每一个人膳食结构评价,达到合理膳食结构,有利于每一个人的健康保健。有利于我国人民需要合理膳食结构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对于保持合理的种植、养殖计划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为检验轮回选择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在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环境中,用三个不同世代的基因库轮选群体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轮选世代的递增,可育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平均病小穗数和病粒数都显著减少,群体抗赤霉病性获得增益,同时随轮选次数的增加,组群个体间病小穗数和病粒数的遗传方差随之下降,反映个体间抗性差异的相对减少。在轮选过程中,可育株衍生系的农艺性状逐步获得改良。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轮回选择 太谷核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桃树根癌病菌株1-1-4的筛选和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根据拮抗菌株和病原菌株在植物体内外存在着相关性的原理,从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自然状态出发,采用平皿相互拮抗的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株编号为1-1-4的拮抗有效菌株。其分类地位大致处于假单胞杆菌属(Psedomonas)的第一部分内1—5模式种,而且更接近于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是与菌株 K84分别属于不同属的一株菌株。经连续三年田间防治试验,证实了菌株1-1-4具有与菌株 K84相近的防效,可以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