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麻黄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麻黄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分别测定了56日龄公鸡、63日龄母鸡(公母各30只)的体质量及8个体尺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麻黄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麻黄公鸡髋骨宽、胫围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胸角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宽、胫长性状变异程度较大,选育潜力大。公鸡体斜长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龙骨长,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39(P<0.01)和0.355(P<0.05),母鸡体质量与胸角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25,其他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公、母鸡的体质量与体尺性状指标都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公、母鸡累计贡献率分别占信息总量的74.218%和70.130%;公、母鸡简化的4个主成分中,以体质量、体斜长、胫长、髋骨宽、胸角和胸围对主成分的贡献最大,反映了麻黄鸡的体型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综上,麻黄鸡的选育信息中应包括体质量、体斜长、胫长、髋骨宽、胸角和胸围这6个指标。

关键词: 麻黄鸡 体质量 体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南雄和新会农田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广东典型农田区域鼠情发生情况及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为广东农田鼠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粤北地区的韶关南雄和珠三角地区的江门新会2个监测点开展连续3年的农田鼠情监测,量化分析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等现状,并比较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3年总捕获率为6.37%,836只捕获个体分属5种鼠类.其中黄毛鼠捕获数(589只)和生物量(322.34 g/百夹夜)皆占据优势.监测点农田鼠类基本群落结构可概括为"黄毛鼠+板齿鼠+卡氏小鼠+褐家鼠+黄胸鼠".鼠类种群数量逐月动态呈双峰型,每年有2个高峰期(1月和11月)和2个低谷期(4月和7月).冬季鼠类种群密度最高,平均捕获率为7.17(±2.49)%;春季最低,平均捕获率为4.86(±2.21)%.南雄监测点鼠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8.38%±5.05%,727.92 g/百夹夜)显著高于新会监测点(4.88%±4.28%,472.52 g/百夹夜),2个监测点在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上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皆存在明显差异.需提高农田鼠类监测及早期预警的准确度,并根据种植结构、栖息地条件的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以实现新形势下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关键词: 农田害鼠 鼠种组成 种群数量 群落结构 生物量 栖息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多酚的解毒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解毒等生物活性,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牧和水产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解毒功能尚未被充分认知.文章综述植物多酚的解毒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多酚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酚;解毒;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平腹小蜂的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平腹小蜂是一类优良的卵寄生蜂,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之一,在防治果树蝽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平腹小蜂的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已有60多年历史,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对平腹小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宽。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共生菌、滞育、寄生机制、毒液蛋白和味觉受体基因等方面,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和茶翅蝽防治的2种平腹小蜂,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 Sheng&Wang和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近3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平腹小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平腹小蜂 人工繁殖 寄生机制 滞育 共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是猪生产中常用的益生菌之一.多以添加剂或发酵菌种的形式运用于饲料生产中,且常与酶制剂、其他益生菌及益生元复配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提高猪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健康和提升肉品质的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其合理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道菌群与天然植物提取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道菌群数量巨大,种类多,具有参与调控宿主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维持健康以及控制疾病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提取物及其有效组分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一方面肠道菌群对植物提取物具有代谢作用,可代谢成与其前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生物活性或毒性的物质.另一方面,植物提取物能调控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从而改善或抑制其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现就植物提取物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机制及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天然植物提取物 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受全球范围的贸易战及新冠疫情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猪养殖业面临饲料原料短缺、饲料成本快速上涨的挑战.对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合理利用现有的饲料原料资源,不仅可以缓解现阶段饲料原料短缺的问题,还可以研究开发可利用的新饲料原料.准确地评定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和营养需要量是当前科研人员研究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价值评定技术方法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 饲料营养价值 评定方法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其差异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Foc)侵染引起,正严重威胁着我国香蕉产业,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比较了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tropical race 4, Foc TR4)对4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发现丙硫菌唑、戊唑醇、丙环唑、腈菌唑对Foc TR4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小。通过菌丝形态观察、相对电导率测定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种杀菌剂均可引起Foc TR4菌丝分枝增多、不规则扭曲,表面干瘪、凹陷和扁平化等畸形现象,使得菌丝细胞膜通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性增加。三唑类杀菌剂可增大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并显著性上调细胞色素P450甾醇14α-脱甲基酶(cytochrome P450 sterol 14α-demethylase, CYP51)基因CYP51-1、CYP51-3的表达。本研究还通过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共振试验明确了4种三唑类杀菌剂与Foc TR4中CYP51的互作模式差异,发现虽然丙硫菌唑对Foc TR4的生物活性优于其他3种杀菌剂,但是其与CYP51的亲和力最弱,说明丙硫菌唑与CYP51的作用方式存在特异性。本研究可为防治香蕉枯萎病菌Foc的新型杀菌剂的筛选和合理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粤椒8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椒8号'为杂交一代早熟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70 cm,始花节位9节.果实粗牛角形,单果质量106 g,长15 cm,宽5.46 cm;果皮绿色,光滑有光泽;肉厚0.31 cm,味微辣,品质优良.耐贮运,抗疫病、细菌性叶斑病,耐病毒病,早期产量高,平均产量35.26t·hm-2.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法评估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品种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64(±0.90)mg/g(GAE)、249.94(±71.47)μmol/g(TE)、253.06(±58.76)μmol/g(TE)、375.64(±107.20)μmol/g(TE),且不同颜色甘薯茎尖FRAP存在显著差异。甘薯茎尖总酚含量与ABTS、DPPH、FRA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11个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GCS-3、FS-18和GCS-17-10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GCS-3和FS-18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GCS-17-10紫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为优质菜用甘薯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茎尖抗氧化能力和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菜用甘薯 酚类 茎尖 抗氧化 综合抗氧化评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