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基于果蔬保鲜的活性包装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鲜果蔬营养丰富,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的主要来源,采后易发生衰老、腐烂等品质劣变.包装是果蔬采后重要的商品化处理方式,在保护果蔬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包装作为递送载体,实现抗菌、抗衰老等功能的活性包装是食品包装技术的一大进步,其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效果显著.该文旨在探讨基于果蔬保鲜的常见的活性包装的特点、现状和应用,并分析了活性包装发展中过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活性包装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活性包装 果蔬保鲜 抗菌 乙烯控制 湿度控制 除氧 二氧化碳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噬通路及其在顶复门原虫入侵发育中的作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破损细胞器等来维持胞内稳态的一种平衡机制.近年来在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顶复门原虫不但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自噬并启动天然免疫途径清除寄生虫,亦可进化出独特的机制来抵抗宿主细胞自噬甚至利用其为自身生长提供条件.不同种类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互作方式不同,所诱导的自噬信号通路亦不尽相同,深入了解二者互作机制及所诱导的自噬途径,对于胞内原虫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自噬进程中的信号调控及其对以弓形虫、疟原虫为代表的顶复门原虫入侵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自噬通路;顶复门原虫;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耦合双水相体系提取茶皂素的工艺优化与机制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茶皂素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活性物质,纯度是限制其应用和价值的关键因素.探究超声耦合双水相提取(Ultrasound-assisted two-phase aqueous extraction,UAATPE)油茶粕茶皂素的工艺条件及其提取机制,以开发纯度高且高效的提取技术,为油茶粕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油茶粕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得率的关键因素,经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比较传统乙醇提取法和水提法的提取物得率和纯度,评价UAATPE法茶皂素提取效果;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油茶粕微观结构,初步探讨UAATPE法提取机制.[结果]影响茶皂素得率的关键因素为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超声时间,经Box-Behnken设计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质量分数27.50%(w/w),硫酸铵质量分数19.60%(w/w),液固比50﹕1,超声时间32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26.21±0.54)%.与传统乙醇提取法相比,UAATPE法的茶皂素得率虽差异不显著,但其纯度提高了6.57%(P<0.05).相较于传统水提法,UAATPE法提取的茶皂素得率和纯度分别提升了17.74%和40.23%(P<0.01).微观结构显示UAATPE法处理的油茶粕因超声波空化效应,加剧了油茶粕组织破坏,产生大量空洞和强烈表面收缩,有效促进油茶粕茶皂素释放.UAATPE提取过程,茶皂素在双水相系统中首先经过固液提取进入电导率高的底相,然后经液液萃取迁移至极性较大的顶相,从而达到初级纯化,提升茶皂素纯度的效果.[结论]采用UAATPE法可以显著提高茶皂素得率和纯度,为油茶粕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油茶粕;茶皂素;超声波;双水相提取;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肉桂中酚类物质抗氧化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 mg/g和46.49~58.05 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肉桂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糖消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的应用及其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是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饲料成本高涨和氮排放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在养猪生产中已有较多应用且备受关注,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低蛋白日粮容易导致猪只脂肪沉积增多,可能影响胴体性状.研究表明,当应用净能体系时,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在不影响生长性能的前提下,还可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氮排放和节约生产成本.本文综述了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品质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低蛋白日粮 肉品质 生产性能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指标的影响,为椰子粕在蛋鸭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1:选择24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的山麻鸭种公鸭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禁饲36 h后,强饲代谢饲粮(50%椰子粕+50%玉米淀粉)和无氮饲粮(玉米淀粉),测定椰子粕表观代谢能、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和氨基酸真利用率.试验2: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福建龙岩麻鸭母鸭576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利用试验1椰子粕氨基酸真利用率配制试验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分别为0、6%、12%、18%,复合酶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400 mg/kg.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椰子粕表观代谢能为9.29 MJ/kg,蛋白质表观利用率为30.13%,氨基酸真可利用率在45.58%~87.95%.2)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6%和12%时蛋鸭产蛋率、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0时(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0时(P<0.05).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为400 mg/kg时蛋鸭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为0时(P<0.05).5)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12%和18%时蛋鸭优势卵泡数量显著高于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0时(P<0.05).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卵巢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2%椰子粕可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饲粮添加400 mg/kg复合酶对蛋鸭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椰子粕 复合酶 蛋鸭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珍珠苦瓜新品种‘美玉二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珍珠苦瓜新品种‘美玉二号’是以雌性较强的中早熟自交系CP92-7为母本,中迟熟优质油瓜自交系M1107-B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第1雌花节位18.6~18.9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20.2~20.8节。瓜呈长圆锥形,果实浅绿色,油亮有光泽,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26.7~28.5 cm,横径6.38~6.53 cm,肉厚1.13~1.16 cm。单瓜质量397.7~427.5 g,单株产量1.66~1.89 kg,一般栽培产量约52 500 kg·hm~(-2)。

关键词: 苦瓜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微量元素低磷-植酸酶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粪便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微量元素低磷-植酸酶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粪便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为(131.45±0.45)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饲粮,总磷含量为0.35%,微量元素预混料添加量为0.06%.试验组饲喂添加植酸酶的低磷饲粮,总磷含量为0.24%,植酸酶活性为1 000 U/kg,其中试验Ⅰ组添加0.03%的微量元素预混料,试验Ⅱ组不添加微量元素预混料.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和Ⅱ组的生长性能,血清总抗氧化能力、钙含量,肉品质指标,肠道形态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试验Ⅰ组的血清磷含量提高了 12.87%(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 2.88%和2.31%(P<0.01);试验Ⅰ和Ⅱ组的粪便粗灰分及磷、铜、锌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粗灰分含量分别下降了 12.71%和10.46%,磷含量分别下降了27.86%和19.85%,铜含量分别下降了 26.08%和53.51%,锌含量分别下降了 40.21%和72.58%.与试验Ⅰ组比较,试验Ⅱ组粪便中铜、锌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是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形态、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育肥猪出栏前4周,饲喂降低微量元素添加量的低磷-植酸酶饲粮,可以显著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并有效减少粪便中磷及铜和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且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关键词: 育肥猪 低微量元素 生长性能 肉品质 粪便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发酵乳杆菌的筛选及其潜在益生性能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从健康仔猪粪便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发酵乳杆菌的益生性能进行测试,为其在畜禽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gosa SL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106株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酸和胆盐耐受初步筛选出1株潜在的饲用乳酸菌,经16S rDNA序列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F1,并对其益生性能潜力进行评估,包括抑菌活性(针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弧菌等12种病原菌)、对模拟胃液中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对胆盐的耐受性以及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结果]发酵乳杆菌LF1耐酸和耐胆盐的能力较强,显示出较强的益生菌潜力,但LF1菌株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不强.在生物拮抗作用方面,发酵乳杆菌LF1的培养上清可以显著抑制多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生长.[结论]发酵乳杆菌LF1具有较好的益生性能,通过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评估后,可以作为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益生菌候选菌株.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益生性能 耐酸 耐胆盐 病原菌拮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牛至粉发酵工艺及其抑菌能力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采用复合菌发酵牛至粉,以期提升其营养品质。【方法】以牛至粉、玉米粉和豆粕粉为底物,以抑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依次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复合试验等方法对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牛至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发酵牛至粉的抑菌能力、pH、乳酸含量、抗氧化能力、蛋白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结果】发酵时间、发酵基质水分含量和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发酵的主效应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底物组成比例为牛至粉∶玉米粉∶豆粕粉=4∶1∶5,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接种量均为5×10~6 CFU/g,乳酸菌接种量为1.87×10~7 CFU/g,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30 h,水分含量46.7%。在此条件下,发酵牛至粉组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9.98%。较未发酵牛至粉而言,发酵组合物pH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水溶蛋白和酸溶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显著提高40%以上(P<0.05)。与未发酵牛至粉相比,发酵牛至粉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牛至粉发酵工艺后,其有效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均显著提高40%以上,且抑菌能力和营养品质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 牛至粉 益生菌 发酵 工艺优化 抑菌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