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草栽培对李园秋季土温养分含量及和空气湿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野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关键词: 生草;秋季李园;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养分含量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08 年 2008 卷 09 期

页码: 39-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李园生草栽培是李树有机栽培的一种重要模式。研究表明:李园生草可以抗旱、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果园的观赏效果,是现代果园生产的重要栽培管理技术。果园生草可以使土壤温度变化缓慢,缓解气温的骤变造成地温的急剧变化,维持树体的正常生长;提高果园空气湿度,缓解了旱期由于高温干旱造成的生长停滞;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 相关文献

[1]生草栽培对李园土壤温度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牟蕴慧,张英臣,周野,刘通,刘万达. 2007

[2]土层置换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Meng Qing-ying,孟庆英,Jia Hui-bin,贾会彬,Yu Zhong-he. 2012

[3]土层置换对不同作物根际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Meng Qingying,孟庆英,Zhang Chunfeng,张春峰,Zhu Baoguo. 2013

[4]垂直切根对羊草根茎养分的影响. ZHANG Jia-liang,张佳良,CAO Jie,曹杰,DENG Bo,邓波,CHEN Ji-shan,陈积山,ZHANG Yue-xue,张月学. 2016

[5]排列图和直方图在复合肥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王雅萍. 2004

[6]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朱凤莉,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贾会彬,于忠和. 2014

[7]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连作区玉米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婉婷,金成功,张欢,姜佰文,周宝库,谢晓伟,郭婷. 2016

[8]土层置换对草甸土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赵文军,张春峰,贾会彬,孟庆英,王囡囡,匡恩俊. 2016

[9]白浆土心土间隔改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张春峰,贾会彬,于忠和,孟庆英,王囡囡,新家宪,张宝宁,张久明. 2014

[10]关于复合肥养分含量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探讨. 王雅萍. 2008

[11]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团聚体养分变化. 宋秀丽. 2014

[12]不同种植年限寒地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养分关联分析. 杨悦,顾广军,胡颖慧,卜海东,刘畅,于文全,程显敏,程杜娟,邢立伟,盖禹含. 2025

[13]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14]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15]地布覆盖下不同垄型对欧李园土壤温湿度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韩轩轩,王鹏飞,穆霄鹏,付鸿博,杜俊杰. 2018

[16]土壤温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及雌穗症状的影响. 梅丽艳,李志勇. 2017

[17]高纬寒地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张崎峰,蔡鑫鑫,吴振明,李金良,陈海军,刘显元,项鹏,吴瑶. 2017

[18]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19]新型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刘淼,邸树峰,樊超,毕影东,来永才,李炜,刘建新,刘明. 2022

[20]免耕栽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温度变化研究. 张敬涛,刘婧琦,赵桂范,盖志佳,蔡丽君,张伟,郭伟,李春华,刘秀芝,赵文军,郑海燕,王庆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