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EPE减振包装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发泡聚乙烯(EPE)减振包装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蓝莓物流运输及保鲜提供依据.对比研究EPE、气泡垫和发泡聚苯乙烯(EPS)3种减振材料的性质,发现EPE减振材料缓冲性能优于气泡垫和EPS,选用不同厚度(4,6,8 mm)的EPE材料对蓝莓进行减振贮藏研究.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末期,8 mm EPE减振材料蓝莓腐烂率仅为17.2%,是对照组的0.51倍,可有效降低蓝莓果实腐烂率,蓝莓8 mm EPE材料处理组在贮藏末期失重率仅为对照组的39%,延缓了失重率的增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贮藏末期,8 mm EPE组TSS含量最高,为贮藏初期的75.4%,而对照组含量为贮藏初期的37.4%;8 mm EPE减振材料蓝莓组硬度变化延缓,对照组花色苷含量在贮藏14 d时含量最丰富,含量为1.96 mg/g,而EPE组在第28天时达到最高含量,依次为1.88,1.93,1.96 mg/g;对照组总酚含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5.675 mg/g,EPE处理组在贮藏21 d时含量最高,其中8 mm EPE减振材料含量最高;在贮藏末期,各组MDA含量分别为17.5,12.3,11.5,10μmol/L,EPE组含量低于对照组,8 mm EPE组含量最低,是对照组含量的57.1%,说明8 mm EPE减振材料能有效延缓蓝莓贮藏期间花色苷、总酚和丙二醛含量的降低,有助于蓝莓的贮藏保鲜.

关键词: 蓝莓 减振包装 EPE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樱桃新品种'紫晶'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晶’是从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野生资源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果实扁圆形,单果质量2.1~2.9 g,最大可达4.0 g。果实紫红色,皮薄且与果肉不易分离。果肉红黄色,质细,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6%,固酸比21.6,味甜,品质好。植株生长势强,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易栽培。在浙江地区4月下旬成熟,成熟期介于主栽品种‘短柄’和‘黑珍珠’之间,可以填补主栽品种成熟期的空档。

关键词: 樱桃 中国樱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冷方式对茭白采后降温速度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茭白的适宜预冷方式,采用4种不同方式(冷库套袋、冷库无袋、冰水套袋、冰水无袋)预冷茭白并进行贮藏,测定不同预冷方式下茭白中心温度的降温速度,以及贮藏期间白度值、硬度、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水无袋预冷方式降温速度最快,降至预冷终温4℃仅需96 min;而冷库套袋、冷库无袋、冰水套袋预冷方式则分别需要1117、114、375 min;采用冰水无袋预冷方式处理的茭白易滋生微生物,加重贮藏后期腐烂的发生,而冰水套袋预冷处理的茭白,在贮藏过程中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降低失重率.因此,冰水套袋预冷处理是采后茭白适宜的预冷方式.

关键词: 茭白 预冷方式 降温速度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东白鹅与朗德鹅肌肉营养成分比较与评价

食品与机械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浙东白鹅和朗德鹅营养差异,对浙东白鹅和朗德鹅的营养成分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浙东白鹅粗脂肪含量高于朗德鹅,而二者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浙东白鹅和朗德鹅氨基酸种类丰富,其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9.46~88.28,符合FAO/WHO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其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浙东白鹅游离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朗德鹅;浙东白鹅和朗德鹅均含有丰富的油酸,其中浙东白鹅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于朗德鹅,而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相对含量低于朗德鹅,但二者的PU FA/饱和脂肪酸均高于英国卫生部规定标准;浙东白鹅的鹅肌肽含量高于朗德鹅,而肌肽含量低于朗德鹅.综上,浙东白鹅和朗德鹅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浙东白鹅 朗德鹅 营养价值 功能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渍害胁迫下小麦生长的响应机理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渍害频发,而旱地作物小麦对渍害敏感。受气候、土壤、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主产区的渍害灾情严重。渍害引起的土壤溶氧量降低可以导致小麦根系生长受到抑制,进而限制植株生长,最终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从根系呼吸代谢、水分传导、矿质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氧化还原代谢等方面概述了渍害胁迫抑制小麦生长的生理机理;讨论了小麦通过无氧呼吸维持能量供应和改变根系形态维持氧气供应等渍害适应机制;总结了肥料调控、生长调节剂调控和胁迫记忆等栽培措施在小麦抗渍上的应用及其机理,并对未来小麦抗渍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的耐渍栽培和稳产高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小麦 渍害 生理机理 调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精油复合涂膜对椪柑采后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柑橘的保鲜效果,本试验以椪柑为材料,研究柠檬精油及其与壳聚糖、氯化钙和纳他霉素复配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及其与壳聚糖、氯化钙和纳他霉素复配可以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延缓果实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的降解,更好地维持果实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柠檬精油及其复合物可提高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果皮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和果肉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其中,1%柠檬精油+1%壳聚糖+1%氯化钙+300 mg·L-1纳他霉素复配对椪柑保鲜效果最好,其果实Vc和TA含量最高,腐烂率、失重率、果皮相对电导率和果肉MDA含量最低,且在维持抗氧化酶(CAT、SOD和POD)活性方面的效果最优.本研究结果为柠檬精油及其复配物作为防腐剂保鲜果蔬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柠檬精油 贮藏品质 保鲜 椪柑 涂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獭兔MITF不同可变剪接体对黑色素沉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在哺乳动物皮毛的黑色素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兔MITF基因功能及其不同可变剪接体对黑色素沉积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基于此,根据NCBI预测结合文献报道,设计MITF编码区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TA克隆测序的方法,鉴定兔 MITF基因的6种可变剪接体:MITF X1、MITF X2、MITF X3、MITF X4、MITF X5和MITF X6.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6个可变剪切体归为一个分支,与人和猩猩的进化距离最近.进一步构建MITF不同剪接体的过表达载体,转染到家兔黑色素细胞中,发现MITF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发现MITF X1~X4过表达显著增加GPNMB的mRNA表达量(P<0.05),MITF XI~X3过表达显著增加TYR的mRNA的表达量(P<0.05),MITF X2过表达显著增加PMEL-17的mRNA表达量(P<0.05),其余MITF剪接体的过表达对下游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黑色素含量测定,发现MITF XI~X6剪接体显著增加黑色素细胞中总黑色素和真黑色素的含量(P<0.05),提示MITF N端的剪接变化并不影响黑色素沉积功能,但不同剪接体的下游信号通路存在差异.

关键词: 獭兔 MITF 可变剪切体 黑色素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鲜果蔬物流及包装技术研究与展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鲜果蔬是人们膳食结构的基本组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生鲜果蔬在物流过程中存在保质期短、营养流失严重等难题,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作者从生鲜果蔬动态物流保鲜的视角,从采后预冷技术、物流包装材料与技术、蓄冷与保温技术、物流过程品质监测技术等方面,全面综述了国内外生鲜果蔬物流及包装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科技前沿,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旨为生鲜果蔬物流与包装技术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鲜果蔬 冷链物流 包装材料 研究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抗氧化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作物籽粒的耐储性和活力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揭示大豆低植酸突变体和野生型亲本中抗氧化代谢产物的差异,本研究以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Gm-lpa-TW-1、Gm-lpa-TW-1-M,以及野生型亲本浙春3号、台湾75为材料,分析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植酸含量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受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较大,而非酶类氧化剂谷胱甘肽对总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小.随着籽粒的成熟,脂质氧化物、丙二醛与蛋白羰基化产物的含量逐渐增加.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Gm-lpa-TW-1-M和亲本浙春3号、台湾75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强,且籽粒活力也较高;而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弱,且籽粒活力也最弱,说明大豆籽粒抗氧化水平与籽粒活力呈正相关,但与植酸含量无相关关系.由此推测植酸并非影响大豆籽粒抗氧化能力和活力的直接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低植酸作物的籽粒活力下降机制,培育高籽粒活力低植酸大豆品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籽粒 植酸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的响应面优化制备和品质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咸蛋清等为主要原料,以抗性糊精为营养强化剂,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以脱气时间、蒸煮时间和抗性糊精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硬度、感官评分总分和白度为响应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物性测试仪、感官评价、色差计、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仪器方法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脱气时间、蒸煮时间和抗性糊精添加量对重组蛋片的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和色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经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制备工艺为脱气时间18.92 min、蒸煮时间30.00 min和抗性糊精添加量5.89%.由此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硬度为1853.37 g,感官评分总分为7.9,白度为67.80,其挥发性风味成分与未添加抗性糊精的重组蛋片无明显差异.结论:可溶性膳食纤维(5.89%抗性糊精)强化了重组蛋片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且对其外观、色度和挥发性风味特性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可溶性膳食纤维 重组蛋清 响应面优化 质构特性 挥发性风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