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香粳832新品种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香粳832是应用软x射线9500rad照射武香203萌动种子,从其后代中选育出的中熟香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高抗稻瘟病,稻米香味优雅,米质优良,产量高,适于本市作单季晚稻及双季晚稻栽培,也适于和秀水04等良种混种,既可获得高产,又能改善品质,1989年已在本市郊区推广1万余亩,占郊区同类型品种面积的50%以上,并在逐步代替郊区的武香1号品种。本品种商品价可增值20%,每亩增值100元。同时,还具有省农药、省工、减少公害的优点。不仅适于上海市郊栽培,而且适于近邻江、浙、皖等省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采后保鲜研究

食用菌 1990

摘要: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食用菌的采后保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作为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一种食用菌,由于栽培季节温度较高采收下的草菇极易开伞,又由于草菇低温贮藏(0~5℃)时易液化腐败变质,因此采后保鲜问题更受到广泛关注,而迄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为此,我们在成功地解决了蘑菇、香菇采后保鲜问题基础上,对草菇采后保鲜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有关结果小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兰香病毒病的两种新病原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1986—1987年从表现花叶,畸形的留兰香病株上分离到MS-Z和MS-S两个分离物。根据鉴别寄主反应、体外抗性、蚜传特性、粒子形态和大小、血清学反应以及某些理化性质的试验结果,MS-Z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留兰香分离物;MS-S被鉴定为番茄不孕病毒(TAV)的留兰香分离物。自留兰香病株分离得到CMV(MS-Z)和TAV(MS-S),属国内外首次。

关键词: CMV TAV 留兰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桃新品种——春花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春花”桃是在早熟与特早熟基因重组的基础上,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春花”桃成熟早,果实发育期仅60天,氨基酸含量丰富,外观美,品质好,上市紧接“春蕾”桃之后,不仅填补了市场空隙,又能避开多种病虫为害,从而可减轻或避免农药对果实的污染。该品种始果期早,芽苗定植第二年副梢即能结果,丰产性好,售价较“白凤”桃高1倍以上,经济效益高,深受果农欢迎。“春花”桃既是一个优良品种,又是一个培育特早熟桃的良好种质(有花粉),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科学研究实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胚珠、胚乳及胚的发育

植物学通报 1990

摘要:本文研究了“早玫瑰”和“新玫瑰”葡萄胚珠、胚乳和胚的发育。结果表明:花后3天胚珠即开始迅速生长,其生长的最终大小依品种成熟期的不同而各异。胚乳游离核在花后33天成为细胞状态。受精后16—21天,合子才开始第一次分裂。当胚乳充满珠心组织时,胚开始迅速发育并一直持续到果实成熟.胚的发育与果实的发育无明显竞争关系。

关键词: 葡萄 胚珠 胚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添加剂—氨基酸铁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世界养猪业普遍存在初生仔猪缺铁性贫血,因此,简便有效的补铁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我们用自己合成的蛋氨酸铁饲喂怀孕母猪,预防仔猪贫血,属国内首创。同位素示踪观察,以55+59Fe经上海市农药所合成蛋氨酸铁后,试验证明可通过妊娠大白鼠转移给仔鼠,也可通过母猪转移给仔猪。其转移途径很明显是由血液通过胎盘完成的.仔鼠和仔猪除有积贮的铁外,还可从母乳中吸收利用一部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育种中的诱变处理和生化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研究对化学、物理诱变的菌种,进行了栽培和生化测定,发现诱变后香菇的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出现了变异,说明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位点发生了变化,虽然现在还没有根据认为这些生化性状的改变与产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产量提高与基因改变和酶活性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把同工酶及酶活性测定等生化技术应用于诱变育种预测产量变化,将为缩短育种周期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 香菇 诱变 酯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 多酚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双链RNA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核酸鉴定方法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从带毒香菇的菌丝体中分离和纯化出一种30nm的球状病毒颗粒,经核酸鉴定为双键RNA病毒。病毒衣壳蛋白分子量为22000道尔顿。并建立了一套从香菇中提取,纯化病毒颗粒和核酸型鉴定的方法。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香菇病毒的分布类型、传播途径及建立病毒检测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填补了我国香菇病毒研究的空白,并达到国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同类研究水平,对防治食用菌病毒的传播危害有着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黄瓜枯萎病的发生、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摘要:1986—1989年,调查了上海近郊18个乡235块黄瓜田,枯萎病发病田块占调查总田块数的24.68%,发病率<1.0%的发病田块为70.69%。共采集病样78份。分离获得56个镰刀菌分离物。经鉴定,它们分属镰刀菌属的5个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usporum)占66.0%;茄病镰刀菌(F.solani)占7.1%;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占12.5%;半裸镰刀茵(F.Semitecturn)占12.5%;砖红镰刀菌(F.lateritum)占1.8%。黄瓜苗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较强,茄病镰刀菌弱,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砖红镰刀菌无致病性。温室药剂筛选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

关键词: 枯萎病 镰刀菌 毒性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蘑菇发育及贮存中水溶性多糖的变化

食用菌 1990

摘要:蘑菇子实体中的碳水化合物按其作用可分为结构的和非结构的两种。前者主要参与细胞壁的组成及作为机体的骨架,如几丁质、糖原和纤维素;后者包括糖醇、游离在细胞外的单糖及可溶性多糖。它们在蘑菇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营养和能量的作用,并为结构多糖的合成提供原料。蘑菇在发育过程中,不停地从胞外摄取简单形式糖类,并将这些诸如单糖、双糖等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