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过氧化氢调控菜心采后木质化的机理初探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在菜心贮藏保鲜中的作用,该研究用5 mmol/LH2O2浸泡处理鲜切菜心,置于4℃下贮藏,对贮藏期内菜心薹茎的品质变化、酶活性、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初步明确H2O2信号对鲜切菜心茎木质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H2O2处理导致菜心的呼吸速率、茎木质素含量及内源H2O2含量增加,贮藏12 d时,茎木质素含量增加了 35.78%,H2O2含量提高2.71倍;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dehydrogenas,CAD)在贮藏9 d比对照组酶活性分别提高85.70%、15.53%.基因水平分析发现,H2O2处理提高了木质素合酶基因(POD37、PAL4、PAL8)、活性氧生成酶基因(RbohB、RbohG)及其清除酶基因(SOD1、SOD2、SOD 3、CAT3)在不同贮藏时期内的表达.综上所述,5mmol/LH2O2处理导致了采后薹茎木质素的增加,加快品质劣变,不利于菜心贮藏保鲜效果,推测H2O2处理通过影响活性氧平衡系统,对内源H2O2含量进行调节,影响木质素合成.该研究结果说明H2O2在采后贮藏保鲜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监测2021年广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PRRS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广东省内不同地区PRRSV检测为阳性的37个规模猪场采集521份患病猪组织样本进行PRRSV检测.对样本进行ORF5基因测序,采用DNAStar分析ORF5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并用Mega7.0构建基于ORF5基因的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从37个猪场采集的样品PRRSV阳性率为24.4%,猪场阳性率为45.9%.通过测序分析获得17株来自不同猪场的PRRSV ORF5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毒株均属于北美毒株(PRRSV 2),其中有5株属于Lineage 8(JXA1-like和CH-1a-like)谱系,9株属于Lineage 1(NADC30-like和NADC34-like)谱系,3株属于Lineage 3(QYYZ-like)谱系,没有监测到Lineage 5(VR2332-like)谱系的毒株.17株PRRSV毒株的ORF5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3%~99.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0%~98.3%.[结论]2021年广东省PRRSV流行株以Lineage 1(NADC30-like和NADC34-like)和Lineage 8(JXA1-like和CH-1a-like)谱系为主,占比分别为52.94%和29.41%,Lineage 3(QYYZ-like)谱系降为次要流行株,占比为17.65%.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ORF5基因 NADC30毒株 NADC34毒株 遗传变异


柑橘提取物对仔猪盲肠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提取物对仔猪盲肠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144头28日龄的杜×长×大仔猪[体重(8.39±1.06)kg],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g/t金霉素,柑橘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L/t柑橘提取物.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抗生素组乳酸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2)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牛磺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柑橘提取物显著减少盲肠内容物中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胱硫醚、羟赖氨酸、鸟氨酸、脯氨酸、总氨基酸含量(P<0.05),有减少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的趋势(0.05≤P<0.10),而抗生素显著减少鸟氨酸和脯氨酸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苯酚和粪臭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腐胺含量显著减少(P<0.05),酪胺和精胺含量有减少的趋势(0.05≤P<0.10);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盲肠内容物的甲胺含量显著减少(P<0.05).由此可见,柑橘提取物增加了仔猪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减少了代谢产物的含量和大肠杆菌数量.


侵染广西西番莲的双生病毒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2020年,从南宁市武鸣区、宾阳县的西番莲果园中采集疑似感染双生病毒的西番莲叶片样品,利用PCR、RCA、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等方法,明确了其感染的病毒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采集的23份西番莲样本中有19份扩增出一条570 bp的目的条带,证实受到双生病毒侵染;从部分阳性样品中共获得11条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其中10条序列与已报道的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 PaLCuGdV)各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达92%以上;1条序列与已报道的一品红曲叶病毒(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 EuLCV)各分离物的相似性达92%以上;依据双生病毒分类标准,确定侵染广西西番莲的双生病毒为PaLCuGdV和EuLCV的分离物;进化树分析发现,PaLCuGdV广西西番莲分离物与PaLCuGdV韩国各西番莲分离物和中国台湾西番莲分离物处于同一大分支,说明PaLCuGdV广西西番莲各分离物与PaLCuGdV韩国各西番莲分离物和中国台湾西番莲分离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EuLCV广西西番莲分离物与EuLCV韩国分离物、中国山东一品红分离物和福建一品红分离物等处于一个大分支,但广西分离物却又独处一个小的分支,说明广西分离物虽然与上述几个分离物亲缘较近,但可能存在较为独立的进化。这是PaLCuGdV和EuLCV侵染广西西番莲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广西 西番莲 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 一品红曲叶病毒 序列分析


香蕉果实MAPs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测定香蕉果实单胺类及其前体物质(Monoamines and their precursors,MAPs)的方法,明确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MAPs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为下一步解析其合成代谢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巴西香蕉、粉杂1号粉蕉和东莞大蕉3个香蕉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RP-HPLC-UV)方法测定断蕾后15~75 d的果肉和果皮中MAPs含量,研究其在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RP-HPLC-UV色谱条件:采用C18色谱柱(4.6×250 mm,5μm),甲醇为流动相A、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定量检测到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左旋多巴(L-dopa)、酪胺(TYRA)、酪氨酸(Tyr)、血清素(SERO)、色胺(TRM)和色氨酸(Trp)等8种MAPs含量.其加标回收率为95.3%~106.1%;日内精密度范围为0.37%~0.82%,日间精密度范围为0.35%~0.83%;检测限为0.0012~0.0016 mg/100 g,定量限为0.0040~0.0053 mg/100 g;一个样品在14 min内可以完成检测.3个香蕉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TRM、TYRA、L-dopa、NE和DA含量均高于果肉.东莞大蕉和粉杂1号粉蕉果皮中SERO、Trp和Tyr含量高于果肉,而巴西香蕉果皮中Trp和Tyr含量低于果肉.在果实发育前期,巴西香蕉果肉中大部分MAPs物质的含量有一个快速升高的过程,在断蕾后30 d达峰值,NE、DA、TYRA、Tyr、Trp和TRM含量分别为22.14、239.81、118.29、43.74、46.41和5.33 mg/100 g,之后含量持续下降,NE、DA、TYRA和TRM在果实成熟时达最低值,含量分别为3.17、7.08、12.58和1.04 mg/100 g,而Tyr和Trp含量最低值出现在断蕾后45 d.东莞大蕉和粉杂1号粉蕉中TYRA和SERO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结论]建立的RP-HPLC-UV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可用于香蕉果实中MAPs的定量检测;3个香蕉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肉和果皮中均可检测到NE、DA、L-dopa、TYRA、Tyr、SERO、TRM和Trp等8种MAPs物质,且其含量在巴西香蕉果实中表现出区别于东莞大蕉和粉杂1号粉蕉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香蕉 果实 发育过程 单胺类及其前体物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草地贪夜蛾对四种蔬菜的胁迫取食和产卵偏好选择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种群是否对我国蔬菜生产构成威胁,以玉米Zea mays为参照,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胁迫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这4种蔬菜后的生存能力和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以黄瓜、番茄、豇豆和菜心嫩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存活率分别为30.56%、19.44%、20.83%和5.56%,显著低于玉米嫩叶饲养的幼虫存活率(75.00%)。综合分析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蛹重和羽化率,发现草地贪夜蛾在菜心上的适合度最低。产卵选择试验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番茄、豇豆和菜心上的产卵量分别仅为669.00、116.33和101.00粒,该虫更偏好于在玉米和黄瓜上产卵,产卵量分别达到2 522.33粒和2 948.00粒。表明虽然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在黄瓜、番茄、豇豆、菜心上的适合度显著低于玉米,但仍具有在黄瓜、豇豆、番茄和菜心上建立种群的能力,对我国蔬菜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肉品质、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竹丝鸡粗蛋白质精准供给提供理论依据.将1 950只46日龄竹丝鸡公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20 d;将1 950只57日龄竹丝鸡母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17 d.5组公鸡和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5%、16%、17%、18%和19%.结果显示:1)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料重比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腹脂率(P<0.05),且腹脂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0.05),且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公鸡和母鸡机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且公鸡机体粗蛋白质含量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母鸡胸肌滴水损失和腿肌谷氨酸含量(P<0.05),对胸肌pH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公鸡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母鸡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公鸡血清UN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母鸡血清GSH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6)母鸡肝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升高(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可改善竹丝鸡公鸡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可改善竹丝鸡母鸡的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依据二次曲线模型估测,45~65日龄竹丝鸡公鸡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13%~14.53%,57~73日龄竹丝鸡母鸡获得最佳胴体性状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08%~17.17%.
关键词: 竹丝鸡 粗蛋白质 需要量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壮果催熟对菠萝果实品质及激素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壮果、催熟对菠萝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巴厘'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壮果、催熟及壮果+催熟处理对菠萝果实大小、品质、矿质营养和激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壮果及壮果+催熟促进了菠萝膨大;催熟对果实大小无显著影响;壮果、催熟及壮果+催熟影响菠萝果实品质;3种处理尤其是壮果+催熟加剧了菠萝果实黑心病的发生,果肉色泽a和b值降低,提高了全N、全K及Na含量,而壮果+催熟降低了Ca、Mg和Si含量.对照与催熟处理的菠萝果实中未检测到GA3;壮果与壮果+催熟的果实中检测到GA3,且壮果的GA3含量高于壮果+催熟.壮果、催熟及壮果+催熟提高了果实GA19含量,降低了tZ和tZR含量.壮果降低了ABA、ABA-GE及ACC含量,催熟和壮果+催熟提高了ACC含量.


植物α-半乳糖苷酶的进化及功能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α-Gal;EC 3.2.1.22)是一类专一性催化α-半乳糖苷键水解的外切糖苷酶,具有水解半乳低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糖脂及糖蛋白中α-1,6-半乳糖苷键的能力,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古细菌、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中广泛存在.因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α-Gal在食品、饲料、农业、医药及轻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酶制剂之一.不同物种和家族来源的α-Gal在序列同源性、高级结构、活性位点、酶与底物结合的机制、酶的热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极大地限制了α-Gal的开发与应用.与微生物来源的α-Gal相比,植物来源的α-Gal的研究报道仍相对有限.在植物中,α-Gal广泛参与植物叶片发育与衰老、种子发育与萌发、果实软化成熟以及逆境胁迫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然而,目前有关其参与上述过程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基于已有研究报道,综述了α-Gal的来源与分布、种类、催化特性,GH蛋白家族的进化,以及植物α-Gal在RFO生物合成、转运卸载与分解代谢、种子发育、脱水耐受及萌发、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细胞壁重塑等重要生理过程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GH家族进化 RFO代谢 种子发育 逆境胁迫应答 细胞壁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