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东黄渤海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渔场空间格局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统计资料研究近海白姑鱼数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黄渤海白姑鱼渔场一共有3类:即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春季东海沿海水域;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夏季的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越冬场渔场有两个,北部越冬场在冬季的东黄海外海,南部越冬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南部近海。自1978年后,东海白姑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黄渤海区。通过对不同渔场白姑鱼产量对整个渔场产量贡献的分布格局分析显示,东海白姑鱼主要渔场有两个:其中东黄海渔场位于长江口附近,渔讯为5—9月;黄渤海的渔场位于黄海北部近海和渤海中央,主要渔讯在11月。在渔汛时,白姑鱼渔场中的鱼群密集,产量集中,是捕捞白姑鱼的理想渔场。1971—1982年白姑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因此论文有关白姑鱼渔场特征、渔汛时间和渔场贡献率分布格局模式等重要结论对现今白姑鱼资源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白姑鱼 渤、黄、东海 渔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描述了胚胎和仔、稚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美洲鲥受精卵球形、无油球,为沉性卵,卵径2.85—3.28 mm。在水温20.3℃—21.9℃孵化条件下,经过82h孵化出膜,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发育阶段。美洲鲥初孵仔鱼全长为(8.56±0.36)mm,其卵黄囊体积为(4.57±0.77)mm3。1日龄仔鱼脑部发育明显,口张开,肛门开通,胸鳍形成。2日龄仔鱼卵黄囊体积(0.71±0.23)mm3,只有刚孵化的15.54%。3日龄仔鱼经过1d的混合营养期,卵黄被完全吸收,4日龄仔鱼完全营外源性营养,卵黄囊的体积(V)随孵化时间(h)的变化方程为V=4.1583e-0.0356h(R2=0.9901)。此后,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腹鳍鳍条相继在晚期仔鱼出现,9日龄仔鱼尾椎开始弯曲,21日龄仔鱼尾椎弯曲完成。27日龄鱼鳞开始形成,到33日龄稚鱼全身披鳞,个体发育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TL=0.0049D2+0.5091D+9.2578(R2=0.9885,TL为全长,D为日龄)。

关键词: 美洲鲥 胚胎 仔鱼 稚鱼 形态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在冰藏过程中鲜度变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卵形鲳鲹在冰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采用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K值、Ca2+-ATPase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菌落总数作为鲜度指标,研究其在冰藏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上指标皆与冰藏时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综合分析以上指标可得到卵形鲳鲹在冰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结合各鲜度指标,在冰藏5d内卵形鲳鲹处于一级鲜度范围,其TVB-N小于20mg/100g,K值小于20%,Ca2+-ATPase活性大于2.4μmolPi/mgprot/h,TBA值小于0.40mg/100g;15d后卵形鲳鲹TVB-N值大于30mg/100g,K值大于40%,Ca2+-ATPase活性小于1.0μmolPi/mgprot/h,TBA值大于0.55mg/100g,菌落总数小于106CFU/g,冰藏卵形鲳鲹的货架期为14~15d。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冰藏 鲜度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红酵母Y2发酵产类胡萝卜素条件的研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CSCD

摘要:目的对海洋红酵母Y2高产类胡萝卜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摇瓶条件下,研究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对海洋红酵母Y2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同时进行海洋红酵母Y2发酵过程的动态分析。结果海洋红酵母Y2优化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45 g/L,蔗糖15 g/L,酵母粉5 g/L,蛋白胨2.5 g/L,磷酸二氢钾1 g/L,磷酸二氢钠3 g/L,硫酸镁7.5 g/L,氯化钾3 g/L,氯化钠5 g/L。最适培养参数为:温度20℃,培养基初始pH为5,接种量为10%,250 mL摇瓶装液量为10~50 mL。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主要集中在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海洋红酵母Y2最适收获时间为72 h。种龄以36 h为宜。结论利用优化培养基,在最适条件下培养海洋红酵母Y2,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4.97 mg/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60.32%。

关键词: 海洋红酵母 类胡萝卜素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紫菜在不同生长周期砷形态变化规律及其对砷的富集效应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研究了江苏省3个主产区条斑紫菜中总砷及各种形态砷的含量从1月至4月不同收割时期的变化规律以及条斑紫菜对砷的富集系数。结果发现,条斑紫菜中不同形态砷含量差异很大,以砷糖含量最高,占总砷含量的90.40%~98.14%;二甲基砷次之,无机砷含量最低,含量在0.054~0.14 mg/kg,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月份收割的紫菜样品总砷和砷糖含量最高,之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无机砷含量及其占总砷百分比则从1月至4月逐渐降低。条斑紫菜对砷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在454.4~623.8。本研究进一步证明,条斑紫菜中无机砷含量远小于我国标准规定的无机砷限量。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无机砷 砷糖 富集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长江口桁杆拖虾网采用套网法进行了选择性试验,分析研究了桁杆拖虾网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脊腹褐虾Cargon affin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总体虾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35 mm时,脊腹褐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1.36、46.42、57.68 mm;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3.35、47.20、62.01 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45、50.56、64.87 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脊腹褐虾,L0.5=1.0964Me+19.179,R2=0.9984;葛氏长臂虾,L0.5=1.2779Me+16.777,R2=0.9814;总体虾类,L0.5=1.999Me+22.297,R2=0.9729。

关键词: 网囊网目 选择性 桁杆拖虾网 东海区渔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化湾和闽江口海域春夏季鱼类区系特征

生物多样性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反映我国亚热带河口和海湾鱼类区系特点,作者于2008年春季(4月)和夏季(9月)在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采用单拖网进行鱼类学调查,并分析了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态适应性等,进一步运用Ochilai相似性系数分析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相似性。结果表明,在兴化湾共捕获鱼类108种,其中春季出现48种,夏季出现81种。春季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关键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是常见种;夏季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是关键种,赤魟(Dasyatis akajei)等是常见种。闽江口共捕获鱼类77种,其中春季出现36种,夏季出现57种。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优势种,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是常见种;夏季凤鲚是优势种,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等是常见种。温度适应上,兴化湾和闽江口鱼类均以暖水种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76.62%和75.00%,其余是暖温种;在盐度适应方面,则是沿岸种和近海种居多,分别占总种数的91.67%和87.01%。闽江口的河口种多于兴化湾。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相似度较高,而各自水体不同季节之间的相似度较低。由此推测,季节变化是导致兴化湾或闽江口鱼类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盐度差异是次要因素。

关键词: 闽江口 兴化湾 种类组成 鱼类区系 生态类群 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重(23.5±3.6)g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Brandt)为对象,研究芦荟粉对其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个处理,处理G1~G5组芦荟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0.125%、0.250%、0.500%、1.000%,处理G6组添加25 mg/kg大蒜素作为药物对照组。饲养期为56 d。试验结果表明,与G1和G6相比,饲料中添加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芦荟粉的添加量为0.250%和0.500%时,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饲料中芦荟粉的添加量为0.125%和0.250%时,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0.250%~0.500%的芦荟粉可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血浆球蛋白、谷丙转氨酶活力、血糖、补体C3、补体C4、酸性磷酸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等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芦荟粉 西伯利亚鲟 生长 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仁粕基础营养分析及其在尼罗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比研究了棕仁粕、豆粕、花生粕的基础营养及体外胃蛋白酶消化性,通过在实验饲料中添加2%、6%、10%的棕仁粕制备了四份等氮等能的饲料,初步评价了添加棕仁粕对罗非鱼生长、体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棕仁粕作为蛋白水平相对略低,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蛋白替代源,其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与豆粕和花生粕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膳食饲料组分适量的添加到水产动物饲料中,而不会影响罗非鱼的正常生长;在罗非鱼养殖实验中,添加2%棕仁粕的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利用率、鱼体的蛋白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至6%~10%后,罗飞鱼的生长表现开始下降,饲料系数开始上升,鱼体蛋白组分下降(P<0.05)。作为棕仁粕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初步探索性应用研究,研究认为棕仁粕是可以用于水产饲料的成分使用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6%。

关键词: 棕仁粕 基础营养 消化率 罗非鱼 血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东柘林湾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海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海洋环境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9月丰水期间对广东省饶平县柘林湾附近海域七星礁和虎屿2个拟建人工鱼礁区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采用水质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WQI法、富营养化评价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法对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重金属Pb,平均浓度分别为0.075 mg/L和6.35μg/L,超过《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次调查海域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3、1.4、0.18和-0.25,其中七星礁海域水质总体良好,虎屿海域水质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调查海域均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状况出现。

关键词: 柘林湾 人工鱼礁 水质分析与评价 污染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